中西文化心理比较探析

2017-11-12 23:47沈春林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心理人文价值思维模式

沈春林

摘要:由于地域、人口、思维、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文化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文化心理的不同。而“文化心理”恰是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集体潜意识,根深蒂固,并且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现象,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研究它很有必要。

关键词: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人文价值;比较

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其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大,诸如思维模式、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宗教情感、民族性格等等。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些学者从客观物质条件方面去探究,有些则从经济发展方面去寻找。如果仅从环境和经济角度来看中西差异,常常很难得到圆满的结论。因为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方式文化三种。三者中,存在于精神文化和方式文化中的“文化心理”是文化的核心,是深入到人们骨髓里去了的那种东西,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类似于“文化性本能”的现象。由于地域、人口、政治、价值、观念、思维等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文化心理诸多的差异,而了解研究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本文拟从文化心理层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探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思维模式的不同

中西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客观上存在差异。

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直觉经验性思维,注重实践经验,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即以经验为基础,通过由此及彼的类别联系和意义涵摄,沟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达到协同效应。而西方思维则具有浓厚的实证、理性和思辨的色彩,是一种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的逻辑实证性思维 ,它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由于经常与外界交流和竞争,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思维视野不受地域限制,偏向于重视空间,同时也注重现在和未来。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地域条件的迥异。中国是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较少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压力,人们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自给自足的特征使人们缺乏与外界的联系,视野狭窄,思维闭塞。这种“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中国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的处世原则。这种内向型思维也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鲜有兴趣。

而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在希腊半岛及其附近沿海地区,它的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的发展,引起古希腊哲学家对天文、气象、几何、物理和数学的浓厚兴趣,逐渐形成了西方注重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传统。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注重加工程序、技巧、分析、比较的工匠传统大大发展。到了近代,西方试验科学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便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受到大工业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组织性、科学性、民主性的陶冶,“公平理论”、“自我实现理论”、“竞争精神”是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典型特点。这种“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所以外向型思维导致了他们求新、求变、好动的性格。

二、民主法制观念的不同

西方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社会讲究的是“先说好后不乱”,肯定人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明确提出了“生而平等”的人权主张,强调法治。西方法的观念主要以权利为轴心, 以个人自由为基本,是用法确定和保护社会各阶层权利的重要手段, 并因此获得全体遵守的效力。同时西方文明的正义观念中包含个人权利的思想,即视个人权利为正当的、合理的。自古代希腊罗马以来,西方人一直深受自然法观念的影响,相信法是由上帝或理性创造的,是上帝或自然的某种命令在人间的体现。人既是由上帝创造,就必须服从上帝所立之法,因此,在西方的法律文化中,法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对上帝的信仰,而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工具。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的内在超越,法律只是一种辅助德礼之所不及的工具。“德主刑辅”是封建统治者普遍施行的手段,即便是在法家思想里,法律也仅仅是控制臣民的一种手段而已。可见,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君权”大于“法”,“法”自君出。“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刑法领域,成为暴力维护“礼”所代表的道德伦常等级秩序的手段。法律只是统治者治理臣民的工具,其不可能拥有神圣性和权威性地位,没有走进人心,贴近社会。所以,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强调国家本位主义,强调国家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忽视个人权利自由和个性追求,直接导致了我国公民维权意识的淡薄,畏讼的心理也很严重。

三、人文价值观的不同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中,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中国人向来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将自我贬抑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每个人的行为指南。待人接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这种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重视君臣,父子关系,人与人之间论资排辈,等级森严。

西方国家价值观则不同。西方人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他们赞扬人生的伟大,歌颂人生的价值,提倡人的尊严。即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他们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提倡现实的幸福,反对虚幻的来世;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中西方的文化心理差异还表现在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众多的客观原因形成的,无所谓优劣。但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文化及其文化心理等進行一些反思,扬长避短是我们要遵从的方针。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心理人文价值思维模式
当代汉语亲属称谓词缀化分析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