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

2017-11-12 17:49李子肖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审视教学法发展

李子肖

摘要:教育学在中国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教育学本身的具有独特的基本形态及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中国教育学发展百年世纪问题,需要将其放在教育学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不同方式,共同问题层面,从而促进中国教育学独特的艺术品质的形成与提升。文章针对上述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以推进教育学发展更好的推动教育发展。

关键词:教学法;发展;世纪问题;审视

从现状来看,现阶段教育学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对教育学的现实与未来进行有效的研究,并且还需回顾和审视历史,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推进教育学世紀问题发展的认知,综合以往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述,继而优化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及传承。

一、政治与意识形态和学科发展阐述

从整体角度分析,政治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可谓是多方面的,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学是发展,这是20世纪阻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的内容及形态是不同的,而且意识形态对中国教育学的控制,同时在渗透及影响性等方面,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性质,不仅仅是多样性,而且是具有多层面性,这在整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然而在教育界未能形成系统全方位反思,没有形成全面重新认知。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上述问题在21世纪依然会延续,然而却并不是显著性问题,这是因为中国逐渐向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靠拢,必将会促进中国科学及学术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教育学发展的中外问题

针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中外问题,基本上是在政治及意识形态下而形成的,20世纪的教育学,首次“引进”,是在中国教育的转型时期,而教育学和其他学科极为类似,基本上都是在中体西用时代背景下出现,并且在时段上也极为接近,然而经过1个实际的发展之后发现,教育学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发展相对较慢,具体缘由是因为引进源头有关,其本身的学科发展相对不成熟,而且在教育学引进中国的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的基础有一定的差距。

对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进行不同阶段的分析及总结之后,可以看出,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存在第二大世纪性阻碍因素,即中外关系问题,这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彻底解决,从理论到实践还需要长期的过程。从目前形势分析,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而且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术界彼此之间的交流也逐步深化,加强环境中,教育学界依然秉承以下心态与原则:向外看、从外取、以外为准等。假设教育学界不能从自身情况予以改变,将会在新世纪,教育学发展第二大阻碍因素,将会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分析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在教育学被引进的过程中,就同时出现,至今为止依然是争辩不清,而且还存在认识颇为混乱的状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将会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方向,还会影响到其发展路线,将会造成持续性的影响。可以说,如何认识教育学科性质,如何形成教育学科路径,就会如何建设学科;如何形成学科知识,就会如何设定追求目标,所以必须对教育学的学科性质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解决影响教育学发展的第三大世纪问题。

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着手分析解决教育学世纪问题,则需要从其影响因素层面着手,这其中与从事教育学教学,或是研究人员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上述因素的限制,这使得很多从事相关的人员,他们的目光比较浅显,局限在自己所教的学科,即使是针对中小学教育,也没有对其进行真正的研究,在大脑里面多半是概念、理论及原则等等,这些内容组成的教育,缺乏真实性。教育界中,事实一般来说作为例子,只是为了更好的阐述理论,为达到生动的效果,而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此外,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教育学界很难有人投身文化研究,而其他学术界,对教育学的认知几乎是零,或是单纯将其看作教学方法之学,由此也导致教育学界与其他学术界的沟通出现阻碍。人们更多的将其与中小学教师紧密联系,而不与学术界联系,这使得中国的教育问题显现出来,无法对教育学家与教育家进行有效的区分,基本将其统称之教育家,这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非常深刻的问题,教育学未被当作学术进行研究,这个问题是长期累积的结果。从上述分析可知,教育学如果不能克服上述弊端,则势必会影响其在中国的发展,并且成为21世纪学科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且情况更为严峻。

结语:

总体来说,教育学生发展世纪问题是阻碍我国教育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漫长的历史过渡时期,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及阻碍,这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积极拓宽教育学的发展,使其能够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入,彼此渗透,不再是孤立的学科。文章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由此推进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出现新的转机。

参考文献:

[1]陈庆.从柏拉图“美诺之问”看教育哲学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反思中国教育学研究之正途[J].教育学术月刊,2017,(01):3-15.

[2]王洪才.教育学:人文科学抑或社会科学?——兼与张楚廷先生商榷[J].教育研究,2012,33(04):10-17.

[3]张晓冬.研究范式视角下的中国教育学建构理路与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51-53.

[4]聂劲松.宏观教育学与微观教育学分野:时机与条件——读田刚《宏观教育学实话》[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7):12-15.

[5]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24(08):28-32+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视教学法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