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赛金花故居

2017-11-13 13:22孙荔
火花 2017年1期

孙荔

寻访赛金花故居

孙荔

暮春,蒙蒙细雨好似那扯不断的轻愁,由宏村去西递的路上,一路是白墙黑瓦的皖南村落。在车窗里偶然一瞥间看到“赛金花故居”的指示牌,原来黟县是晚清名妓赛金花的故乡。

小时候读过有关赛金花的传奇人生,自然这故居对我有着神秘的吸引力。穿过雨雾走进古徽州最美丽的私家园林,宅院很深,呈园林式,院子里有天井,布局是四水归堂,典型的徽州人家。惊异于古徽州无论富贾抑或平民人家,一律在客厅的案台上摆放一个西式座钟,左侧是一面古镜,右侧则是一只花瓶,据说这暗喻着“终生平静”之意,这里的摆放也如出一辙。

院内有一口古井,青石幽幽的古井口,有几道深深的被麻绳勒出的印痕,那是岁月的痕迹。想象晚清时的赛金花回到归园时,身影是落寞的,顾影自怜的,如今古井犹存,芳踪却杳杳。

院内有一株海棠花,导游说是赛金花亲手种下的,海棠依然很茂盛。遥想当年,赛金花若知海棠又叫断肠花,断然不会种下,如同种下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无论古今,一个女子想要的,无非是安静的生活,像一棵安静的树,静观世间风云。

步入这深深的庭院,宛若走进江南的园林。如此气派的院落,一看也是当年富贵人家的居所。赛金花小时家境贫穷,生活所迫才离开安徽老家,这肯定不是她小时生活的家园。这里,原来是她祖居旁的“归园”,是后来一富商赠与赛金花的。

那个小脚深闺的时代,一个烟花女子居然出了洋,还能自如地出入洋人的皇宫。更传奇的是,数年后八国联军攻占京城,八国联军的总司令居然是曾经仰慕她的西洋人,晚清宰相李鸿章也拜倒在这个小女子门下,大清沦落到妓女救国,这让慈禧太后一扫颜面,于是找个借口把这个贱人发配回了原籍,于是就有了眼前这“归园”之名。

走过一间一间的木门,每一扇木门都有着班驳的历史往事。在一雕着花卉的木格厅门口站定,八仙桌、红木椅、老字画,古色古香,伴着楼上传出古韵小调悠悠,别是一番风情……

站在赛金花媚眼如丝二十一岁的老照片前,有一种神秘的魅惑,这种神秘来自上个世纪。老照片沉淀着一种深厚的美,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的风韵,柔美而凄艳地盛开在时光深处,像一帧水墨小品。

赛金花,原名郑彩云,1872年10月出生在黟县上轴村,十岁时随父亲迁居徽州,为了谋生父亲去苏州做了轿夫,十二岁的郑彩云也随父至苏州。不料命运在转弯,父亲意外病逝,无奈之下彩云做了花船上的清倌人,只卖艺不卖身的欢场女子,那是1886年。外表清丽的她自此开始读书学琴、吟诗作画。

赛金花的一生充满了情爱,在花船上与洪状元初次相遇,到“送子石”二度重逢,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1887年,未满十六岁的赛金花,嫁给比她大三十四岁的前科状元洪钧作三姨太,这是赛金花的第一次婚姻。这时恰遇状元洪钧奉旨出使欧洲诸国,原配夫人何氏不愿随行,于是赛金花充当了公使夫人,洪钧为她请了老师,教以英、德、法几国语言。赛金花以聪颖天资,良好的语言天赋,周旋于各国王公贵族之间。在柏林居住时,曾受到德皇威廉二世和皇后的接见,并在皇宫里认识了年轻英俊的瓦德西将军。瓦德西对如玉凝白的东方美人赛金花一见倾心。

洪钧回国后得黄疸病逝,这令赛金花悲恸欲绝,毕竟是洪状元给了她体面的生活。不料族弟独吞了洪钧给赛金花的五万银子,无奈赛金花被逼再入红尘青楼。正如她自己所言:“眼望天国,身居地狱,如此苦苦挣扎,便是人的一生。”

赛金花第二次婚姻是和曹瑞忠,沪宁铁路的总稽查,曹瑞忠为人忠厚,赛金花也决心想做个安静的主妇,那在象牙骨扇上题写的柳诗,就是最好证明。诗曰:“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从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可是天又不遂人愿,辛亥革命成功,满清被推翻,曹瑞忠因急性肠炎而离开人世,孤苦的赛金花又再度回到漂泊的生活。

第三次婚姻是魏斯炅,当时担任民国政府的参议员,而此时赛金花已年近40岁,但风韵犹在,此后两人同住在前门外的樱桃斜街。但是好景不长,民国十一年赛金花春天丧母、夏天丧夫。魏家认为她是红颜祸水,赛金花只得搬出魏家闭门寡居,靠典当和借债度日。这时的她已是50多岁的老太婆了,病容憔悴。

赛金花一生中最为著名的事件是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入京城,总司令竟然是瓦德西,曾经钟情于她的一位德国军官。借此机赛金花为慈禧求情,为京城百姓的安全求情。在赛金花流利的德语游说下,八国联军同意议和签下辛丑条约,因此京城百姓对她多有感激,称之为“议和人臣赛二爷”,民间还称她为“护国娘娘”。

民国十五年冬天(1926年),一生沧桑多变的赛金花,“第一位出入欧洲上流社会的中国公关小姐”,“最后一位裹着小脚的具有明星气质的交际花”,走完了崎岖的人生之路,享年六十五岁,葬在陶然亭附近。晚年落迫的她,一无所有,安葬她的是故乡一些名士发起的募捐,才得以妥善后事。

黟县县志上,没有任何关于赛金花的记载。大概是崇儒重教、被称为礼义之乡的黟县人,不愿承认这块颇具灵气的土地上,曾有一位美貌智慧却又是身份低贱的风尘女子。赛金花一生传奇,三次嫁作人妇,又三番沦入烟花,集名妓、公使夫人于一身,历经了中日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清朝灭亡、民国建立和日本侵略中国等重要历史时刻。

她是集可悲、可叹、可怜、可敬于一身的特殊女子,也是那个时代悲剧人生的代表。明清小说家曾朴以赛金花传奇经历写的《孽海花》一书,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刘半农和学生商鸿逵,根据赛金花本人口述为她作传,名为《赛金花本事》。夏衍《懒寻旧梦录》:“朝堂上的大人物的心灵还不及一个妓女。”

赛金花创造了所有名媛闺秀、文武百官,乃至皇上太后都没有创造的传奇。赛金花在历史的深处,旖旎风光虽仅是流星一闪,却也足以引起世人的向往与感叹,因此,时人曾预言:“照她这样侠骨奇情,不但比古来的苏小、薛涛,只以歌舞诗词传为佳话者不可同年而语,就是比那些纡青拖紫的贵人,弄月嘲风的名士,碌碌终身,汶汶没世,也就有上下床之别,将来自必为一代传人。”

不明白赛金花晚年为什么不回“归园”呢?不由同情这一生起起伏伏的晚清女子。走过环碧廊,环碧秀色一览无遗,仿佛看见她迈着精致的三寸金莲,踽踽独行在悠长的廊沿下,女儿墙高低错落成一种徽式建筑之美,那一盏盏红灯笼,让灰白之间一下子明亮起来,就像老照片中的赛金花,似乎并没有令人惊艳之容,但一定是幽丽迷人的。

冷清之中的明艳,与真实的历史迷蒙交叠在故居归园内……

归园,让人领略到人工山水与世外桃源般自然美景的美妙之处。其中有梨花伴月、双桥截春、静寄弄鱼、远风耸逸、环碧秀色等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只觉得雅到骨子里去了。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池桥、曲径漏窗、修竹古樟,与傍水而建的直廊、曲廊、爬坡廊、小桥回廊错落有致,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温婉意境。

身边是一幅幅醉人的江南山水画,人若在画中走来走去。

园中的假山叠石,其峰、峦、洞、壑、涧、泉相映成趣,独具匠心。在登峰顶,归园的全景可尽纳眼际,再缓缓将视线移向远处,那水墨般的青山、畦畦良田,以及古民居村落浑然一体,是一幅令人悸动的现实版山水画。

归园曲径通幽,随处可见奇石。那漏窗也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如果说园林是美人,那漏窗就是美人的眼睛,顾盼有致,神采飞扬。漏窗,有着框画、漏光、露景、透气之功效,给人以灵动俊逸之美。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归园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像一本泛黄的线装书,我一页页用心翻着,赛金花电影般传奇的一生,在暮春斜斜细雨里再现。

离开归园,雨仍在纷纷下着,旧故里草木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