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填补相关学科空白

2017-11-13 14:53潘鲁生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间文艺文艺学民间文学

加强“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填补相关学科空白

潘鲁生

在2017年3月10日

《中国艺术报》

撰文提出,民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是民族的“根”文化,也是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多种文艺品类和样态,与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生活方式、思维、情感、道德准则以及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国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地域、众多的民族孕育生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间文艺具有鲜明的审美性和深刻的意识形态性,在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中,更成为激发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进取的学术资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学术传统。当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成为国策,推进民间文艺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亟须契合民间文艺构成与内涵的人才支撑和学术支持。建议在“艺术学”门类下,设立“民间文艺学”一级学科,下设“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学”“民间文艺学理论”3个二级学科,健全和深化中国化、本土化的民间文艺理论和方法体系,就我国民间文艺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民间文艺的理论阵地。

(责任编辑:陶璐)

建议提高外聘老师的授课费用标准。

猜你喜欢
民间文艺文艺学民间文学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保护
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
美丽的碎片
破解民间文艺版权立法困局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