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俗社》:在传承与创新中呈现生命力

2017-11-13 22:47王雪瑛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剧社秦腔戏曲

王雪瑛

中华美学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与变化着的鲜活而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有生命力的思想资源、文化资源和美学资源。我们在创作中如何运用现代的艺术语言呈现中华美学精神?我们如何践行和分析当代文艺作品中艺术语言的传承与创新?这对于当代的艺术家和文艺评论家来说,都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命题。《易俗社》或可启示一场有意义的探索。

一种高亢的声音从悠远的秦汉而来,在三秦大地回响;一种生命的呐喊从心灵的深处涌现,在苍茫天地间留存……秦腔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

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8月的西安,是著名的秦腔科班。易俗社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艺术团体。易俗社将文化教育、戏曲训练、演出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百年来创排了一千多个演出剧目,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剧作家、理论家及表演艺术家,对戏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戏曲改良起到了示范作用。鲁迅先生特别为剧社题写了“古调独弹”。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被田汉先生誉为“世界三大古老剧院”。

秦腔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易俗社,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丰碑。如何让饱含着传统文化底蕴的秦腔,深入现代人的心灵?如何呈现百年易俗社在中国历史的激流中演绎的惊心动魄的史诗?如何展示一代秦腔艺人锲而不舍,追梦梨园的情怀?

西安秦腔剧院携秦腔现代戏《易俗社》亮相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对秦腔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呈现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演绎。《易俗社》采用“虚实”两条线——“虚线”由演员通过舞台表演、唱腔来呈现。导演卢昂表示,“虚线”对剧中的每个人物和故事采用虚构和创造,超越具体的个人,避免厚此薄彼,着重写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写人的情怀与灵魂。

全剧将易俗社百年历史上那些铁骨衷肠的戏剧家的风骨和风范高度浓缩于剧中的几个代表性人物身上,展现戏曲先贤们为人演戏的品质与光芒。

“实线”在每场幕间,通过剧中人物关震易的叙述,将易俗社百年嬗变的历史轨迹,以视频投影的方式来展示,通过多种舞台形式,呈现了易俗社从初创时期到西安解放30多年间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与刚毅坚卓的精神风貌,将重要的历史、文献、演出、剧目、剧作家及演员等史料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里的每个人、每出戏、每个时间、每个地点都是真实可信的,将观众带进百年易俗社一个个真切的历史场景,让观众聆听易俗人的心声,理解易俗人的艰辛,感佩易俗人的坚守。

在有限的时空内,观众感受了百年剧社与中国风云激荡的现代历史的深刻联系,欣赏了有秦腔精魂,有心灵力量的秦腔现代戏。这出大戏,值得我们思索和分析《易俗社》的魅力从何而来?秦腔神韵如何现代传承,呈现出不息的生命力?《易俗社》如何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

时代性和人民性的结合

如何面对历史积淀丰厚的百年剧社的大量素材,如何从剧社冲破历史的关隘,交汇时代风云的恢弘历史中,提炼主要情节,形成戏剧的整体结构?

编剧在构建编织《易俗社》的剧情时,始终围绕着时代性和人民性的结合,呈现秦腔的艺术魅力缘于三秦大地,展现秦腔的生命力缘于黄土地上的人民。《易俗社》剧情的编织和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突出百年易俗社不断生长发展,保持艺术的魅力,生命的活力,最重要的是始终将戏深深扎根在民间的沃土中,“辅助教育,移风易俗,启迪民智”的办社宗旨,就是为民演戏,以戏化民。

当抗日战争期间生死考验的危急时刻,日寇疯狂轰炸西安城,易俗社房屋被毁,粮食紧缺,西安城人心动荡。易俗社与西安民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共度难关。西安的民众将粮食支援易俗社,高玉轩临危受命,带领大家冒着敌机轰炸,来回往返20多里在观音庙村坚持练功、排戏、演出,鼓舞着西安人民抗战到底的斗志、决心和信心。

这些剧情的设计呈现了“社与民”的关系,在生死关头的团结一心就是平时为民演戏,以戏化民之成效的生动体现。

百年易俗社与中国现代史

编导从易俗社历经风雨的百年历史中,发掘重要的题材,从真实的历史人物中,相互融合塑造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编剧抓住百年剧社的发展历程与风雷激荡的中国现代历史的深刻联系,形成恢弘大气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剧中表现了在西安事变中易俗社的特别作用。易俗社作为当时全国知名剧社,成为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战略布局的一部分,两天的连续演出,迷惑了蒋介石和他的部下,突出了易俗社的艺人在历史的曲折险境中敢于担当的大义和胆略。

剧中的社监高玉轩融合了易俗社三位德高望重的社长: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的人生于一体;教练陈甘亭汇聚了易俗社几位著名教练,陈雨农、党甘亭、唐虎臣、李云亭等人的风范于一身;刘天俗取材于被誉为“南欧、北梅、西刘”的著名旦角演员刘箴俗;林梦芸的原型为易俗社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女演员孟遏云;而全剧叙述者关震易则是浓缩了易俗社历史上那些侠肝义胆、精诚守社的易俗汉子们的热血忠魂……随着剧情的展开,演绎了易俗社的艺术家在民族的艰难困苦中矢志不渝、勇于坚守,舍身护社、尽忠国粹、逐梦梨园的情怀和魂魄。

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

从丰富的历史素材中构建主要的戏剧结构,提炼出主要人物,从戏剧情节的发展脉络中,从详实细致生动可感的具体情节中,塑造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这是《易俗社》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也是《易俗社》成为精品力作的关键因素。

《易俗社》通过虚实相交的方式,生动地演绎人物的个性、襟怀和追求,如社长高玉轩在各种艰难危机中的“勇敢担当”, 当战乱中学员生计难以为继时,他把祖传的家宅卖了,资助易俗社度过难关。教练陈甘亭教育学员,练功排戏中的“鞠躬尽瘁”,他们一起排除干扰,组织演员创排《还我河山》《山河破碎》等大戏。红生关震易的“断腿护社”,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腿保住了天俗的性命,护住了易俗社的安宁。名伶刘天俗的“病逝舞台”,他长年累月坚持不断演出,积劳成疾,天俗自知时日不多,倾心将自己的衣钵传给梦芸,并力荐她入社,但因《易俗社章程》规定,高社监并未同意。梦芸入社未成,心力交瘁,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苦练《战金山》,一心追随易俗社。关家母子通过排戏巧引梦芸振作精神。在西安事变中,因为两天的连续演出,累垮了众多演员,梦芸临时救场,登台演出《战金山》,大展艺术魅力,解了易俗社燃眉之急,高社监决定,同意林梦芸暂以“见习”演员的身份加入易俗社。

在追梦30年之后,人民政府接办易俗社,梦芸最终成为易俗社历史上首位正式女演员。他们是百年剧社不同群体的代表人物,是百年易俗社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者。 如果说高玉轩是《易俗社》精神和品质的灵魂,关震易是《易俗社》坚守和力量的筋骨,那么林梦云和刘天俗就是《易俗社》的秦腔深情而隽永的魅力。

编、导、演的贴心合作尽心演绎,让观众走进了秦韵悠长的百年剧社,聆听他们的秦腔和心曲,感受他们的情怀和风骨。如何成为全景式展现中华民族戏曲剧社、戏曲艺人、戏曲文化、戏曲品性的史诗性作品?如何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易俗社》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精心打磨?

不断提升《易俗社》的艺术魅力,展现秦腔的生命力,这是需要在艺术创作中深入思考,如何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从传统艺术与现代语言的创造性转换中,呈现秦腔艺人的心灵历程;这是一个需要精心打磨、创新实践的过程;这也是现在的易俗人延续易俗社百年的血脉,始终不忘初心,以戏化民。《易俗社》的上演亮相,以及不断完善,这也是现在的易俗社人正在践行的文化引领与时代担当,我们期待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准磨炼的《易俗社》,让观众沉浸在秦腔的文化神韵中,走进滋润后世的文化殿堂,相遇高风亮节的心灵。

诚如评论家汪涌豪教授所言:“怀一颗谦卑之心,倾听历史的教诲,获得文化上的自信。使自己的创作真正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同时又因为对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生动诠释,为联通人类心灵的全部经验提供切实的可能。”

猜你喜欢
剧社秦腔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庆百年华诞 创秦腔辉煌
戏剧演出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冲锋剧社在唐县
教室里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