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等收入陷阱”

2017-11-13 16:15流沙
特别文摘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插秧机亩产

流沙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机械配件加工的。生意好的时候,租了两亩地大小的厂房生产配件,前几年看上去赚了不少钱。

但从前年开始就不行了,他投入的设备有许多闲置在那里,据说其中有几台价值四五十万元,损失不小。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他做的配件是为挖掘机、升降机等设备配套的,这几年订单不断缩水,终于难以为继。

这几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就是进入了不能再依靠高投入带动增长的常态,与挖掘机等重型设备相关联的矿山、钢铁、锻造等行业开始去产能,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这些产能的削减自然导致挖掘机等设备需求的下降,效果层层传导,先是出现零件价格下滑,那是配件厂家竞价的结果,大家都想保住自己的销量,最后导致我朋友的这家加工厂的效益急剧下滑。

在经济学界,有一个概念叫“中等收入陷阱”,大致意思是当人均收入达到一万美元左右的时候,原先带来增长的动力消失了,就像飞机在天空中,发动机突然失去了动能,迫切需要依靠新的发动机替补上去。有经济学家认为,一个社会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因为生产高度社会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难度无异于“在高空中给飞机换发动机”。

其实,懂财务的人都知道这就是“边际收益”的问题。如果大家还是没有弄懂“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那么,假如你有农事经验,那就非常好理解了。几十年前,种地几乎全靠人力和畜力,无论是效率还是产量都是不高的。后来投入了机械,田地里有了插秧机、收割机……亩产一下子就上去了。但机械的投入其实是有限度的,并不是投入越多产量越高。如果100亩地的标配是1台插秧机、1台收割机,而你投入了2台、3台甚至10台,亩产绝对不可能再翻倍,这些过多的投入全部是无效投入,甚至是负数。

那么,假如我有100亩田,怎样才能做到效益递增呢?

全靠投入机械肯定不行了,得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增长点。要么通过技术创新,出现袁隆平式的科学家,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实现亩产量增长;要么转型,通过发展观光农业,赋予农产品高附加值;要么打响品牌,得到极高的品牌溢价。

这个时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经济现象就非常好理解了。现在有一个词叫“脱实就虚”,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家不来办工厂,而是去炒房地产,去炒股票,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实体经济赚钱难了。我们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有钱赚,那就不需要引导了。

很多曾经站在聚光灯下的高光企業一个个倒下了,而那些默默坚守,认定靠手艺和技术生存的企业重新站到了公众面前。它们积累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储备,即便刮大风下大雨也奈何不了它。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插秧机亩产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超智能插秧机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福尔沃2Z-8238插秧机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