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谐音 妙趣横生

2017-11-13 16:27杨先武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包袱谐音对联

杨先武

所谓谐音,就是利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构成语义的变化,而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它存在于汉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用谐音字表达意思,不仅含蓄委婉,而且生动有趣。

一、谐音与民俗

我国民俗中的谐音运用随处可见,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场合,人们往往借谐音来表达美好的祈愿。如春节吃年糕、丸子,则寓意“年年高”“团团圆圆”。吃年夜饭时,家家户户餐桌上必有一条鱼,谐音“年年有余”。

民间的年画、剪纸等工艺品也常用谐音取意。如喜鹊立于梅枝,叫“喜上眉梢”;五只蝙蝠从天上飞下,叫“福从天降”。古人常以猫、蝶组成图案,赠送老年长者。因为猫同“耄”,蝶同“耋”,以谐音取“耄耋”之寿即长寿之意。

二、古诗词中的谐音

谐音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即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这种双关语在古代诗词中经常见到。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晴”与“情”谐音双关,借用天气阴晴之“晴”,暗指爱情之“情”。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春蚕吐丝(“丝”与“思”谐音双关)、蜡炬燃烧,来表达对恋人的思念以及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的痛苦。古代的人在离别时,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柳”者,“留”也。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表达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三、谐音与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其后一部分常常借用谐音来表意,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青菜煮豆腐——一青(清)二白;空棺材出葬——木(目)中无人;飞机上吹喇叭——响(想)得高。

四、谐音入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它讲究形式相对,意义相关。对联看似简短,但其内容丰富,技法高妙。谐音对联是常见的一种,这种对联联谜兼备,别具情趣。如: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齊奏,笛清难比箫和。上联“橹速”与“鲁肃”“帆快”与“樊哙”谐音,含文臣不如武将之意;下联的“笛清”与“狄青”“箫和”与“箫何”谐音,含武将不及文臣之意。又如: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五、谐音“抖包袱”

相声是具有喜剧色彩的说唱艺术,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相声必须有笑料,而笑料主要靠“抖包袱”产生。“抖包袱”的方法很多,“谐音别解”便是常见的一种。它利用谐音词语同音不同义的特点,故意使听众产生误解和错觉,最后挑明,得出另外的结论来(即“抖包袱”)。例如《诗歌与爱情》:乙:诗经上“君子好逑”这句还真听懂了。甲:怎么讲?乙:凡是君子都爱踢足球。甲:那……“窈窕淑女”呢?乙:那时候他们踢得不好,净输(淑)给女的。甲:你这都什么呀?

六、谐音广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促销手段。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借日常用语创作的谐音广告已十分流行。它不仅诙谐有趣,而且使人记忆深刻。如中央台热播的英汉词典“好记星”广告,“好记星”就是“好记性”的谐音。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的名字为“贝贝、晶晶、欢欢、盈盈、妮妮”,连在一起就是“北京欢迎你”的谐音。

谐音广告中许多是借用谐音构成的成语或者俗语,其中以成语为主。具体说来,就是借助成语的固定结构,用谐音字替换其中的某个字,从而构成一个变异的新成语。如:沐浴器——随心所浴(欲)、咳嗽药——咳(刻)不容缓、电蚊香——默默无蚊(闻)、自行车——乐在骑(其)中……这种广告朗朗上口,令人过目不忘。

由于谐音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故其运用越来越广泛。但过多地运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写错别字、误解本义等(包括上文提到的成语)。近年来,有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挖空心思地制作各种谐音广告或打出谐音招牌,如“饭醉团伙”“飞发走丝”“高等发院”“井茶局”等。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而且极易对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造成误导。因此,谐音不可滥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包袱谐音对联
空包袱
勇闯长龙阵
同学,请卸下你的偶像包袱
《谐音词里的民俗》
200年前的一个小“包袱”
谐音词的规则
绝妙的数字灯谜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