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精准扶贫现状及政策研究

2017-11-13 20:15谢晓婷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政策研究精准扶贫现状

谢晓婷

摘 要:西部农产品主产区是我国西部限制开发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其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是用自身的限制开发来保障更大区域的生态功能和农业功能,尤其需要科学、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撑。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精准扶贫的特点及现状,认为政策重点包括培育优势产业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绿色品牌、鼓励农业产业化、强化农业信息化等。

关键词: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精准扶贫;现状;政策研究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区,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是其主要特征之一,而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在我国主体生态区中占据重要的生态地位,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鲜明的民族特色、特殊的区位条件使其发展水平严重滞后。这些地区属于生态环境优越、气候多样、土壤肥沃、适宜多样化生产的农产品主产区,这些地区实施精准扶贫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贫困现状,也有助于保护当地生态自然资源,更有助于实现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的主体功能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我国精准扶贫事业的推进有重要意义。

一、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精准扶贫实施的总体情况

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市场程度较低等现实使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对于资源环境高度依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处于破坏环境-经济发展-生态修复的不可持续发展循环中。对此,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实施了精准扶贫,即针对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的资源环境状况、经济发展阶段等进行精准化的帮扶。

1.精准扶贫特点及成效

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的精准扶贫有以下特点:一是针对西部农产品主产区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扶贫政策;二是针对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少数民族较多、教育文化落后、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实施相应的扶贫开发政策;三是将精准扶贫落实到户,即针对不同家庭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化帮扶。

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例如,云南省由于农产品产业发展限制,选择发展林下经济以及特色旅游产业加速了当地精准脱贫进程;甘肃天祝县充分考虑当地种植业和草畜产业的优势,通过提高农民务农素质,完善配套设施等渠道,使农产品主产区的经济在较短时间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可见,随着农产品主产区精准扶贫进程的推进,西部生态资源脆弱的现状和贫困程度深、范围广的现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精准扶贫的困难

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大多在深山老林的偏远地区,交通设施不便,扶贫开发存在以下问题和难点:一是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返贫率高;二是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依赖大,同时做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难度大;三是劳动力素质低下,教育培训水平落后;四是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效率不高。可见,西部农产品主产区要取得较好的扶贫开发成绩,必须从生态环境、劳动力素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多角度着手。

二、西部农产品主题区扶贫政策研究

1.政策需求

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如何发挥主体功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就要寻求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既要考虑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带来的交通不便与自然环境保存较好,也要考虑当地现代化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的实际与复杂的民族状况,同时也要考虑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面临的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和市场化水平低导致的经济效率不高的现实。西部农产品主产区作为自然资源丰富和生态脆弱特点于一身的地区,是西部地区推进城镇化的重难点区域,各地区政府要切实考虑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状况,要采取有计划的,甚至是倾斜性的扶贫政策措施,合理安排西部农产品主产区资源的开发,实施精准扶贫。

2.政策评价

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的扶贫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依赖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环境友好型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经济联系;三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尤其是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转移支付力度,深入推進开发式扶贫;四是依靠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经济发展起飞阶段的制约,技术水平、经济结构、规模经济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扶贫政策只能以政府政策倾斜及招商引资为主。此外,由于生态环境及地理区位的影响,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等与当地经济发展存在矛盾,目前分配政策旨在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上,扶贫成果的回收需要较长时间。

三、农产品主产区的扶贫政策重点

1.培育优势产业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

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开发和培育“绿色、优质、安全、高产”的农产品,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做到扶贫和生态建设的有力结合。例如采取有效措施扶持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并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形成区域性产业。此外,利用帮扶企业的农业科技优势,发动科技人员与对口贫困地区的技术营销、承包、服务方面的对接;并有重点地开展小流域治理方面的合作,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2.打造绿色品牌

以无公害、无污染、无破坏为原则,立足绿色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收获“绿色利润”。注重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包装等环节,以企业宣传构架绿色品牌体系,打造大众消费、休闲的绿色品牌。始终坚持以农村产业为依托,优化农牧民就业创业环境,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绿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鼓励农业产业化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城市居民从事农业创业,领办、创办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开展示范创建行动,培育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农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升级,支持农民合作社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组建联合社,支持农业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流转。

4.强化农业信息化

推进“互联网+农业”、智慧型农业发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农产品监测预警平台体系,优化市场信息采集手段,推动信息发布机制创新,提升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全面性。支持农产品电商、微商发展,完善配套的仓储物流建设,促进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应用,加快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效率和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策研究精准扶贫现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高校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内涵、特征及价值
保育员队伍建设的政策研究
中国能源CO2排放峰值方案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