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人红起来

2017-11-13 21:47程丹梅
特别文摘 2017年12期
关键词:纪念册哲人德语

程丹梅

最近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圣人们在西方很受欢迎,似乎比本地区的黑格尔、康德还更多地被提及,弄得我脸上似乎也跟着有光起来。

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许多教材里,人们都很用心地、一段段地用德语翻译孔子、庄子、老子的只言片语,很让大中学生们受益,也让汉语老师们省却了不少气力去找课外辅导材料。

在一次德国朋友的聚会上,有人叨咕了一句话,然后说这话来自孔子,并把目光转向我。我张口结舌了半晌,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才发现是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德语版!这句话对于中国人来说无人不知,但是用德语一说,好像变成了另外的意思,有些怪怪的。

当然,引用哲人的名句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爱好。西方人最喜引用孔子、庄子、老子的语录。汉堡有一个叫Ida Ehre Schule的学校,设有中文专业,那儿的德国学生愣是用中文演了一场话剧版《庄周梦蝶》!而在一个音乐会的开幕式上,我听到一个长官模样的德国人致辞时引用了大段孔子的话,然后介绍说他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如何如何。因为是用德语说的,我寻摸半晌也没对上号。咳,我脑子里没有那个词条。惭愧!

中国人也擅用西方哲人的思想来给自己佐证或者显示自己的博学,如康德、黑格尔等。有了他们,似乎论证更像论证了,哲学也就更像哲学了。据说法国的高考试卷里曾有让学生分析哲学家思想的题目,让考生很头疼,也引起很强烈的不满,觉得那些深奧的理论连教授都难以论述,竟然用来为难孩子。

有趣的是,我在法国北部的布列塔尼一个被称为保留得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市里,惊奇地看见了在一家名为Le Centere的饭馆外墙上,张贴着的一段“落款”为“孔子”的广告:“人有两条命,发现只有一条时,第二条就开始了。”这是用法语写的,我先生给我做了翻译,我立即拍发到微信群,说:“我无知,寻遍大脑无果。谁能找到原文?是法国人编的吗?”最终没得到回答,至今无解。

一个晚上,坐在法国贝诺代海湾边的一条长椅上,我突然看到了有鱼儿跃出水面,划出了一个弧线。我急忙对身旁的先生说:“瞧啊,鱼儿跳出来了,肯定是高兴了!”先生眯着他的蓝眼睛说:“你怎知鱼儿的快乐?!”

随后他告诉我说,那是庄子和他学生有过的对话。

我被吓了一大跳!

这一系列的中国哲学现象让我忆起一件事来:若干年前,一所德国学校要做纪念册,因为该校和中国有交流,所以领导找来自己喜爱的,跟教育有关的德语孔子语录来,希望能被翻译成汉语印在纪念册的扉页上。这事落到了一个中国人身上,真是害苦了他。这位先生翻遍了《论语》,搜寻了网络,就是找不到和那段德语相对应的中文原文。如何是好呢?这人也聪明,反正他们德国人既不认识中文,也无从证实,不就是找段话做做样子吗?人家老先生自作主张编了一段话,还是文言文的,算是完成了任务。我最后没看到那本纪念册,不知那段“现代文言文”下面是否带了破折号外加“孔子”的字样。

若是我,一定不敢这么做。谁敢冒充孔圣人呢?!

猜你喜欢
纪念册哲人德语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生活上的哲人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编读往来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张钟俊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册首发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举行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夏令营——我的青春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