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江:新能源领域的追梦者

2017-11-13 22:17魏现有范光张小霞
中国工业评论 2017年9期
关键词:材料

魏现有++范光++张小霞

上世纪80年代,他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产业报国的带头人;90年代,他的梦想是能够打造世界“氟谷”;21世纪,他的梦想是能够“智”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让普通老百姓能够拥有自己喜欢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新能源时代的追梦人。这位追梦人,就是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

筑梦者与梦想同行。成功者胸怀梦想、励志奋斗,最终登上人生巅峰,在各自领域奋斗半生构筑梦想、实现梦想。

他是一位典型的筑梦者,梦想就是他不断超越的目标,更是他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军旅生涯,他冲锋陷阵,磨练了他永不服输的品质,梦想成为英雄;社会熔炉,实业报国是他不懈的追求,征服“氟”,打造世界“氟谷”,他梦想成真;智能时代,新能源汽车强国梦,他追梦不止,新能源全产业链铸就新奇迹。从氟化工向新能源汽车进军转型、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的传奇领袖——他就是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

氟多无愧于无机氟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领跑者:2016年,冰晶石国内市场占有率60%,连续15年全国出口量第一;氟化铝国内市场占有率35%,连续10年全国出口量第一;新材料六氟磷酸锂国内市场占有率40%,国际市场占有率25%,产销量居全球第一;电子级氢氟酸质量达到UPSS级别,实现了世界级中国造;锂电池细分领域成为行业标杆;新能源汽车打开市场通道,扬帆起航。而李世江则是中国民营科技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氟硅协会副理事长,100项专利的拥有者。

与“氟”结缘 打造世界“氟谷”

蓝天白云、绿色生态,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企业家的职责不仅仅是为社会带来效益,更多的是要承担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这是企业家李世江与生俱来的秉性,更是其奋斗的目标。

李世江17岁当兵,22岁退伍。他放弃舒适安逸的工作,决定实实在在干些实事。而工厂艰苦的工作环境,把李世江打造成了一专多能的优秀员工。他抽时间拼命学习,用知识来丰富自己。而天降大任总是会有一个契机,1983年,李世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奋发图强的他,先后担任化肥厂设备科科长、技术科科长、分厂厂长。

上世纪90年代,李世江被派去北京到原化工部见习锻炼。有梦想的人最能抓住机遇。见习期间,李世江在规划司无机盐处看到一份《无机氟化盐发展策略》,提出中国无機氟发展的道路不能再走牺牲国家重要战略资源萤石的老路,要走一条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道路,利用磷肥副产的氟来做氟化盐。李世江经过仔细研究,结合自己搞化肥的实践,参与了我国第一份《无机盐发展规划》中无机氟发展规划的编制。这次难得的经历,使得李世江对无机氟化工行业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思路:即利用磷肥副产品生产氟化工产品,发展循环经济。

当时,多氟多的前身——焦作市冰晶石厂还是一个区办小厂,产品单一,工艺落后,企业濒临倒闭。在区政府盛情邀请之下,李世江来到这个小厂,开出了以创新引领发展治疗企业顽疾的新处方。他组织精兵强将开始技术创新,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终于实现了第一梦想:围绕磷肥副产氟资源的综合利用,成功开发出了“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并很快实现产业化。

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和制约我国磷肥发展的三废污染问题,而且开辟了新的“氟”资源,节约了国家战略资源——萤石,走出了一条新型氟化工的创新之路,震动了整个化工领域,成为我国氟资源循环利用的典范,被原国家计委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办小厂成为令国内外瞩目的世界氟化工基地。

2000年,李世江研发的新产品高分子比冰晶石,是电解铝启槽专用产品,为电解铝行业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显著,每吨铝平均消耗冰晶石由30公斤降为5公斤,下降率为83%,新产品投放市场备受青睐、供不应求。然而,这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尴尬。由于同行业举报,以产品指标不符合当时的国家标准为由,迫使销售陷入困境。

面对这种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怪现象,李世江在经过周密思考之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不断改进。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我们就修改国家标准,让它符合标准。”于是,李世江向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提出修订国家标准的要求,并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说服了众多客户和专家,得到了国家、省级行业协会的认可和支持,决定由李世江带领的团队来制定新的冰晶石国家标准。以此为契机,多氟多建立了国家认可实验室,主持修订冰晶石国家标准、冰晶石分析方法,制作了冰晶石国家标准样品……李世江通过一系列创新之举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中国氟化工领域标准的制定者。

探索“氟”,应用“氟”,整合“氟”,让“氟”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光添彩,这是一种哲学、一种境界、是一种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李世江把对“氟”的宠爱,融入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之中。

“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50% ,市场占有率无法再翻番。”这就是诺威格定律。按照科学规律谋划氟化盐市场布局、指导行业健康发展成为李世江新的梦想。

李世江经过市场研判和综合分析,瞄准了西部地区氟化盐的原料和市场优势并开始谋篇布局。2012年,在云南昆明设立控股子公司,建设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同年9月,又在甘肃白银建设无水氟化铝生产线。通过发挥多年积累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对关键设备、核心工艺进行改造提升,迅速开拓市场,使隶属于中核集团的白银中天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混合所有制改制成功的典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杆。

强强联合、共同发展,打造平台,引领行业稳健发展。李世江咬定“氟”这座青山不放松,经过几年的运筹帷幄,今年6月,与居全球第二的氟化盐企业宁夏金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组建宁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这次并购重组再一次创造了新的奇迹,实现了当月并购,当月投产,当月见效,而且新的党委、纪委相继完成换届,成为供给侧改革时代混合所有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典之作。endprint

多氟多本部与白银中天、昆明科技、盈氟金和,四位一体,布局全国中西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氟化盐产业航母。氟化盐行业协会高度评价李世江:这是氟化盐行业并购重组的成功创举,是氟化盐产业航母开启新航程的标志!

李世江打造的“氟谷”,特色鲜明。通过制/修订氟化盐国家标准、研制大量的国家标准样品,到组建我国第一家国家认可实验室,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氟谷”标准化体系。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含氟精细化学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无机氟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研发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火炬计划2项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等7项,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多氟多成为行业的标杆和领军企业,站在了行业发展的新高度。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李世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技术创新道路。目前,已申请专利390项,其中发明专利193项;获得授权专利273项,其中发明专利107项,而且大部分专利已经转换为生产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构成了多氟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多氟多把这些专利上升为国家标准,制修订了80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制的氟化盐标准得到了国际标准委组织的重视,从与国际标准对标到制定国际标准,多氟多成为国际ISO/TC 226的成员,主持制订氟化盐国际ISO标准小组的召集人。明年9月,全球的氟化盐专家将来到多氟多研讨国际标准的制定,多氟多正式成为氟化盐国际标准制定者,为中国赢得了地位、赢得了尊重。

李世江的“氟谷”梦,梦想成真。

“氟锂结合”新材料梦想扬国威

探索“氟”在人类社会和工业发展中的无限可能,李世江一直走在探索“氟”神奇的道路上。

机遇总是垂青勇于追梦的人。2006年,李世江随同中国代表团到日本交流,一位老专家对他说:“氟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如果把氟这个元素研究透了,氟产品是不应该按吨卖的,应该按克、按公斤來卖。”当时,有一种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叫六氟磷酸锂,每吨价格高达100万元,生产难度高,且生产技术为日本企业垄断,想去学习日本人连厂门都不让进,想买技术但花钱也买不来。因技术落后受制于人的情形激发了李世江永不服输的追梦精神,他带领研发团队利用其在氟化工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始了一场“氟锂结合——生产六氟磷酸锂”的研发革命。

这次研发让李世江和他的团队为之奋斗了8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先后突破了原料提纯、机械密封、低温、强腐蚀、无水无尘等苛刻条件的一道道难关,经过上千次的试验,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独辟蹊径,首创了以工业无水氢氟酸、工业碳酸锂制备晶体六氟磷酸锂的新型原料路径,实现了从产品工艺到设备全面“自造”,并获得授权专利2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2项。2008年多氟多建设了年产2吨的实验装置,2009年建成年产200吨的生产线,2012年年产2000吨的生产线投产,目前已形成年产6000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产销量居全球第一(全球每三块锂电池中有一块用的就是多氟多六氟磷酸锂)。这项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推选国家科技进步奖,已通过网络评审和专家审核。六氟磷酸锂项目被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分别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氟锂结合”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六氟磷酸锂在多氟多的横空问世,不仅结束了我国锂电池核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六氟磷酸锂的低价时代,使全球六氟磷酸锂的市场价从原来100万元/吨降至现在的30万元/吨,让世界不再望“锂”兴叹。

2013年,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承担国家强基工程。今年4月,工信部组织专家现场验收,六氟磷酸锂项目成为唯一一家通过国家验收的强基工程。6月30日,李世江作为特邀代表,参加“2017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论坛上作了“新材料体系为支撑的创新发展道路”的主题演讲。演讲系统阐述多氟多围绕国家战略开展的一系列在新材料方面的创新思维和研发应用,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认可,并与中国商用飞机、核潜艇和小米等企业人员共商科技强国大计。

强国战略要以发展新材料为重点,加快工业基础建设。新材料是工业基础短板中的短板,强化应用与研发对接,实现主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移。李世江对我国新材料方面的洞察力超乎寻常。他认为,前沿性新材料是强国战略的根本,打造更加完善的“以新材料为支撑的创新发展体系”是他追梦路上的一大目标。在我国12大新材料领域中有6个领域(新能源、电子信息、前沿性新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性材料等)留下了他的足迹。其中,很多新型功能材料是含氟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含氟的医药、农药,含氟兽药、含氟药物中间体以及含氟的液晶。他所研究的电子信息材料,包括氟气、硅烷、三氟化氮、四氟化碳、六氟化硫。电子化学品包括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硝酸、盐酸、硫酸以及电子级氨水。纳米材料包括金属纳米微粉。他还研究了石墨烯和氟化石墨烯,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新材料梦,多氟多快人一步。

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李世江追逐梦想的道路,是多氟多从氟化工出发向新能源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道路,这条道路他走得扎实而稳健。

李世江对所聚焦的目标坚定不移,为了更能接近目标,让产业链每个关键环节更加扎实稳固,需要一种超乎寻常的创新思维指导前行。落后与先进的差距,不是购买一批机器或者引进一些技术就能够弥补的,落后最可怕的地方是思维方式的落后。每次科技革命走在时代前列的,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思维方式的全面领先,这种思维方式正是指导人们正确行动的指南。

李世江从研究“氟、锂、硅”三个元素出发,贵在应用于铝电解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光伏电池三种电池,构成了新能源制能、储能、节能三个要素。研发电池的同时,李世江延伸研究了电机、电控,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总成。以此为基础,追踪研究了“车身轻量化、动力电气化、整车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技术。一步步稳扎稳打的研发成果,最终形成了“以新材料体系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核心”的新能源全产业链。

互联网、大数据正像一股洪流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智能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追梦人李世江是一个新时代的舞者。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将实现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从强调技术向规范管理转变。李世江站在时代的新高度,以“集中控制、专业经营、多维管理、互联互通”的十六字管理方针统领全局,贯穿于打造“智能制造、智慧企业、智才集聚”“三智工程”的全过程,为新能源全产业链强基固本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集中控制的理论基础在于企业具备了资本、资产、资金、资源的四个要素。作为上市公司,用好资本纽带,把资本变成资产,变成工具,形成生产力,整合资源,创造最大效益。以人财物、产供销和两会一层构成企业管理维度的立体结构,把智能制造、智慧企业贯穿始终,形成高效沟通、高度融合、大道至简的管控体系。以集中控制为基础,以事业部专业经营为主线,管理新思维在碰撞中不断完善,理清关系、充分授权,让在市场前线听得见炮声的人果断决策、冲锋陷阵、担当责任,实现责权利高度一致,体现市场经济的魅力。多维管理以数字化信息多维度分析为手段,让不同阶段的管理维度在立体网络结构中条理更加清晰,树立管理为经营服务的理念,为经营人员提供多维度支撑,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布局上做到精准,体现经营成果。互联互通是业务流程端对端的串联,跨部门协调高效规范,是以财务为中心为全业务一体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利用业务信息的公开、透明与共享,便于资源的平衡和整合,提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管理思想和执行力与创新思维融为一体,形成共识,指导行动。

打造智能制造、智慧企业靠的是智才集聚。作为产业链核心项目的“一带一路”工程,对年产30万套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李世江成竹在胸。智能工厂的标志是拒绝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实现全部在线检测。梳理供应链、流程再造和对大数据能够分析的高端设计人才;对智能工厂调维运营人才;对互联网有深刻理解的人才。营造高端精英人才留用的激励机制正在完善。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努力”。李世江在追梦中汲取能量,收获成功。让“创新点燃激情、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成就人生、创新使人年轻”的经典名言感染更多的追梦人,把创造价值和分享财富凝聚成一种精神,传递更多精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材料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可爱的小乌龟
可爱的小瓢虫
叽咕乐挑战
DIY手工风铃
材料
如“黑洞”般神奇的超黑材料
摇摇鹅
章鱼
热闹的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