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儿童终被遗弃

2017-11-13 01:07夏秋
特别文摘 2017年20期
关键词:混血儿北欧军官

夏秋

希特勒上台后宣称,男女平等会天下大乱,女性要和男性竞争,但实際上她们在很多领域都是低能的。为了让这套理论听起来不那么刺耳,他换了一套说辞:“妇女们有自己的战场,她们每哺育一个孩子,就是为她们的国家赢得战斗。”

党卫军头头希姆莱甚至构思了一个打造“雅利安优等民族”的计划,来保卫一千年内帝国血统的纯净性,这个优生计划被称为“生命之源”。1935年,这个计划在不同层面上得以实施。德国军官被鼓励与本国适龄女性交配,党卫军军官的硬性指标是生至少四个孩子。北欧民族有着金发碧眼的外貌基因,因此纳粹也鼓励德国军官多与北欧女人生孩子,无论她们是未婚还是已婚。纳粹在德国境内和欧洲被占领区设立了多所生命之源产科医院,雅利安新生儿与他们的德国和北欧母亲在物质上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以确保“高等”种族的下一代能全面替换那些“低等”的犹太人、吉普赛人、黑人和同性恋者。

另一方面,纳粹把被占领地区如挪威、丹麦、荷兰、波兰甚至俄罗斯的数以万计金发碧眼的儿童强行从父母身边夺走,送到德国交给纳粹家庭抚养,并教导他们,使之具备对纳粹德国的国家认同。

但是战后这些儿童的身世又成了他们的原罪,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欧洲人那段历史。起初,欧洲各国政府一直在讨论该怎样对待二战混血儿童,是无视他们,还是全部抓起来,或是干脆除掉他们?

荷兰政府就讨论过将这些儿童集中在某个边缘监控地带,既不承认他们是荷兰人,也不承认他们是德国人。法国政府则害怕本国女人带着混血孩子跑到德国去,于是强调这些儿童具备法国血统,理应是法国人。挪威政府则认真讨论过,要不干脆把混血儿童都送到德国去,以前被德国掳走并被纳粹洗脑的挪威孩子,也不要再回来了。

对于这些战争儿童的遗留问题,各国给予的关注度并不持久,随着时间的流逝,二战儿童成了“隐形人”,他们受到的不公、歧视甚至虐待,只是不为公众所知的个人体验。一些被收养的儿童自始至终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住在哪个国家。挪威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例外,政府特地成立了一个“战争儿童委员会”来处理挪威德国混血儿这个社会问题。

这类混血儿往往被当作危险分子,因为人们坚称他们身上“自带纳粹基因”,很容易组成一支“法西斯第五纵队”。挪威官方就曾公开称混血儿为“老鼠”,并且特意送了8000名混血儿童去澳大利亚,眼不见为净。

在普遍的敌意和歧视下,混血儿的自杀概率比普通人群高20倍,酗酒、嗑药、违法犯罪等行为并不罕见。

纳粹相信,这些被选中的孩子是要为帝国统治世界的天选之子,然而这些孩子却最终成了被世界遗弃的人。

(摘自《百家讲坛》)

猜你喜欢
混血儿北欧军官
跳伞
“空中混血儿”V-22
北欧有个“军火库”
我们班的混血儿
以假乱真的“混血儿”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军官”一词的由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