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11-13 13:32方永强周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0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

方永强 周慧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0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2例。研究组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死亡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予以介入治疗后, 住院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0.38%(21/52)、9.62%(5/52),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5.38%(34/52)、26.92%(14/5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中, 可有效减少病死例数及心律失常发生, 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15

老年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 可致使左心室损伤面积逐渐扩大, 一旦到达40%以上, 可引起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并继发泵衰竭, 诱发心源性休克。相关研究指出[1],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死亡原因, 临床危害性极高。临床常规治疗以溶栓、对症支持为主, 可降低心源性休克发生率, 但疗效有限。而介入治疗在血管开通率、心肌循环血量恢复以及心肌功能恢复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本研究旨在对比介入治疗与常规治疗临床疗效差异,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1月~2017年

1月所收治的10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2例。研究组中男

31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5.15±11.49)岁;对照组中男30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66.07±12.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①经有关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②對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①心肌梗死发生间距36 h以上者;②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③对有关药物过敏者;④近1年内有重大手术史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治疗, 12 h内予以尿激酶100~150万U+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再根据患者病情特征, 予以抗凝、抗血小板凝聚药物, 予以血管活性类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 情况特殊可予以临时起搏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药品类型、剂量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1. 2. 2 研究组 予以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术前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 根据个体特征选用导引管、导丝、球囊导管及支架, 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后用导丝疏通冠状动脉阻塞处, 注入100~200 μg硝酸甘油, 支架在扩张血管后再置入。

1. 3 观察指标[3]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死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予以介入治疗后, 住院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0.38%(21/52)、9.62%(5/52),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5.38%(34/52)、26.92%(14/5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后, 病情凶险, 若治疗不及时、合理, 病死率极高。临床常规溶栓治疗、对症治疗可以对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还可以维持血压、组织灌注压, 但是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难以改善患者生存率。并且复发率极高, 其原因与血管开通不够充分或再次闭塞有关。相关研究指出[4], 及时维持患者冠状动脉疏通是临床治疗重中之重。近几年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受到临床普遍青睐, 其可以早期充分维持冠状动脉开通, 促进严重损失心肌恢复, 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及生存率[5-7]。但值得重视的是,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 运用介入治疗存在多种不利因素, 例如:部分老年患者由于较多入路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实施介入治疗难度极大;或合并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 其自身条件难以承受介入治疗, 其实际介入治疗运用率会远低于年轻人。因此, 在实际操作中应详细了解老年患者病史, 以规避介入治疗不良因素, 提升患者预后质量[8-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予以介入治疗后, 住院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0.38%(21/52)、9.62%(5/52),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5.38%(34/52)、26.92%(14/5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予以介入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病死率及心律失常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中, 可有效减少病死例数及心律失常发生, 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丽秋. 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11(A03):179.

[2] 尚瑞平, 黄冬岩.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理医生, 2017, 23(9):1517-1519.

[3] 冯军鹏, 梁梅芳.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临床荟萃, 2013, 28(7):758-759.

[4] 杨琛, 孙蕾, 吴贵军, 等.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11):2070-2073.

[5] 张文芳, 胡桃红, 丁力平, 等.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介入与非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 11(6):401-404.

[6] 梁志忠, 谭华清, 杨志远, 等.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0(14):599-600.

[7] 周莲, 江敏, 文玲, 等.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 12(2):146-147.

[8] 郭亮, 麦晓燕, 邓捷,等.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10(7):489-491.

[9] 胡玉震.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28):64.

[10] 胡倩.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56例. 中国老年学, 2012, 32(19):4300-4301.

[收稿日期:2017-06-20]endprint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导管碎栓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急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