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仪式课程”建设

2017-11-13 14:09徐洪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11期
关键词:仪式课程活动

徐洪

仪式是什么?在法国电影《小王子》中小王子和狐狸有一段对话。狐狸说,“它(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从狐狸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仪式是含有教育意蕴的活动。学校教育也应如此。有教育专家指出,仪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一种课程,一种人生体验。正如新教育人朱永新教授所说:“学校文化一旦走向成熟完善,都会拥有美妙优雅的仪式、节日和庆典。这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活标本,也是学校生命中最值得关注的重要时刻”。当前,核心素养的提出,更需要我们把仪式教育课程化,将仪式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助推剂,使学校教育更加充满活力。

一、仪式教育的困境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都提出了要“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等要求。于是,我们也看到在众多的学校中,升旗仪式、入队仪式、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各种仪式令人炫目。然而我们往往会发现每次活动过后,老师、学生都会有疲惫感,我们的学生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收获,也并没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在许多人看来理想信念正确的仪式似乎没有发挥出我们预想的功能。现实教育中的仪式出现的困境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仪式教育无效或者失效的现实。

1.多形式化,少教育意蕴

“仪式”变为“形式”已经成为现实教育中不少学校的真实写照,学校对仪式活动是否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否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并提升其思想认识关注较少。据某报调查表明当下仪式作秀成分多,秉承传统文化内涵的仪式太少。一些仪式活动把主要精力放在邀请领导讲话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学校仪式活动的教育主题,影响了学校仪式教育作用的发挥。

2.多随意性,少活动机制

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以应付考试、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为目的。在此情形下,不少学校缺乏对学校仪式教育价值的清晰认识,认为学校搞仪式教育活动越简单越好,只要有就行的思想观念不在少数。例如,有的学校将学生的成长礼简化为集体宣誓之完成活动,这样的礼仪既无聊也显得格外无趣。另外,有些学校、教师在开展仪式活动时,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随意、生硬安插仪式活动,打扰正常的教育秩序,使仪式活动呈现出零碎化和无序感,没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

3.多功利性,少情感体验

当前学校的某些仪式教育过于功利化,学生成为机械的被动参与者。如一些学校喜欢邀请上级领导参与学校仪式活动,然后不惜花费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打扫校园卫生等,最后只是领导讲讲话、颁颁奖就完事。这样的仪式场合,学生被沦为配角,难以凝聚集体情感,降低了其应有的教育效果。

4.多活动数量,少课程意识

一些学校或是将学校仪式视为一种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和常规管理活动中,以致学校的仪式教育活动只追求数量,却不能在深度挖掘、解读自身学校文化与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校仪式活动。有些学校不顾不同学校之间的现实差异,简单移植、模仿其他学校的一些仪式活动,缺少课程意识。

简言之,仪式教育之所以常常陷入无效或失效的困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或教师没有按照仪式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来整体规划,有序开展。普遍存在的仪式“形式主义”问题使我们必须反思仪式所具有的教育意蕴是什么,我们到底如何来挖掘呢?

二、仪式课程的实践探索

怎样让孩子经历的事情不但有意义,而且还有意思?笔者以为,让学校仪式教育能够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发挥其重要的教育作用,实现应然的本真价值,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策略,进行精心的策划与组织,让仪式活动成为课程。新一轮课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学校要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笔者学校从儿童“童心”视角出发,对仪式校本课程作了新的探索与实践,重新规划整合课程,系列仪式课程由此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有力支撑点。学校结合《童心课程建设》子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仪式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充分挖掘仪式课程的价值内涵,按照低中高三个学段,采用适切学生发展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顶层设计——架构仪式课程目标

学校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仪式课程”建设》研究项目,提出仪式课程的核心是“成长”,目标是“提升核心素养”。通过课程活动,让学生寻求“真善美”的生命意义。我们认为仪式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为此学校构建了一到六年级的仪式课程活动框架。德育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每一个年级确立了一个主题和仪式名称:一年级“入学”——“启航”入学仪式;二年级“入队”——“理想”少先队入队仪式;三年级“成长”——“感恩”成长仪式;四年级“阅读”——“书香”洗礼仪式;五年级“责任”——“阳光”少年仪式;六年级“励志”——“远航”毕业仪式。

我们旨在通过这样有意而为的框架目标,把师生团结在一个共同体中,凝聚成一股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学校的日常生活也因此被赋予了诗意,而不仅仅是一系列时间的堆积。

2.系统规划——构筑仪式课程内容

学校传统的、碎片化的仪式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体验和发展,我们需要主动寻求变革。为了满足学生独特的成长需求,我们在国家课程统领下,把学校德育活动、仪式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系统化整合,根据我们的仪式课程目标,拓展出仪式课程若干具体内容,初步形成了富有本校特色的系列仪式課程:一是成长仪式系列课程,包括一年级入学仪式、三年级成长仪式、启动仪式、六年级毕业仪式以及入队仪式、建队日庆典仪式等;二是常规仪式课程,包括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三是校本的特色仪式课程,包括儿童阅读仪式课程、节日仪式、班级仪式、阳光奖券颁奖仪式等。每个仪式活动都能让学生有仪式感,让学生在庄重的仪式中感受课程的丰富内涵,让孩子们对生命的每一个重要的日子刻骨铭心。endprint

3.学生主体——传递仪式课程意蕴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重要教育观,这也是笔者学校推出仪式课程的初衷,力求改变之前那种被动、呆板、无趣的状况,从而更好地传递仪式课程的内涵和赋予它的积极向上的教育韵味。在仪式课程学习中,我们遵循“主动性、全员性、全面性”三个原则,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自我为体验、自我教育的过程。

其一,目标引领,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作为校本的“仪式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仪式活动目标导向,让学生明白仪式活动对其成长的积极意义。如笔者学校每年举行的“诗韵莫小”文学节启动仪式,我们在活动前都要下发学校文学办公式专门设计、印刷的活动方案折页,由班级进行宣传和动员,通过请学生把活动方案带回家,让家长知道学校开展的活动、活义,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事宜。让教师、学生、家长都知道学校的文学特色理念,从而主动地投入到接下来为期一个月的文学活动中去,也为后面的全员参与和全面深入活动打好了基础。可以说,这样的仪式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成为“优质自我”。

其二,尊重学生,全员参与课程学习。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核心理念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们的课程是面对全体学生、教师,甚至还包括家长,这样的仪式课程才会有意思、有意义。因而,让学生全员参与,需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想法,让学生有“在场感”。如学校每年举行的“六年级毕业庆典”,这是小学最后的一个仪式课程,我们俗称“最后一课”。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六年的洗礼,已经成长为一个“小大人”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如何让毕业庆典成为他们的节日,他们的舞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们学校德育处把这个毕业庆典策划交给六年级的学生,而老师作为幕后人进行协助和指导。六年级的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此他们的策划、他们的设计都是符合自己的内心需求的。在毕业庆典上,邀请家长观摩、PPT展示自己六年的成长足迹的照片、许愿卡、真心话等等,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真正把庆典当作自己的节日了。相信,经过盛典的洗礼,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未来加油鼓劲!

其三,知行结合,全面深入课程学习。“一朵具体的花胜过一万个真理。”仪式只有在运用和实践中才能真正“活”出来,因此开展仪式课程的关键是做到知行合一。我们的仪式课程主要通过“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才能从活动的浅表层涉及内心最深处,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学校仪式课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如“三年级成长仪式”。三年级,刚好是十岁,是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意味着长大。我们特意设计了一个心灵沟通环节:互相给孩子、父母写信。现场,父母收到了孩子的信,读着孩子的信好多家长都眼含泪花。而孩子读着父母写给自己的信,也是泪流满面,温馨场面太感人了。伴随着背景音乐,孩子和父母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仪式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学生们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强烈地感受到了成长的召唤。活动后,有家长在礼仪册上给我们留言:

参加如此感人的成长礼,我真的意想不到。这是一场内涵丰富的活动,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庆典!感谢学校、老师的精心策划,给我女儿的心灵带来了一次成长洗礼。希望通过这次的成长礼,可以让她更加懂事,做一个让老师放心的好学生,家长骄傲的好孩子。三(1)班俞家长。

三、仪式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学校仪式课程的改革,我们正处于实施阶段。当我们满怀期待积极践行仪式课程的时候,我们也有必要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这才是真正实现仪式教育功能、价值的应有态度。

1.仪式课程需要有“童趣化”

课程属于儿童,我们的仪式课程设计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童趣化的课程活动形式有利于他们从各种活动中感悟深刻的道理和获得难忘的体验。我们的仪式课程只有像孩子样,有童趣、有童味,这样的仪式才能深入人心。

2.仪式课程要培养仪式感

有人说“仪式教育的意义远在仪式本身”。仪式教育,不在于你组织、参加了什么样的仪式活动本身,而在于要培养学生一种“仪式感”。我们的仪式课程一旦有了“仪式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对我们的仪式有一种内心的尊重和尊严。学生有了仪式感,优雅的是他们的行为,高贵的是他们的心灵。

3.仪式课程的落脚点是在班级

在教室里的所有日子,如果有了属于自己的班本课程,那么因为有了特别的仪式而会显得这个班级有温度。笔者以为,将仪式课程的落脚点放在班级,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比如我们可以开设适合自己本班特色的班本仪式课程,将班级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喜欢的事、有意义的活动,或者特别的日子,通过庄重和雅致的仪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让每个孩子都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

4.仪式课程需要领导力和执行力

一所学校的仪式课程开展的怎么样?主要看这所学校领导、教师做得怎么样即可。比如新教师参加工作岗位的欢迎仪式、欢送退休教师座谈会的仪式、青蓝工程结对仪式、读书俱乐部启动仪式等以及那些标志出自己学校教师独特文化的特殊日子——这都将是一所学校仪式课程文化是否成熟、成型的标志。

5.仪式课程需要家校倾力合作

教育的触点,往往是很重要的。基于儿童的课程,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自己的父母,孩子和父母间的密切关系就是一个重要的触点。因此我们的课程仪式需要通过家长的配合和参与,“仪式”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如在一些仪式活动中,我们可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与孩子一起经历亲密的情感交流,在活动中体验感动、感悟和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仪式课程活动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