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控分析

2017-11-13 19:59李秀龄李成江张瑞芳代晋付玲任怀富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综合防控发生原因黄瓜

李秀龄++李成江++张瑞芳++代晋++付玲++任怀富

摘要 黄瓜是主要的瓜类蔬菜,也是病害较多的蔬菜作物之一,其病害已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综述了黄瓜主要侵染性病害,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从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 黄瓜;侵染性病害;发生原因;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6.4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25-05

Analysis on Occurrence Reason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Main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ucumber

LI Xiu-ling 1 LI Cheng-jiang 2 ZHANG Rui-fang 2 DAI Jin 2 FU ling 2 REN Huai-fu 2 *

(1 Vegetable Basket Project Office of Guoyang County,Guoyang Anhui 233600; 2 S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ct Cucumb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vegetables,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vegetable crops with many diseases.The diseases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ucumber.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ucumber,analyzed their causes,and put forward integrated control measures from their func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cucumber;infectious diseases;occurrence reason;integrated control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属于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属(Cucumis),其果实清香脆嫩、营养丰富,种植产量高、效益好,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1],2015年播种面积超过66.7 万hm2 [2],是主要的瓜类蔬菜。黄瓜栽培主要分为露地和保护地2种,随着保护地面积的逐年扩大,其病害已嚴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1 黄瓜主要病害

黄瓜是病害较多的蔬菜作物之一,按病原类别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根结线虫病。

1.1 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常引起组织或器官肿大、坏死、腐烂或产生斑点,病斑上有霉状或粉状物,高湿有时出现菌丝,无臭味。黄瓜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蔓枯病、根腐病、炭疽病、疫病、黑星病、菌核病、霜霉病、棒孢叶斑病、白粉病、灰霉病等(表1),是黄瓜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1.2 细菌性病害

黄瓜细菌性病害主要引起组织坏死、腐烂、萎蔫或畸形,伴有细菌溢脓,经常发生的有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缘枯病、细菌性茎软腐病、细菌性萎蔫病等,对黄瓜的危害仅次于真菌性病害。

1.2.1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又称细菌性霜霉病,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该病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初呈水渍状,叶片正面呈淡褐色斑点,后期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斑,干燥时呈白薄膜状或白色粉末,病斑干裂、穿孔,组织干枯脱落;茎蔓和果实上的病斑初成椭圆形,褐色,后呈淡灰色病斑,病斑扩大后常开裂,病部腐烂,干枯后变褐色。果实上的病斑常向内部扩展,一直延伸到种子上,导致种子带菌,果实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幼苗发病,子叶上呈圆形或卵圆形水渍状凹陷病斑,后变褐色,干枯。潮湿时,病部有菌脓溢出。

1.2.2 黄瓜细菌性叶枯病[3]。又名黄瓜细菌性叶斑病[4]、黄瓜细菌性圆斑病[5],病原菌为油菜黄单胞菌黄瓜叶斑病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ucurbitae)。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幼叶症状不明显,大部分发生在中下部功能叶上,叶正面出现黄化区,黄斑与绿色部分界限不明显,叶背面出现畸形针刺、水浸状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圆形、近圆形或多角形黄色至褐黄白色病斑、稍凹陷,直径1~2 mm,中间半透明状,周围有褪绿黄色晕圈,重者病斑可布满整个叶片,分布较均匀,有联合现象,甚者整片叶干枯死亡。很少见危害幼茎和叶柄,有发现卷须受害,首先形成水渍状小点,继而折断枯死。病叶背面在清晨或阴天易出小段明脉,病部不产生明显菌脓,后期不引起穿孔,有别于细菌性角斑病。

1.2.3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病原菌为边缘假单胞菌边缘假单胞致病型(Pseudomonas marginalis pv.marginalis),叶、果实、茎、卷须均可受害。叶部染病多从叶缘周围开始,在水孔附近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时产生大型水浸状斑,并向叶片中心扩展,形成沿叶脉线状波形褐色自叶缘向中心的灰白色老化干枯症状。叶柄、茎、卷须上病斑也呈水浸状,褐色,茎的发病部位有乳白色分泌物,病部导管变褐,严重时植株枯萎,下叶干枯。果实染病,初期果梗部位呈淡褐色水浸状,其他部位变褐,果实尖端黄化凋萎,甚者整个果实黄化萎缩,脱水后呈干枯状,切断病部,病斑部位变褐,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endprint

1.2.4 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又称黄瓜流胶病,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 pv.lachym-anas)。该病可危害黄瓜茎蔓、果实、叶片和嫁接口等部位,感病初期为水浸状病斑,扩大后病部出现白色固体胶状物,湿度大时溢出白色至浅黄色菌脓,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一般是子叶、近地表叶片和茎基感病,子叶由边缘向内腐烂,叶片感病多从边缘开始,也可从中部发生,病斑初期淡黄色,边缘褪绿,形成“V”形或不规则形,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沿叶脉发展,受叶脉限制,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处叶脉呈深褐色,叶脉周围褪绿变黄,随后向叶柄侵入,后期整个叶片腐烂,干燥时病部易干、质脆、开裂或穿孔。成株期开花结果时,先在茎蔓叶节易积水处,或叶柄、卷须上感病,严重时茎蔓纵向开裂、软腐,病部以上萎蔫,后期整株萎蔫,干燥后病部有白痕。果实发病初期表面正常,中后期表面流出白色至浅黄褐色的脓状物,此时内部已经褐变腐烂或呈开裂状。

1.2.5 黄瓜细菌性萎蔫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为嗜维管束欧文氏菌(Erwinia tracheiphila)。该病可危害黄瓜茎、叶和果实,发展速度很快,相对来讲,嫁接黄瓜发病较快,自根栽培发病较慢,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开花结果期发病重。受害初期为水浸状病斑,叶片呈现暗绿色,茎部缢缩变细变褐色,病部以上的叶、蔓萎蔫,中午较严重,早晚可恢复,并迅速扩展到全株,不久全株突然凋萎死亡。茎近地病斑和裂口处,明显可见白色黏质的菌脓溢出,严重时靠地面茎部腐烂,有恶臭味。剖开茎蔓用手挤压,维管束横断面有白色菌脓溢出,用干净细棍或小刀尖沾上菌脓轻轻拉开,可成丝状。纵切病株,病部导管一般不变色,根部也未见腐烂。果实发病初期为水浸状褪绿色斑点,扩大后稍凹陷发软,逐渐变为淡褐色,仔细观察周围有黄色晕圈,在果实表面伴有闪亮的溢出液滴,病部由外向里软腐,受害严重的果实会引起腐败,有腥臭味。

另外,细菌性软腐病(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6]、细菌性白枯病(绿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iridiflava)[7]也有普遍发生的趋势。

1.3 病毒性病害

黄瓜病毒病主要危害叶片,其病原菌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黄瓜黄化病毒(CYV)、西瓜花叶病毒(WMV2)、甜瓜花叶病毒(MMV)、烟草花叶病毒(TMV)等,典型症状表现为花叶、皱缩、绿斑、黄化、矮化、畸形,受害植株多数叶片向下卷曲,少数叶片向上卷曲,蔓叶萎缩,生长受抑制或停滞,果实弯曲,果面表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疣状斑块、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植株生长点干燥、折断,节间短缩,簇生小叶,不结瓜,致萎缩枯死。

1.4 根结线虫病

黄瓜根结线虫病是由南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等病原线虫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中南方根结线虫是影响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原线虫,只为害根系,容易诱发和加重枯萎病菌、根腐病菌等土传病原物侵染危害。幼虫从毛细根侵入,蛀入植株根系刺吸汁液,由于虫体长大和分泌物的作用,在主根和侧根上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根瘤,严重时会连接形成块状根,地上部表现出瘦弱、矮化、叶片萎蔫发黄等症状,直至枯黄而死。

2 病害发生分析

黄瓜病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黄瓜病害的发生与品种、生育时期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关,其发生就是植物与病原物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而导致植物生病的过程,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感病寄主大面積集中种植、强致病性病原物的大量存在、长时间有利的环境条件。

2.1 病原是病害发生的直接因素

病原在病害发生中起直接作用,危害较重的多为土传病害。大多数真菌性、细菌性和部分病毒性病害的病原存在于土壤中[8],从根系经茎输入危害,如黄瓜霜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蔓枯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疫病、黄瓜黑星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菌核病、黄瓜褐斑病[9]、黄瓜猝倒病、黄瓜立枯病、黄瓜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种子带菌是黄瓜病害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种传病害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引起种传病害的病原物种类很多,其中危害较重的有9种真菌、4种细菌和1种病毒(表2)[10]。引起黄瓜病害的病原物还存留于杂草和病残体上,杂草是多种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或桥梁寄主,重茬连作和不及时清除病残体、杂草易使病原物积累。病原物可通过土、水、气、虫、种(苗)和人为等方式传播,在适宜条件下以直接穿透或通过伤口和气孔、皮孔等自然孔口入侵危害。例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菌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借助引种、移苗、气流和雨水等进行传播。

2.2 寄主是病害发生的从属因素

黄瓜从育苗开始的整个生育期,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在内的整个植株,都是病原侵染的对象,其不同类型品种、不同生育期对病菌的抵抗力不一样。我国黄瓜主要栽培类型可分为华南型、华北型和欧洲温室型。华南型黄瓜品种在生产上抗病性差、耐低温性弱、对逆境和简陋栽培条件适应性差,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以华北型品种居多(约占85%)[11]。华北型和欧洲温室型黄瓜多以设施栽培为主,各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很大差异。目前,我国黄瓜品种大多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主要病害具有抗性,黄瓜灰霉病、菌核病、根腐病、病毒病、蔓枯病、黑斑病、根结线虫病发生较为严重[12]。黄瓜长势较弱、生长发育不良、有机械伤口、衰弱或衰老的植株容易感病,一般来讲,苗期和生长中、后期病害发生较多,健壮的植株发病较少。

2.3 环境是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环境能起到限制或促使病害发生的关键作用,病原物侵入寄主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土壤等自然环境和耕作制度、栽培密度、管理措施等人为因素。endprint

自然环境中对病原物和寄主影响最大的是湿度和温度。黄瓜喜光,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生长适宜温度为10~30 ℃、最适温度为15~25 ℃,与病原菌体对温度的要求基本相同。许多病原菌的侵入往往不需要光照,温度对病害潜育期的影响较大,但空气湿度对病害的发生尤为重要(表2),其对病原菌能否完成侵入起决定作用,低温高湿主导细菌性病害发生,例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易在低温、高湿和多雨栽培条件下,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植体;中温高湿主导真菌性病害发生,例如黄瓜霜霉病,叶面结露或有水膜是病原菌侵染的必要条件,当气温达到20~26 ℃,昼夜温差大、时晴时雨、相对湿度85%以上,病害就会流行。土壤是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环节,其理化性状和病原菌数量决定着黄瓜根系的生长健康和感病风险,例如线虫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借助移苗、雨水、病残体进行传播,在气温15~25 ℃时易发病,土壤中根结线虫等害虫对根部为害的伤口,也容易诱发、促使细菌和真菌病害发生。

人为因素对黄瓜病害的发生有不同影响。耕作制度是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及用地、养地农业技术体系的总称,耕作制度的改变会改变植物的生态环境。黄瓜设施栽培有利于病原物越冬,使病害能周年发生。黄瓜连作易产生自毒现象,会出现生长势变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也有利于病原物数量的积累、新小种的产生和发展及病害流行。高密度种植会影响通风、透光,使黄瓜生长环境郁蔽;高水肥管理不仅增加湿度,还容易使土壤中病原菌的拮抗菌减少,影响土壤环境微生物平衡;多数病害都会因密度的过度增加和化肥的过量施用而趋于严重。管理过程中的植株整理造成的伤口、农机具的不规范使用、不科学使用和滥用农药等,都增加了病害的传播速度和防治难度。

3 综合防控分析

现在病害治理普遍存在“重治病、轻预防”现象,黄瓜病害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主要可分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五大类。植物检疫是属于政府层面的一项植物保护措施,防治病害必须重视适用品种的选择和环境条件的治理。黄瓜病害综合防控就是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环境,从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和尽量减少病原物的数量,最终减少或防止病害的发生。

3.1 重视农业防治

3.1.1 选用适宜品种。根据栽培季节、设施类型,选择抗病、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结瓜早、结瓜期长、适应市场的品种。冬春季栽培选用耐低温弱光、耐寒品种,夏秋季节选种抗病、耐热的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根本、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抗性较好的黄瓜品种有津优38号、中农6号、中农18号、中农27号、博新202、津优305号、津优35号、北京103、北京203、德瑞特D19、津绿21-10等。

3.1.2 培育健壮种苗。要注重种子处理。播种前2~3 d晒种,非包衣种子应做消毒处理,将种子投入种子体积3~5倍的55 ℃恒温热水中,不停搅拌,浸种15~20 min;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g/L液浸种1 h;或用40%甲醛(福尔马林)3.3 g/L液浸种1.5 h;或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10 min。夏季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 min。将种子用3%盐酸浸种20 min,可防治细菌性果腐病。

最好采用集约化基质育苗,育苗前要对育苗设施、用具进行消毒。根据需要可选择嫁接育苗,砧木应选择与黄瓜嫁接亲和力强、共生亲和力强、抗病性强的砧木品种,并对黄瓜品种无不良影响。成苗标准:叶完整,株高10 cm左右,横径0.3~0.4 cm,具有2叶1心,叶色浓绿、肥厚,无病斑、无虫害;根系发达,80%以上基质布满根系,抱团紧实。嫁接苗的砧木下胚轴长4~6 cm。

3.1.3 休闲、轮作、伴生。黄瓜收获后,休闲3~4个月对降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效果最好[13]。其次是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如葱蒜和茄科、豆科类蔬菜等。第三是伴生。大葱伴生,即定植时在黄瓜幼苗两侧各5~8 cm的位置栽葱苗2株,能有效抑制土壤中的真菌、放线菌和细菌数量的增加,包括各种土传病原菌,如镰刀菌和腐霉菌等,从而降低猝倒病、立枯病和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率[14],也可以防治根结线虫[15];小麦伴生,即于黄瓜定植后7 d,小麦条播在栽培垄的两侧、距黄瓜植株5~10 cm处,对黄瓜生长有促进作用,能降低黃瓜角斑病、白粉病、霜霉病和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减轻病害,提高黄瓜产量[16]。

3.1.4 改进栽培措施。强化环境意识,及时清除田园杂草、前茬作物和病株残体。增施有机肥,深翻土壤整高畦,一般畦面宽70~80 cm、沟面宽40~50 cm、沟深20~25 cm,畦面栽双行,合理密植,株距以30 cm为宜,栽培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实施全园地膜覆盖、膜下水肥一体化微灌和科学调控温湿度,创造利于黄瓜生长的环境。植株改缠蔓为吊蔓,将吊绳固定在“龙头”下方进行缠绕,当吊绳部位以上的植株生长到50 cm左右时,将吊绳的固定端再移到龙头下方,确保落蔓后植株有15片叶,落蔓后不再摘除老叶[17]。传播是联系病害循环中各个环节的纽带,在生产管理中要实施标准化操作,尽量减少风力(气流)、雨水、昆虫、人为因素对病害的传播,不仅使病害循环中断,病害发展受到控制,而且还可防止危险性病害发生区域的扩大。

3.2 推广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的增殖、压低甚至消灭有害生物而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一种方法,对环境、生态及人类健康安全、无毒,符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目前,用于植物病害的生防因子主要有拮抗微生物、抗生素和植物诱导因子等。拮抗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拮抗细菌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等,枯草芽孢杆菌可防治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侧孢芽孢杆菌可防治黄瓜棒孢叶斑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拮抗真菌,如淡紫拟青霉线虫必克防治线虫,哈茨木霉菌防治灰霉病,生防菌木霉用于防治根腐病等土传病害。放线菌,如灰绿链霉菌可用来防治由丝核菌(Rhizoctonia spp.)、腐霉菌(Pythium spp.)、镰刀菌(Fusariwn spp.)、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等引起的土传植物病害[18]。抗生素有纳他霉素、春雷霉素、多氧霉素、金真菌素、庆丰霉素、井冈霉素、武夷霉素、农用链霉素、抗霉菌素(农抗120)、苦参碱、多抗霉素、中生霉素等。用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水合霉素、春雷霉素、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大蒜素、乙蒜素、武夷霉素等可防治细菌性病害;用宁南霉素、菇类蛋白多糖、氨基寡糖素等可防治病毒病;用武夷菌素可防治白粉病、黑星病、灰霉病;用农抗120可防治黄瓜炭疽病、枯萎病,同时该药对白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用硫酸链霉素、阿维菌素(爱福丁)等可防治根结线虫病。诱导因子主要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诱导植物产生抗性。endprint

3.3 提倡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色、波、超声、温度等配合机械设备破坏有害生物生存环境,干扰其正常活动,最终达到控制和减少有害生物危害或发生。例如,利用高温或辐射处理种子杀死表面附着的病原菌;利用太阳能、臭氧或微波实施土壤和棚室消毒;利用粘虫板、防虫网、杀虫灯和各种功能膜等去虫、除草以防病;采取悬挂反光幕、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健壮植株提高抗性;利用“4段式變温变湿”管理,降低黄瓜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发生率,即上半天棚内温度25~35 ℃、相对湿度90%~70%,下半天温度25~20 ℃、相对湿度65%~90%,前半夜温度20~15 ℃、相对湿度90%~95%,后半夜温度15~10 ℃、相对湿度95%~100%[19]。

3.4 规范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黄瓜病害最常用的方法,但也存在过度依赖和滥用化学农药的现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直接危害了人们身体健康。以栽培措施为中心的农业防治和以环境调控为中心的生态防治等,往往具有化学防治不可比拟的效果与优势[20],要树立化学防治是黄瓜病害防治最后手段的理念,必须强调与其他方法配合,并以预防为主,早发现、准诊断,对症、适时、适浓度和轮换或配方用药,根据病害特点和发生环境选择不同的施药方式和农药剂型,如土传病害要提前做好土壤消毒工作,湿度大时可选择烟剂熏蒸或粉尘颗粒剂喷粉等,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确保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防治药剂:真菌性病害可用百菌清、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氢氧化铜(可杀得)、嘧菌酯(阿米西达)、咪鲜胺(施保克、扑霉灵、施保功、炭科)、醚菌酯(翠贝)、代森锰锌、嘧霉胺(施佳乐)、异菌脲(扑海因)、杀毒矾、噁醚唑(世高)、腐霉利(速克灵)、氨基寡糖素(好普)、噁酮·霜脲氰(抑快净)、氟菌·霜霉威、代森铵、炭疽福美、噁霉灵、猛杀生、杜邦易保、克露等;细菌性病害可用龙克菌(噻菌铜)、可杀得、绿乳铜、甲霜酮、噻唑锌、噻霉酮、喹啉铜、琥胶肥酸铜(DT)、春雷·中生、精甲·王铜、琥铜·甲霜灵、琥铜·霜脲氰、琥铜·乙膦铝、琥珀酸铜·乙膦铝(DTM)、络氨铜、氧化亚铜、氧氯化铜(王铜)、叶枯唑、波尔多液、多宁、青霉素钾盐、春雷·王铜(加瑞农)、氢铜·霜脲、琥酮·甲霜·乙铝、丰护安、噻菌茂(青枯灵)、辛菌胺等;病毒性病害可用病毒A、植病灵、吗胍·乙酸铜、菌毒清、菌毒·吗啉胍、盐酸吗啉胍·铜、毒克星、植物病毒钝化剂912、菌毒速克、病毒必克、盐酸吗啉胍、菌克毒克、芸薹素内酯、香菇多糖、几丁聚糖;根结线虫病可用DT、DTM、呋喃丹、氰氨化钙、辛硫磷、丙线磷、硫线磷、噻唑膦、氯唑磷(米乐尔)、威百亩、棉隆、福气多、虫螨克、线净、巴丹、卫根等。

4 参考文献

[1] 刘莉.蔬菜营养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2] 王娟娟.我国瓜菜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J]. 中国蔬菜,2017(6):1-6.

[3] 王宏平.黄瓜细菌性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1999(11):21-22.

[4] 李永镐.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细菌鉴定[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9,20(1):7-10.

[5] 李亚,袁美丽.黄瓜细菌性圆斑病病原细菌鉴定[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1,13(3):21-22.

[6] 晋知文,谢学文,马墨,等.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活体组织筛选技术[J].植物保护学报,2017,44(2):269-275.

[7] 刘长远,赵奎华,傅俊范,等.黄瓜细菌性白枯病CU-PV07菌株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39(6):682-685.

[8] 尚小红,周生茂,郭元元,等.黄瓜异根嫁接植株抗逆性变化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7,39(3):364-372.

[9]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10] 孟姗姗,石延霞,李宝聚.黄瓜种传病害的干热灭菌技术[J].中国蔬菜,2013(23):20-22.

[11] 刘晓虹.华南生态型优良黄瓜品种及早熟栽培关键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2(6):61-62.

[12] 吴雪霞,查丁石,杨少军.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53-55.

[13] 陈志杰,张锋,张淑莲,等.温室黄瓜土传病害流行因素及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对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增刊1):697-700.

[14] 夏秀波,王全华,曹守军,等.大葱伴生栽培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长江蔬菜(学术版),2012(24):73-75.

[15] 王全华,曹守军,李素梅,等.一种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的新技术[J].中国蔬菜,2009(17):23-24

[16] 高春琦,吴凤芝.伴生小麦对黄瓜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4(10):24-28.

[17] 魏家鹏,刘树森.寿光温室黄瓜主栽品种的更替因子与发展趋势[J].中国蔬菜,2016(9):12-14.

[18] KORTEMA H,PEMMANEN T,SMOLANDEN A,et al.Distribution of antagonistic Streptomyces griseoviridis in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and[J].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1997,145(4):137-143.

[19] 陈志杰,张淑莲,张锋,等.温室黄瓜病虫害化学防治现状及其无公害防治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141-143.

[20] 余朝阁,李颖,黄欣阳,等.当前设施蔬菜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长江蔬菜,2013(8):58-61.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防控发生原因黄瓜
黄瓜
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分析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
凉拌黄瓜
我学会了做凉拌黄瓜
幕燕森林公园植物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