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条薪炭林不同密度的生态效应与造林技术

2017-11-13 21:25王宏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密度

王宏杰

摘要 通过对覆沙坡地立地条件下的4 995、3 990、3 330、2 850、2 490、1 665丛/hm2 6种造林密度的柠条薪炭林观测,分析了不同密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和带间草被状况。结果表明,当地柠条造林密度以2 490~2 850丛/hm2为佳。此外,本文简要提出了柠条造林技术要点,以期为柠条造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柠条;密度;生态效应;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40-01

柠条是豆科锦鸡儿属多年生强旱生沙生落叶灌木,是毛乌素沙区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具有抗旱、抗寒、耐贫瘠、生物量高、营养丰富、林草兼用、生长旺盛等特性,尤其是在以牧为主的干旱风沙区具有重要作用。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县干旱、半干旱风沙区通过调查观测覆沙坡地立地条件下5~15年林龄的柠条饲料林不同密度对生态的影响,旨在探索沙区柠条薪炭林最佳造林密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应。

1 柠条薪炭林不同密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2015年4—10月观测期内降水量213.5 mm,70%集中在7—9月。据对①4 995丛/hm2、②3 990丛/hm2、③3 330丛/hm2、④2 850丛/hm2、⑤2 490丛/hm2和⑥1 665丛/hm2 6个造林密度0~20、20~40、40~60、60~80 cm 4个土层土壤水分的随机测定,土壤含水率表现为⑥>⑤>④>②>③>①,其中⑥平均含水率高于其他5个密度林6.3个百分点,是因其密度小,土壤蒸发量相对较小,根系分布较其他5个密度均匀且集中于该层,叶面积系数平均大于其他密度0.73,外壁角质层平均增厚0.01 cm,增强了其抗旱能力。其他5个密度柠条饲料林土壤水分则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性。夏初,因降水较少,土壤经蒸发及植被耗水,含水量较低;7—9月雨季到后,由于补给水增多,使土壤含水量大幅度增加,但当长时间无降水补充后,因植物蒸腾、土壤蒸发强裂,土壤含水量又会大幅下降;9月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植物生长趋缓,蒸发降低,高密度林与低密度林的土壤含水率无明显差异。

2 柠条薪炭林不同密度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柠条薪炭林灌丛根系主要集中于20~60 cm土层,对6个不同密度在该层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测定。一是土壤容重。⑥和⑤分别较其他密度平均低0.35 g/cm3和0.28 g/cm3。二是土壤孔隙度。⑥和⑤分别较其他密度平均增加5.8%和6.2%;三是聚体含量。⑥和⑤分别较其他密度平均增加36.8%和41.3%。四是在粘粒含量上,⑥和⑤分别较其他密度平均增加52.6%和58.4%。五是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⑥和⑤最高,分别高于其他密度平均含量的26.7%、38.6%、45.2%、2.9%和23.4%、29.6%、31.4%和3.1%。六是土壤的酶活性。6种不同密度柠条饲料林表现出2个共性,即土壤中层(20~60 cm)>土壤表层(0~20 cm)>土壤下层(60~80 cm);柠条发达的根系在20~40 cm土层范围内抗拉力为1 490 kg/m,有良好的固土作用[1];在柠条饲料林根系密度分布较大的40~60 cm,其脲酶活性相当于下层土的4.6倍,而6种不同密度柠条饲料林6种土壤酶活性(脲酶、蛋白质、磷酸酶、脱氢酶、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在0~80 cm土层以⑥最高,平均高于其他5个密度7.41%、3.62%、9.30%、8.20%、14.60%和4.62%;同时柠条的丛叶在春冬多风季节形成对土壤的保护层可减少地表扬尘76.3%[2]。

3 柠条薪炭林不同密度的生产力水平

据对5~15年林龄的柠条薪炭林不同密度生产力的测定,覆沙坡地5~8龄林分的饲料林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如下:①为生物量4 728 kg/hm2;②为3 918 kg/hm2;③为3 918 kg/hm2;④为3 139.5 kg/hm2;⑤为2 524.8 kg/hm2;⑥为1 864.3 kg/hm2。表现为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加大而增加;8~15龄林分随着林龄的增加,密度大的林分由于水分、养分及通风、光照、枝条老化、分蘖等状况变差,影响了其生物产量,出现高密度林分生物量下降,表现为⑥>⑤>④>②>③>①,这与柠条薪炭林不同密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基本吻合。

4 柠条薪炭林不同密度带间草被状况

柠条占草场面积的15%时,即距行距1 m×2 m,林带间距10 m时,柠条与牧草结构较合理[3],密度为1 665丛/hm2,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4]。

5 柠条薪炭林造林技术

5.1 整地

整地一般在播种前1年进行,最好在7—9月雨季水量多的时机整地,通常采用带状整地,整地带宽为3 m,带距7~10 m,整地深度25 cm,采用机械整地最省工、最快。

5.2 种子处理

应选择饱满、均匀、具有光泽且颜色呈黄绿色或米黄色无病虫害的种子,千粒重需达到35g以上,要求柠条种子纯净度在95%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以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

5.3 播种方式

5.3.1 双行带状机械直播。适应于平缓的退耕地、撂荒地及荒滩地,选择“两行一带”种植模式,行距1 m,带距7~10 m,用种量9~15 kg/hm2,造林密度2 490~2 850丛/hm2。造林使用柠条点播机或农用播种机播种,抢时抢墒。播种时留2个播种腿,宽度调整为1 m,调节下种量及开沟覆土深度,双行直播。播种深度应视土壤墒情而定。墒好可浅,墒差则深。

5.3.2 人工双行“品”字形穴播。此法多用宁夏中部干旱带风沙区柠条播种造林中,株行距1 m×1 m,带间距7~10 m,雨后抢墒播种,用脚踩实,每穴播10粒左右柠条种子(发芽率需大于40%,可保全苗),也可采用坐水点播造林,具体方法是在每个穴内浇水5 kg,待水渗入后播种。为防止病虫鼠害,在播前将农药与柠条种子拌匀。种植深度为3~5 cm。若种植过深,则种子顶土能力差、芽色发黄,直至最后枯死。穴播下种集中,能提高种子的群体顶土能力,其出苗率可达84%,而种子分散的出苗率不足60%。

5.4 抚育管理

從播种到出苗需要7~15 d。因此,补播时间应选择在出苗期结束后15 d进行,过早会导致部分幼苗仍在出土,造成“闪芽”现象。柠条在播种当年入冬前株高仅8~10 cm,第2年40 cm,若家畜啃食,柠条苗可被连根拔起。因此,播区幼苗出土前应进行围封禁牧,禁牧期在3年以上。

6 结语

通过测定分析,当柠条薪炭林密度为2 490~2 850丛/hm2时,无论是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生产力水平还是在带间草被状况方面均表现最优。

7 参考文献

[1] 赵世传,张育红,安国才,等.柠条在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及栽培技术[J].科技信息,2008(23):323.

[2] 王丽莉.柠条栽培的功能效应及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7):186-187.

[3] 盐池县生态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池县生态县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4] 潘占兵,李生宝,郭永忠,等.不同种植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2004(3):266-267.endprint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密度
巧用浮力知识测量密度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第4讲 质量和密度专题复习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