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考试29年的回顾、总结与建议

2017-11-13 11:28党洁
中国市场 2017年31期

[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导游资格考试的三个不同时期,首先梳理了各个时期导游资格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其次总结了各个时期导游资格考试的不同操作模式;再次分析了各个时期考试模式的优劣,最后为今后的导游资格考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导游资格;考试回顾;总结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1247

1989年国家旅游局组织了第一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资格考试自问世以来,数以百万计的旅游从业人员和社会人员参加了此项考试,该考试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选拔了大量的导游人才,成为我国旅游行业最为重要的职业资格考试。导游资格考试是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的入行考试,具有入行门槛低、报考人数庞大、考试内容繁杂、通过率低、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导游资格考试历经29年的风风雨雨,经历过多次变革。

1导游资格考试的三个时期

导游资格考试的发展历经三个时期,分别是第一次全国统考、各省市自行组织考试、第二次全国统考。在不同的时期,不仅导游考试的主办方不同,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1第一次全国统考时期

导游资格考试问世之初,采取的是全国统考的模式。国家旅游局统一组织安排考试时间,各省市旅游局在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负责具体实施。

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笔试的科目有:“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导游业务”“汉语言文学(或外语)”“地方导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考查考生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旅游职业道德、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与了解;“导游基础”考查考生对旅游业,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中国的宗教、民族民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导游业务”考查考生对导游服务性质、导游人员的职责、导游服务程序、带团技能、讲解技能、导游服务中常见问题及事故的处理和预防等方面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汉语言文学”仅针对报考中文导游证的考生,考查考生对汉语导游语音、导游语言表达、导游词的写作、旅游景点的诗文欣赏等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报考外语类导游证的考生则需参加相应的语种考试。“地方导游”考查考生对所在报考省份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风物特产、民俗习惯、重要景观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口试内容主要是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的景点讲解,口试的语言分为普通话和外语两种。

第一次全国统考采取国家旅游局和地方旅游局共同命题的方式。国家旅游局为“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导游业务”“汉语言文学(或外语)”等笔试科目统一命题。地方旅游局则负责“地方导游”科目和“口试”科目的命题。笔试全部为纸质闭卷考试,口试采取抽签讲解的方式,由两个考官现场面试打分。

12各省、市、自治区自行组织考试时期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旅游局实施改革,将导游资格考试的组织权限下放给各个省、市、自治区旅游局,导游资格考试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自行组织安排考试时间、自行设定考试科目和内容。各省、市、自治区的导游资格考试的时间不再统一、考试的内容和科目不再一致。

以北京市为例,地方化后的北京市导游资格考试仅保留了“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北京导游”“口试”四个科目,取消了“汉语言文学(或外语)”和“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两个科目的考试。笔试的形式也由纸质闭卷逐步过渡为机考闭卷,口试的形式也由两个考官现场面试打分逐步过渡为闭卷机考录音。考试内容和形式的简化,减轻了考生、阅卷人、考官的負担,加快了成绩发布的周期。

13第二次全国统考时期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印发了《关于完善“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核发”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实施全国统一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2016年是恢复全国统考的第一年,考试科目有“政策与法律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能力。”

与以往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考试相比,2016年的导游资格考试有“一增两改”,“一增”是增加了“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考试,“两改”是将以往的“地方导游”科目和“口试”科目分别改名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服务能力”,改名后的两个科目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与以往相同。

不同于第一次全国统考时国家旅游局和地方旅游局共同命题的方式,2016年的导游资格考试采取了建立导游资格考试题库的形式,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专家创建“政策与法律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三个笔试科目的试题库,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负责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试题库的创建提供素材。“导游服务能力”科目的考试则依旧由地方旅游局负责命题组织。

笔试采取闭卷机考的形式,笔试时间由国家旅游局统一规定。口试也采取闭卷机考的形式,依旧由地方旅游局自行安排时间和内容。

2017年,导游资格考试在2016年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发生了重大改变,由考查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导游知识变为考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其他科目的考试内容保持不变。笔试和口试的考试形式不变。笔试时间由国家旅游局统一安排,口试时间由地方旅游局在国家旅游局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安排。

2不同时期导游资格考试的不同操作模式

在不同的时期,导游资格考试在报名交费、口试资格、口试流程、成绩保留等诸方面的操作也不尽相同。

在第一次全国统考时期,导游资格考试的报名交费是一次性的,报名费用既包括笔试费用,也包括口试费用。学生参加完笔试后,直接参加口试。在口试抽签环节结束后,考生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口试结束几个月后,地方旅游局公布笔试和口试成绩。唯有笔试和口试全部合格者才有资格获取导游资格证。有单科考试未通过者,其合格科目的成绩保留一年,来年可以免考。

地方考试限定了口试资格,唯有笔试通过者方能有资格继续参加口试。笔试结束后不久即公布笔试成绩。考试费用的交纳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交笔试费用;第二次交口试费用,笔试未通过者不需要交纳口试费用。口试和笔试之间有一个月左右的备考期。在口试抽签环节结束后,考生依然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口试结束后一个月,地方旅游局公布口试成绩。笔试口试全部合格者方能获取导游资格证。有单科考试未通过者,其合格的科目成绩不予保留。

第二次全国统考基本沿袭了第一次统考的做法,区别在于在口试环节中不再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单科合格成绩不再予以保留一年。

3不同时期导游资格考试模式的优劣

导游资格考试的不同模式存在着相应的优势与弊端。

全国统考实现了考试的标准化、质量化、规模化,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而且有助于平衡各省、市、自治区考试的难度差异,有利于筛选出合格的导游人才,保留单科成绩的做法也减轻了考生的负担。其弊端是对笔试科目一刀切,缺少地方特色,尤其是将“地方导游基础”科目调整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完全忽略了各地的差异,不能考查考生对当地旅游文化和历史地理的掌握情况,而这些知识是一名合格的地陪所必须掌握的。

地方考试在缩减考试科目的同时,突出了对地方导游知识的考查,为考生入职后从事本省、市、自治区的地陪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足之处是对政策法规知识以及其他省市概况的考查欠缺,对于考生的汉语言文学或外语笔头功夫的考查缺失,不能保留单科成绩的做法也加重了考生的负担。

4导游资格考试的建议

对于今后的导游资格考试,笔者有以下建议:继续实施全国统考的模式,全国统考实施了两年,效果良好,值得继续推行;继续采取计算机化笔试和口试的形式,计算机化考试是未来各种考试的发展方向,理应坚持;恢复“漢语言文学或外语”科目的笔试,语言能力是导游服务人员最基本的能力,不应放弃;限定口试资格,实行笔试合格者方能有资格口试的模式,这样既减轻了承办口试的压力,又避开了一次性收费,不为民众留下借考试敛财的口实;恢复单科成绩保留一年的传统做法,这样既可以为考生减负,也可以吸引考生来年再考。

[作者简介]党洁(1972—),硕士研究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英语系教师,研究方向:“北京导游”课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