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7-11-13 22:44詹盛航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预防治疗研究进展

詹盛航

摘 要: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发是因猪感染了胃肠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现象。患病猪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有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这一疾病情况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猪传染性病症,而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关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预防及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本文简要介绍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形态学特征、理化学特征、基因组特征,而后进一步探究了猪传染胃肠炎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治疗;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发是因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所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出腹泻、呕吐、脱水等正传,是一种B类动物疫病现象。近些年年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初春产仔时会导致大规模的猪群死亡现象,对于整个猪养殖产业危害巨大。因此,怎样能够加强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及治疗,确保猪病害问题能够得以有效控制对于保障广大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意义重大。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特征

1.形态学特征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是冠状病毒属当中的一种,为多行性有囊膜病毒。此种病毒的粒子表现为椭圆状形态,整体直径大约在130nm±30nm左右,于外膜层覆盖有花瓣状纤维突起,长度约为21nm左右,且常常较为松散,在末端处表现为球形形状,直径约为10nm左右。部分病毒粒子在受到磷钨酸负染后,能够观察到一处电子透明中心亦或是无典型性特征核心,在其内部还包括有串珠状丝物。

2.理化学特征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0℃以下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状态,肠组织病毒即便是处在-20℃的环境下仍可保存1年以上且滴度不会产生明显改变,然而该病毒耐热性较差,在温度达到60℃以上,约20min便会全部丧失活性。尿粪排泄物当中的病毒粒子在5℃环境下仍可持续保存两个月,在30℃环境下能够保持长达15个小时以上的传染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受到光线直接照射后将会即刻丧失活性,且对去氧胆酸钠、氯仿、乙醚等物质有着强烈的敏感性。采用浓度含量为0.05%的甲醛于36℃的环境下对污染体处理25 min便可达到灭活效果。适宜存活酸碱值区间为4~8之间,在面对胰酶时有着一定的抵抗能力,可以耐受浓度含量为0.5%的胰酶蛋白达到1小时以上,然而毒株强弱程度不同对于蛋白分解酶的敏感程度也将会产生明显差异,毒株本身毒性越是不足,对于胰酶的敏感程度也就越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上述特征有助于其应对肠胃的酸碱环境。目前还未有研究表明多种物理、化学处置方式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敏感性及毒性的所造成的影响。

3.基因组特征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一种连续段的单股正链RNA,实现了对4类结构蛋白与3类非结构蛋白的编译。近些年来在基因工程研究中关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S蛋白的表达在沙门菌、腺病毒等方面的表达十分显著。通过人工处理方式促使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能够诶转换为具有鲜明感染特性的cDNA表达载体,其能够在ORF3位置外插进外源性基因,而不同源头基因的绿荧光蛋白则能够实现更加稳固且高效化的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基因与其余冠状类病毒相对比而言有着更高的保守型,因此在开展关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聚合酶的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关于保守酶的研究,对于探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有效治疗药物的研究意义重大。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研究进展

1.预防研究进展

因冠状病毒所引发感染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当前在临床上仍然不具备行之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针对这一情况较为有效的控制措施即注射免疫接种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有着较为强大的高传染性,在猪饲养场中一旦出现此类疾病情况,便很有可能会造成仔猪全部致死,养殖户将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对此以往曾有人应用过强毒人工免疫妊娠的方式,也就是在母猪分娩前3周左右对其采取口服感染,以确保仔猪能够得到保护。有研究人员就利用遭受感染猪只的肠道及内容物来对仔猪进行免疫,结果致使仔猪因遭受猪传染性胃肠炎强病毒感染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此种方式依旧难以实现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完全清除。有研究人员就将病死猪只的内脏捣碎混合于日常饲喂的饲料当中对母猪进行人工感染,结果表明受到人工感染的母猪其所分娩出的仔猪不会再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然而这一种预防方式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即受到人工感染的母猪的排泄物很容易导致饲养环境遭受污染,致使猪群出现反复性病发现象,因此不适宜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除上述所提及的强毒免疫方式外,疫苗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人们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方式,人们可利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活苗肌注免疫妊娠母豬,所产出的母源性抗体能够促使自主在应对猪传染性胃肠炎时的耐过滤要显著超出灭活苗。把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经由后海穴注射至体内以实现对母猪的主动免疫效果,由此便可对仔猪起到较为满意的预防效果,同样应用小剂量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免疫3日龄仔猪经由后海穴注入也可达到较为满意的免疫效果。为达到更高的免疫安全效果,有研究人员利用所分离出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毒株制成了组织灭活苗,经由后海穴注入,经实践检验表明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免疫预防疗效稳定、安全可靠。

2.治疗研究进展

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治疗工作,尽管当前还为研制出特效药,然而在猪的最初发病阶段采取一定的对症治疗措施仍异常关键,能够在实现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并发症起到良好防控效果的同时,还可就提升猪的抵抗能力,促使其尽早恢复健康,对于降低猪只死亡率以及保障仔猪健康生长均大有裨益。当前临床上所报道的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方法主要就包括了补充体液、应用抗菌药物、限量饲喂等,西药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如下表1所示。除常规性的西医治疗措施外,中医治疗方法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且经临床实践表明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有研究人员就采用黄连、黄白、黄答、猪荃、积壳、木香、甘草等药物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其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4%以上。此外,也有研究人员就探讨了黄芪多糖在抗病毒与加强机体免疫能力方面的药理效用,为应用黄芪多糖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了药理应用参考凭据。此外有研究人员深入探究了木犀草素对体外培养系统当中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能够起到较为显著的增殖抑制效果,然而其更加详细的抑制效用机制仍有待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猪肉的消费需求量也日渐扩大,规模化的生猪饲养模式愈发普遍。但同时也应注意到规模化的养殖在饲养与管理环节更易造成意外疏漏及污染现象,从而致使猪感染胃肠炎的几率大大增加,由此将会导致广大的养殖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便需在猪养殖过程中加强防治工作,促进对养殖环境的积极改善,以确保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能够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立兰,方六荣,方华为等.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16,(2):56-62.

[2] 尕藏吉.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8):30-32.

[3] 李弥牢,梁振宇,梁升耀等.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1):97-97,98.

[4] 慎同烨,刘中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研究进展[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3,34(5):11-13.

[5] 李宽胜.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方法的临床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251-251.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防治疗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