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柯桥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11-13 10:33寿绍贤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寿绍贤

摘要 绍兴市柯桥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自身产业结构的特点,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较快,农村劳动力数量萎缩,老龄化、兼业化严重,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本文就柯桥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问题;对策;浙江绍兴;柯桥区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285-02

绍兴市柯桥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东富庶的宁绍平原,曾多年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十强,经济比较发达。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进,农村劳动力数量萎缩,老龄化、兼业化严重,农业从业人员总体文化素质偏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极不适应,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根据省农业厅部署,2015年柯桥区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笔者对柯桥区农业、农村现状和农民培训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1-2]。

1 柯桥区农村劳动力现状

柯桥区现辖12个镇4个街道,据2015年统计,总人口653 631人,耕地面积1.83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仅280 m2。农村劳动力460 255人,其中男性242 317人,女性217 938人。从事农林牧渔业的48 231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10.48%。

根据对5个镇(街道)的103户农户抽样调查,总人口数410人,其中涉农人口133人,占32.4%,涉农人口平均年龄56.8岁。从103个调查对象年龄分析,其中60岁以上48人,占46.6%;50~60岁29人,占28.2%;40~50岁24人,占23.3%;40岁以下仅3人,占2.9%。从学历来看,小学及以下41人,占39.8%;初中30人,占29.1%;高中及同等学历23人,占22.4%;大专及以上学历9人,占8.7%。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参训热情不高,培训组织难

当前柯桥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尚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和工作合力,协调机制尚未确立,资源难以统筹,财政投入不足,扶持政策不明,对农民吸引力不足。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素质堪忧。根据调查样本分析,柯桥区涉农劳动力平均年龄达56.8岁,50岁以上占74.8%,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68.9%。由于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思想僵化,缺乏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动性,多数农民创业热情不高,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初、高中毕业生,受社会择业观及现实环境影响,从农意愿普遍不强。

2.2 培训体系尚未建立,师资邀请难

目前农技人员断层严重,老一辈区级农技人员都来自于基层,有丰富实践经验,但近年来逐渐到了退休年龄。年轻一代大多由学校直接分配或考入区级技术推广部门,缺乏基层实践经验,有的甚至缺少对农村的了解。如农广校9名在职教师,仅有1名领导有乡镇工作经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情况同样如此,目前在职的基本都是学院派,与农民对培训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农业产业已呈多样化,有些已发展成区域特色产业,这些特色产业亟需技术人员和针对性的培训,而目前很多课程没有可教之师。

由于缺少联系平台,基层培训很难邀请到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部门的教师前来培训,造成高素质培训师资匮乏。

2.3 体制机制尚不成熟

2.3.1 部分授课教师待遇较差,积极性不高。柯桥区“四统一”人员授课不允许发放授课费,兼职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是无偿付出,长期下去导致授课教师缺乏备课和更新课件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授课质量的提升。

2.3.2 学员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我要培训”与“要我培训”认识模糊,自主学习意识差。学员在培训中处于被动状态,没有树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主体”的意识。培训过程中,课后技术咨询不热烈、冷场,互动不足,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现场指导更是如此,本应是解决生产问题的好机会,由于学员准备不足,没有带着问题来,缺少互动,变成单纯讲介,有的甚至变成了走过场的形式。由于文化程度与年龄的因素,有些学员缺乏创新思维,改变现状意识不强。特别是种植业农民,自认经验丰富,对培训认识不足,个别农民甚至有“不需技术培训只要政策补贴”的怪谈[3-5]。

2.3.3 培训内容前瞻性不足。首先,培训计划科学性不足,技术培训课程安排过多,实训实操安排偏少。原因是实训要结合生产环节,而往往重要生产环节也是学员自身生产繁忙时节,两者容易产生冲突与矛盾,培训计划只能让行于生产。相对来说,农闲时安排课堂培训更容易。其次,技术培训与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培训老师多为推广部门技术人员,培训内容在历年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多次讲到,缺少新鲜感,而且培训教师多是基层技术人员,接触面小,知识更新提升机会少,造成培训内容缺少前瞻性。柯桥区农民培训经过多年实践,已有一定的经验,并总结出了一套规范的培训模式。但在实践中,由于项目来源不同,一般以任务为主线,项目之间缺少统筹协调,各自为战,造成教育培训缺乏深度,技能培训缺乏高度,而现代农民期盼的创业培训更是缺失。

2.4 实训基地档次低,實操效果不佳

农业实训基地是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提供生产实践、技能实训、现场观摩的场所,应该设置在拥有设施设备和实训场地并具有一定规模、技术领先、示范作用大、专业化较强的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服务组织等。2014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确定的5个实训基地主要是考虑方便培训组织,忽视了培训设施与实训场地两者的有机结合,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高,或培训设施设备缺乏,给培训工作带来不便,影响了培训效果。从全区调查情况看,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在创立过程中普遍忽视培训设施的建设,缺乏培训能力。而某些农业龙头企业两者具备,也有较强技术力量,目前尚未能吸收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由宣传不到位、吸引力不足、以及政策未规范等因素导致[6-7]。endprint

3 对策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力保障。政府各部门要凝聚共识,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农业、财政、国土、社保、教育、工商、金融等多方共同參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开展和各项政策的落实。要把农业培训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考核管理,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

要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会,切实改变农民培训资源分散的局面。整合农办、农业局以及教育部门的农业培训项目,统筹培训资金,集中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金投入,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要把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加强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和远程教育设施建设。

加强宣传力度,广泛利用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当中涌现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

3.2 严格遴选培训学员

高标准严格遴选学员是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关键。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生力军,要重点选择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负责人、领头人,以促进以点带面,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农业后继者是现代农业的未来,在遴选新型职业农民时,既要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技能的在岗农民优先接受培育,也要吸收有投身农业事业意愿的年轻人参加培训,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复转军人,对这些主动报名要求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年轻人,要积极引导、就近安排。在组织落实培训学员时,要坚决摈弃凑人数的思想,严格把关,防止为了组织方便,不顾实情,死板实行以村为单位的培训形式,杜绝滥竽充数现象。要优选有文化、有创业热情的青年农民作为培育对象。

3.3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从培训层面来讲,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正确的引导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目前的师资队伍建设亟须解决的是数量明显不足、总体水平较低以及兼职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要大力吸收优秀科研院所专家、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教师,纳入培训师资库,扩大师资队伍,以满足不同产业培训需要。要把农村实用人才、土专家、致富能手吸引到师资队伍中来,以满足不同培训模式的需要。要组织师资库教师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和教学提升培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拓展业务范围,培养双师型、复合型教师,使教师队伍真正达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要适当体现兼职教师的努力与付出,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并严格按规定发放授课费,提高兼职教师讲课积极性;同时要加强考核,根据学员反馈信息作为考核和是否续聘的依据,实行师资库的动态管理,真正留下有责任感、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3.4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深化“一主多元”培训模式。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要积极引入社会化培训机构作为补充。特别是要把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结合进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其在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加强学员在产品营销、经营管理、创业理念等方面的培训,转变新型职业农民思想认识,提升创业意识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发挥“田间学校”教学作用。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在作物全生育期开展的田间地头的培训,以村为单位、以产业划分来确定。“田间学校”作为实训基地的有效补充,特别适合生产环节与农民参加培训有矛盾的情况,由于就近就地选择“田间学校”,非常方便学员参加培训,节省大量时间,集中现场教学后,又能应用于生产实践。

采取灵活多样培训形式。教育培训要以满足农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要以实用实效实际为培训工作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定培训计划,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堂学习与技术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交流观摩相结合,阶段培训与长期服务相结合,技能鉴定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培训,还要善于运用远程、网络等开放学习方式,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民参训积极性。

3.5 突出学历教育地位

新型职业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综合素质要明显高于普通农民。在培育过程中,既要有技术技能培训提高能力,又要有基础理论培训提高素养。能力提高可以速成,但素养养成需靠积累。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学员文化程度差异较大,一般在岗农民学历普遍较低,更需重视学历教育。应该把农业中专学历教育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机结合起来,新型职业农民最终必须具备中专或同等以上学历程度。可以把中专学历教育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3年内把已经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到中专学历。

3.6 加快出台扶持政策

建立创业兴业、风险支持、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内容的综合扶持政策体系,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含金量。将现有的和即将出台的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基础投入、产业扶持、金融信贷等方面优先考虑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新型职业农民的后顾之忧,确立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待遇。建立后续跟踪服务的长效机制,打造联系服务平台,通过QQ、微信等联系方式,加强与新型职业农民的沟通交流;建立结对帮扶制度,组建产业服务团队,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跟踪服务指导。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开展经常性培训,帮助其适应农业政策调整、现代科技应用、农产品市场变化等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 徐涌,戴国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5):77-79.

[2] 杨建军,张爱华.洛川县职业农民培育的调研与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3(1):14-16.

[3] 王留标.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个关键问题[J].农民科技培训,2015(9):9-11.

[4] 李艳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292.

[5] 吕佳.基于现代农业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1018-1022.

[6] 欧阳忠明,李国颖.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现状反思与发展方向[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7(2):30-35.

[7] 孙彩芬,张爱莉.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2016(11):142-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