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扶贫的困境与对策

2017-11-13 16:12徐绍成李立群王彪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扶贫民营企业困境

徐绍成++李立群++王彪

摘要 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对于国家扶贫开发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建设全面小康的要求,也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本文在介绍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对自身发展作用的基础上,阐明其在扶贫实践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对策,旨在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扶贫路径,争取更多的民营企业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入到扶贫攻坚队伍中来。

关键词 民营企业;扶贫;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9.2;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29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强调要打赢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战,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贫困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民营企业在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特有的包容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具备“造血”扶贫的内在潜力,是社会贫困治理实践中重要的社会力量之一[1]。民营企业在国外发育较为成熟[2]。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就是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党政定点扶贫、军队扶贫和党员干部扶贫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利用贫困村土地、项目、劳动力、旅游和农产品等资源,在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劳力转移、基础建设、环境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实现村企共建,达到互利共赢目标。民营企业以村企共建的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充分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共同致富的光辉思想。

1 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意义

1.1 是实现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举措

企业基本的社会责任是能盈利并持续地存在,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则是能持续盈利并不断扶贫济困。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導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 DNA”。“中国消除贫困奖捐赠奖”获得者加多宝公司不间断地倡导并履行社会责任,仅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就分别捐款1.0亿、1.1亿元,其善举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公司生产的凉茶飘红全国,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0亿元(含盒装)[3]。中国恒大集团自创立之初就本着“民生为本、产业报国”的理念,持续承担社会责任,累计为民生、扶贫、教育、环保、体育等慈善公益事业捐款100余次超过76亿元,公司被授予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全国爱心捐助奖、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房地产企业等多项荣誉;被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并连续7届荣膺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短短的20多年时间,公司就跻身世界500强,演绎了中国现代企业发展的宏伟史诗。事实证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好,则企业越做越好;反之,则企业很难发展壮大。

1.2 是企业不断优化自身发展条件的基础

民企通过扶贫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日渐完备。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兴起,农业正在从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转变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大农业。伴随着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商业渠道的对接更为直接,农业生产日益深度嵌入加工业和商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4]。企业参与到扶贫中,直接与农户对接,全程参与原产品的生产、初加工、深加工、经营管理等,既能全程控制产品的质量,又能减少中间不必要的花销,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3 是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

品牌是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独有的有形和无形利益的竞争手段,是企业占领市场、提升其影响力的关键举措。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企业单纯靠产品质量、价格等形式提高产品的销量,已不再具有明显效果,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并借此种方式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前众多企业的首选战略。在企业的品牌战略中,其核心是与顾客沟通,让顾客认同。企业到人民群众中直接参与扶贫,一方面,可以与最终端的顾客交流,价值宣传更加接地气,让顾客了解企业文化,加深与顾客的感情;另一方面,企业与包括顾客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一起生产产品,这种联合生产的方式无疑是让顾客了解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最好方法,是提升企业知名度、让顾客认同企业的最好途径。

1.4 有利于提升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许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退出市场,同时也有许多优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通过对这些成功企业研究发现,在这些企业中都有一个优良企业文化作支撑。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具有文化的共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大文化应有的属性,包含社会大文化应有的内容[4]。

人民群众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其是产品的终极消费者,企业的生存、发展最终取决于民众是否使用该企业的产品。因此,企业参与到社会扶贫中,用实践向社会展现出“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的价值观和“爱国、均衡、和谐”的企业文化精神。通过了解并致力于帮扶贫困户走出贫困,为贫困户做好服务,获得民众的支持,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形象,自然也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同时,企业通过参与社会扶贫,向合作伙伴、内部员工展示出企业有担当、有能力、有拼劲、公道正派,能团结员工和贫困群众一起干事创业的实力和决心,使合作伙伴和员工更加对企业有信心、忠诚;更加爱岗敬业、团结一致克服种种困难[5]。

2 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困境

2.1 缺少与扶贫相适应的专业人才支撑

从当前扶贫开发领域下的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工作艰巨,民营企业内部缺乏与扶贫相适应的专业人才。企业内部人才一般与企业的运营相适应,专业性极强,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础,且社会使命及公益理念稍有欠缺。而基层扶贫工作牵涉面广,要在深入了解群众的基础上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组织动员、思想及情感交流,倾听群众的诉求,既要解决群众现实利益,又要考虑群众长久发展;既要熟悉国家相关扶贫政策法规,又要了解农村工作实际;要耐心、细致地做不同利益群体的调和者。这些与一般企业所奉行的“大干快上、只争朝夕”是有区别的。此外,民营企业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难以满足扶贫项目运营管理专业的需求,对民营企业整体运行流程的健全以及经营效益的提升的作用较小,甚至影响到扶贫企业的经营方式。据相关学者调查研究,聘请经理人进行社会企业扶贫项目管理与股权所有人之间矛盾重重[6]。由此可知,人才问题依旧严峻,对经营模式的选择也有深远影响。endprint

2.2 缺乏扶贫的制度支持

民营企业在扶贫开发领域属于第三方力量,目前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与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农村的扶贫开发领域,民营企业常被外界的框框架架束缚住手脚,个别政府官员或村委会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或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而影响扶贫项目设计内容甚至放弃项目实施,这样给扶贫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阻力。一是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自发参与到扶贫攻坚工作中来,受传统扶贫模式的影响,习惯于外部资金的帮扶,扶贫项目经营发展能力较弱,需要合法性地位与外部社会化支持帮扶[7]。然而,民营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政府部门的关注度与政策条例缺乏,使社会大众对民营企业的整体认识不足,遭受一些合法性质疑问题导致其在扶贫领域中系统化支持的缺失。二是对民营企业扶贫的激励不足。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健全的政策激励机制,使得民营企业在扶贫开发中缺乏创造性、可持续性与积极主动性。

2.3 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滞后,推广复制难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处于发展初期,组织规模较小,民营企业扶贫开发的成功经营模式较少,复制推广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民营企业发展缓慢,数量规模有限,在扶贫领域力量拓展困难。当前民营企业多为小规模组织,缺乏发育成熟影响力大的民营企业,难以达到规模效益。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民营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发展。二是地域分布不均。民营企业多分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贫穷区域民营企业较少,使企业供需失调,地域上与行业上民营企业难以实现扶贫开发的纵深发展与横向拓展。

2.4 贫困农民观念落后,抵制扶贫

农村贫困农民面临着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交织构成的贫困现状。农村的滞后性发展,使农民得不到与城市地区同步的公共物品。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无保障,导致农民产生多样化贫困的现象。教育的贫困、观念的贫困、知识的贫困以及信息的贫困又反过来影响贫困农民的生存。知识贫乏、眼界窄小、自暴自弃、重男轻女、重农轻商、抵制竞争、缺乏进取是许多农民抱有的思想。由此,一些贫困户安于现状,抵制外来的扶贫和救济,陷入循环贫困的境地;此外,贫困地区的群众对扶贫浅显的理解为捐钱和捐物等资助形式,只需被动接受,无需自身做相应的工作和努力的错误观念使有些贫困地区的群众形成“等、要、靠”的依赖性思想;有的民营企业开展的技术培训、教育培训、科技培训以及产业扶贫等项目得不到贫困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有的民营企业免费帮贫困户建新房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农民不配合甚至不愿意搬迁。

3 对策

为提高民营企业在扶贫领域的功能发挥,应采取多项举措,从队伍建设、制度供给、优惠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观念等方面入手,以切实推动民营企业扶贫力量的提升。

3.1 加快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的育、引、留关系到整个扶贫的成败,民营企业中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到企业整体的扶贫能力。人才队伍的建设既要考虑长远,竖立良好的民营企业扶贫氛围;又要立足当前,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一是培育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民营企业家的价值观和精气神是民营企业的灵魂,关系到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方向,正确的价值观对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贫困区域的行政部门可运用社会资源,如通过高校宣传民营企业的扶贫案例,开展民营企业家精神相关讲座;设立民营企业家扶贫奖等,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产业报国”的精神。二是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要培育、吸纳相应的专业化人才。培育人才方面,可通过高校培育扶贫领域相关人才,强化人才的基层工作理论与实践;吸纳人才方面,完善企业扶贫人才工资福利保障制度是当前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8]。此外,可以联合政府共同建设扶贫人才队伍,政府通过干部离岗留职或选派志愿者等方式参与到企业扶贫中,既能弥补企业缺乏基层经验人才,同时派出的干部也学到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政府应该完善干部参与企业扶贫的制度,健全从招募、培训、工作及离岗等系列管理流程。

3.2 健全民营企业扶贫制度保障

为促进民营企业发挥更大的扶贫作用,应健全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框架,减少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多重障碍。

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完成,要在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具体政策法规,如对参与农村扶贫的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以调动广大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在贫困农村顺利开展工作提供政策的倾斜与法规支持。为了保障民营企业在农村扶贫领域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完善政府官员的相关监督和惩处制度,防范在扶贫工作中政府工作人员不配合、不作为,甚至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等现象,对这类政府工作人员应加大惩处力度以降低渎职的风险。此外,要建立政府和民营企业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设立专门机构为民营企业在扶贫领域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民营企业在农村扶贫开发中需要与各级党政机关形成一定的联系,成立专门的机构可以对民营企业在农村扶贫中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何定期汇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主动服务,避免政府和民营企业在扶贫项目上的重复或相互填补空隙,为民营企业在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3.3 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均衡发展

营造良好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逐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民营企业首先要切实投入到扶贫开发,并规范扶贫项目运行行为,争取社会公众的支持。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应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大宣传组织使命与成功案例等。由此,逐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参与扶贫开发,使民营企业的价值得到认可。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要实现内部突破,強化民营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创新企业经营模式。民营企业应扶贫开发过程中,结合扶贫地区的产业特色与地理条件等,注重产品质量,走出特色的扶贫经营模式。另一方面,以合作求得企业新发展,推动扶贫开发治理新局面。加强地方政府的扶贫开发的引导力,形成政府部门、民营企业、金融部门与贫困群众等多元主体合力扶贫治理的局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资源整合,弥补企业不足之处,发挥民营企业的扶贫优势。endprint

3.4 政府部门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转变政府官员落后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在农村扶贫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我国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中,企业一直被认为是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民间甚至有“无奸不商”的狭隘观念。这种传统的思想使得我国一些党政干部和群众对民营企业持警惕和怀疑态度。一方面希望借助民营企业的优势弥补政府在扶贫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却又存在“泛政治化”的偏见,认为其从中“获利”或者“剥削”群众。因此,要正确定位民营企业扶贫工作就要改变这种落后的观念,通过积极地宣传教育,使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同时,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现代治理理论的教育与培训,改变单纯依靠政府机关政治权威的工作方式,积极寻求与民营企业合作,提供满足公众需求的优质服务,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如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在农村扶贫领域中的多样性、灵活性优势,积极探索与其合作的方式,提高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及自我发展能力。

4 结语

当前民营企业在扶贫开发领域已初步探索出一些成功经验,但由于民营企业力量的弱小,民营企业对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努力还只是几个简单的成功案例。而且在扶贫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挫折,碰到一些困境,这在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的探索阶段中是在所难免的。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的力量不容小觑,对民营企业扶贫加以鼓励和扶持,完善制度,创造适合民营企业发挥作用的扶贫环境,走政府主导下的民营企业扶贫开发合作治理路子是大势所趋。

5 参考文献

[1] 汪伟楠.社会企业与扶贫领域的社会创新探析:以格莱珉银行与友成普融公司为例[J].新西部,2013(29):168-170.

[2] 付鸿彦,廉晓洁.发展社会企业创新扶贫机制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59.

[3] 向红林.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1(3):106.

[4] 李文斌.优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7(2):164-165.

[5] 何安雄.浅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7,27(11):301.

[6] 史翠翠.合作制社会企业的运转机制及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7] 刘豪.属于穷人的社区企業:社会企业扶贫新模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8] 李娟娟.社会企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力量[D].济南:山东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扶贫民营企业困境
跟踪导练(一)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