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扎实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水费明白放心改革深入人心

2017-11-14 09:39董明锐通讯员
中国水利 2017年18期
关键词:水费水价管护

文/本刊记者 董明锐 通讯员 张 丽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扎实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水费明白放心改革深入人心

文/本刊记者 董明锐 通讯员 张 丽

在宁夏,观大漠孤烟,赏长河落日,水与沙的时空交汇散发着塞外独有的魅力。

但美景之外是另一番事实:虽有雄浑黄河奔腾而过,主水却严重匮乏,缺水是这片土地上萦绕已久的痛。

要解决用水难题,撬动地区发展,需要找到正确的支点。数据显示,宁夏全自治区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已近九成。如此以来,农业用水既是宁夏最应节水的领域,更是最有潜力节水的领域,要盘活水资源,改革势在必行。

2014年年底,针对现行农业水价不合理、农民没有节水动力、水费难以维持灌排工程正常运行等现状,宁夏在贺兰县、吴忠市利通区、隆德县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位于首府银川59km外的吴忠市利通区,作为改革的排头兵之一,在水权分配、价格形成和奖补机制、工程管理等多方面花大力气进行了探索。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利通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如今进展几何?

采用测控一体化闸门和量测水设备,精确计量渠道实时水位及流量

在扬水管理站布设直开口末级渠道水情监测管理系统,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在控制室电子显示屏上监测渠道水量的变化和水位高低,实现对灌溉闸门开关的远程控制

变革“权量”,灌溉用上“明白水”

利通区地处银川平原南部,偎依黄河东岸,地域广袤兼具水乡秀色,以“塞上江南”而扬名。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此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利通悠久深远的引黄灌溉史也于此开始书写。

蒙福于黄河的滋养与浇灌,利通的农业逐渐发展壮大。但是,随着近年黄河来水减少,分配到区的可耗用黄河水量不断下降,加之持续干旱,水资源量锐减。与此同时,一些曾沿袭多年、根深蒂固的用水方式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暴露出弊端,不再适应当今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水从门前过,不淌必有错”,这句在群众之间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过去利通的灌溉乱象:眼看着水过来了,人人都只想着早点灌完自家的地,继而因抢水纠纷引发口角甚至演变成打架事件,最终成群结队地跑到乡里告状。在乡镇主管水利工作的领导记忆里,曾经每年的灌溉期,就是乡镇干部最头疼的时候,为了平息纠纷往往要组织大批干部在渠上蹲点安排灌水,最忙的时候甚至会有一百多名乡镇和村队干部整夜在渠上值守。

借着此次改革试点契机,利通区谋划了一盘变革之棋。除了要改变传统的粗放、无序用水方式,在利通区区长李玉山看来,改革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切实推动水利升级转型,逐步实现发展方式、治水方式、用水方式、投入方式大转变。”

论下棋,要想“一子落而满盘活”,必须找到“棋眼”所在。在这场围绕用水展开的探索与变革中,做好水权分配与总量控制成为利通的“起手式”。

“没有用水总量的硬约束,用水效率的提高和节水目标很难实现,要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更无从谈起。”利通区水务局局长杨汉清说。

按照这一思路,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分配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利通区水务局开展实地调查,核实种植面积及种植结构,根据不同作物灌溉定额核算用水量,将水权、水指标分配到最末一级管水用水计量单元,首先做到了精准分配。

在此基础上,每年灌溉之前区水务局都会为用水户颁发水权证,注明当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途、期限、可转让水量和转让条件等信息,并明确水权转让不得侵占粮食基本生产和生态用水,对用水进行了定额管理。

除了从“源头”上管住水资源,还要在“尾端”发力,通过精确的用水计量做保障,彻底关上无序用水的“阀门”。

为此,利通区集中开展硬件改造升级,在灌区主要斗渠直开口安装集测量和采集功能一体的磁致伸缩水位流量监测终端设备,用来精确计量量水堰的实时水位及流量。同时借助智能化手段,在扬水管理站布设终端管理系统、直开口末级渠道水情监测管理系统,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在控制室电子显示屏上监测渠道水量的变化和水位高低,实现对灌溉闸门开关的远程控制。

水权精准分配,水量精确计量,消弭了用水矛盾,大幅度减少了用水纠纷,群众从此用上了“明白水”。与此同时,水资源的稀缺性通过改革也得以显现,群众惜水、节水的意识随之增强。

探索“提价”与“奖补”,算出水费“明白账”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头连着农民利益和粮食安全,一头连着水资源利用和水安全,光有决心不够,简单粗暴更不可行,操作起来都是“细活”。举凡推进节奏、环节把控、机制设计出一点纰漏,都可能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不确定因子,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管理水平。

打好定额和计量的基础,针对“价格”的变革才顺理成章。

过去,利通区的农业水价标准偏低,单价几分钱的水费对于用水户来说无足轻重,农民浪费水的行为很难被约束,更不要说调动主动节水的积极性了。要建立能够合理反映供水成本且有利于实现节水目标的农业水价,就必须改变现存“一刀切”的水价标准。

为此,利通区首先开展了对分类水价机制的探索,按照作物性质、灌溉方式、作物种类的不同,测算了粮食作物、经果林、防护林、枸杞、牧草等不同终端水价。随后通过发放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农户进行摸底,结合他们的意见建议,拟定农业用水指导价,并针对不同的用水量级实行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所谓‘超定额累进加价’,就是对不同作物的用水定额进行分级,将核定的用水定额作为第一量级,将初始毛灌溉定额作为第二量级,按照1倍、1.5倍、3倍的加价原则收取水费。”利通区水务局副局长王保忠介绍。

水价改革让农民的钱包和用水量紧紧挂钩,但为了实现改革的核心目标,必须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而非简单依靠增加农户灌溉成本来节水。因此,“提价”的同时,有一套“奖补”同步跟上的“组合拳”。

积极推广喷灌、低压输水管道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1.试点区内,一座座蓝顶白墙的现代化闸阀井房排列成行

2.用水户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改种枸杞等低耗水、高收益的经济作物

3.用水户完成水费交纳后,由各支渠长统一领取票据

据了解,利通区制定的补贴标准为终端农业供水价格与实际承受水费的差额,整个补贴过程以年为阶段,其中第一年为100%补贴,然后按照25%的比例逐年递减,直至第五年取消补贴。通过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农民逐步适应调整耕作习惯和种植结构,最终完全接受并认可终端全成本价格。

此外,利通区政府组织发改委、财政局、农牧局、水利局共同建立节水奖励基金,重点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运行管理良好、节水贡献突出的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用水户给予奖励。

有了奖补政策的帮助,原本水价上提后给农民带来的成本负担得到稀释,水价的杠杆作用也得以更好发挥。用水户开始“以水定种”,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算起了节水增收加减法。

“水费的账现在变得明明白白,以后要种什么心里也就有数了。”五里坡灌区29号支渠长吴学军告诉记者,下一步准备试着改种枸杞等低耗水、高收益的经济作物。

创新管护机制,管水交给“明白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改的不仅仅是水价。作为调整水资源供需关系、优化用水结构、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重要经济手段,改革必须确保实现农田水利工程持续良性运行,才能真正取信于民、取得实效。

过去,由于管护职责不清、经费不足等原因,利通区不少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尤其是末级渠系毁损严重,难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针对这一“顽疾”,利通区围绕管护机制开展了创新。

“如果说水价调整是‘调节器’,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是‘稳压器’,那么农民用水协会将发挥‘助推器’的作用。”杨汉清认为,鼓励农民成立用水合作组织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保障工程长久运行,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利通区推行了“管理站+协会+用水户”的三级管护方式,首先成立了3个以灌域为界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并通过产权确权进一步明确了试点区内所有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

“协会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灌溉管理等多方面有重要的职责。”五里坡扬水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会长纪海军告诉记者,协会全面负责制定实施灌溉用水、工程维护、年度配水、集资兴办水利等一系列计划,同时还肩负收缴水费、维持用水秩序、管护好末级渠系等重任。

4.灌区喜获丰收

5.通过建立起工程长效管护新机制,如今很难再看到长期损毁的渠道

6.治理沟道,优化周边村庄环境

随着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利通区长期存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管护主体和责任缺失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人员到位的基础上,落实管护资金成为改革另一项有力抓手。利通区通过制定明晰的水费收缴流程,逐步对水费征收管理全过程进行规范。

五里坡扬水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办理水费收缴业务的工作人员马鑫介绍,每轮灌溉前,首先由村民用水小组向农民用水协会申报用水计划,协会按照初试水权下达水费预收通知单和配水计划,再由用水小组通过“一票到户”向用水户收缴水费并向专户上交;完成水费交纳后由协会安排灌溉时间,在按规定送水后进行结算,最后通过“一卡通”向用水户发放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

“先交费,后用水”眼下在五里坡扬水灌区已经深入人心,用水户严格遵照制度流程,实现了“以水促费,以费保水”的目标。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费收缴率由84.3%提高到98.3%,更有力地保障了供水工程正常运转和效益发挥。

随着管护资金逐步充足到位,不仅让过去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人员工资长期拖欠的情况不再发生,同时通过发放节水奖励充分调动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进一步推动协会履职尽责,在改革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除了较为传统的农民用水者协会,从2016年开始,利通区还探索了一条农田水利运行管护的市场化、专业化、物业化道路,试点组建了金银滩镇兴民水利协会联合会。联合会在承担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农田灌溉用水管理,宣传、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展试点水权交易等职责之外,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求,还提供技术咨询、农业机械、科技推广、金融等服务,初步建立了具有利通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通过试点改革,利通区不仅实现了用水的精细化,更达成了灌溉的智能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如今在利通,很难再看到长期损毁的渠道、听到为灌溉而争吵的喧闹。漫步在试点区的葱郁田间,目之所及是一座座蓝顶白墙的现代化闸阀井房排列成行,地里玉米丰硕、瓜果飘香,透露着丰收的希望。

改革无穷期,实践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水价、水权改革为核心,力推水利事业转型升级,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把利通区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引黄灌区。”谈及未来,杨汉清很有信心。

猜你喜欢
水费水价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基于实证数学规划模型的农业水价政策效应模拟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
没付水费
中国各城市水价都在涨
中国水价改革的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