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辅导员“深度辅导”的改革与创新

2017-11-14 22:28郭娜尚亿军马加名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微时代辅导员

郭娜+尚亿军+马加名

摘要:在微时代下,网络的迅速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和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开展“深度辅导”的领军者,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合理高效地开展“深度辅导”,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微时代;辅导员;网络媒介;深度辅导

现今大學生多为“90后”甚至“00后”,个性突出、思想开放、向往自由。但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性管理工作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实现“精英”教育和因材施教面临着多重困难。而大学生正处在个人成长和发展引导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因此,2009年北京教工委下发的《北京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查工作方案》首次提出“广大辅导员要开展面向全体、针对问题、科学指导、整合力量的深度辅导工作的要求,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做到因材施教”。随后“深度辅导”的理念得到了全国各高校的积极响应。但目前高校现有的辅导员队伍在人员配置上远远不够,辅导员多数时间忙于事务性的学生工作,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个性化发展的引导,为“深度辅导”的开展带来了阻力。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深度辅导”模式成为现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微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以其传播便捷、互动性强、传播主体多元、受众广泛的优势特征,迅速传播开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为现阶段的“深度辅导”工作创造了可能。

一、利用网络媒介开展“深度辅导”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大学教室和宿舍中随处可以利用的无线网络通信,以及网络媒体的丰富性、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等优势,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并逐步改变着大学生的交流和学习方式。这也使网络媒体成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渠道。高校辅导员肩负着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使命,在面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时候,需要敢于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帮助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媒介。在开展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抓住网络这个主战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方位、全覆盖,达到“深度辅导”的目的。改变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听报告和学习文件这种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避免了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常常出现的“空对空”的尴尬。

互联网上的沟通能够消除学生在面对面与辅导员交流时容易出现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更加敞开心扉,利于“深度辅导”的有效开展。同时,现代大学生喜欢通过QQ空间、微信和微博来随时记录心情和感想,网络世界中的他们个性张扬,也期待着别人的关注。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针对发现的一些情感问题或思想困惑积极进行引导,既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关爱,也让他们尽早地排解不良情绪,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早发现、早关注、早解决,掌握“深度辅导”的主动性,为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树立前瞻性,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来开展“深度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辅”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网络媒介的优势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利用网络媒介开展“深度辅导”的方法研究

利用网络媒介开展“深度辅导”,除注重交流方式和网络媒介的选择外,还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防范、疏通和引导工作。

第一,通过网络媒介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防范工作,网络媒介为“深度辅导”的开展提供了新方法。网络作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便捷的载体,也是他们发表评论、传达思想的主平台。在这里,辅导员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情感动态,还可以了解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看法,及时关注网络舆情,并对学生发表的一些不正当的言论给予干预。还可以及时洞察和解决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等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利用网络媒介开展网络谈心在大学生心理疏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谈心,辅导员可以从多个侧面了解学生情况。同时,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传统的面对面谈心反而会使其感到紧张,不利于深度交流。通过网络谈心,让学生保留了相对独立的空间,使他们更容易敞开心扉,也拉近了彼此心灵上的距离,使谈话更加生活化、朴实化。在网络平台上开办心理健康教育栏目,采用灵活生动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开展自我治疗,甚至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困扰,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隐私。此外,通过网络媒介,辅导员可以同时与多个学生进行交流,在现阶段辅导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使“深度辅导”成为了可能。

第三,辅导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利用网络媒体渗透式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地做到“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靠课堂讲授等灌输式的方式来让学生被动接受,而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的建立,开展校园论坛,开办网络公开课,利用网络环境下更加形象化、现代化的表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通过开设大学生论坛使校园网络平台不仅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而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适合学生的思想特点,使校园网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各种主题活动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使自己的道德情感、价值取向和个人品格得到升华。

三、利用网络媒介开展“深度辅导”的工作思考

网络媒介的兴起,QQ、BBS、微博以及微信的大量使用,给新时期高校“深度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网上海量的信息中必然会包含一些不良信息,污染整体的网络环境,网络有着“信息宝库”和“信息垃圾场”的双重角色。这些对目前价值观还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极易造成误导,也给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建立校园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管理制度,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成了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配备专业的网络信息监管员和督察员,做好把关工作,在入口处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将垃圾信息阻隔在外。辅导员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发布的不当言论,通过发表积极向上的言论来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网络舆论方向,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同时,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属于“填鸭式”教育,给人以枯燥刻板的印象,学生接受度低。因此,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占领主阵地的同时,应该拓展新思路,因势利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元化的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同时要辐射全校,覆盖各个平台,切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开办各种网络平台制作的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网络科技文化活动的设计中来,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将学生的思想理念应用到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中,使校园网络平台在保留主阵地的同时,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理念,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此外,辅导员自身要端正对待网络教育的态度,开辟网络,但是绝非依赖网络,要通过网络来拓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作为辅助手段,开展隐性教育,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间接地、自然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理论学习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种种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虽然方便迅捷,但常常是表面化的交流,无法长时间进行深层次的问题探讨。因此,我们要同样重视线下教育,加强面对面的思想交流,结合网络教育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在网上收集整合资料,仔细研究,做到在谈话过程中有理有据,引起共鸣,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使线下教育如虎添翼,达到新的高度。同时,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结合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和各种校庆活动开展主题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网络平台来扩大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受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合理开发利用网络平台的同时也要警惕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的问题发生。网络在带给人们便捷的交流方式的同时,网络依赖现象在大学生中表现明显,甚至影响到部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导致他們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促进网络平台建立的同时,更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宣传,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在拓展大学生个人发展空间的同时,提高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真正实现学校、网络平台、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深度辅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微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深度辅导”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应该不断创新,更新管理理念,合理利用互联网开辟新的交流渠道,开发新的网络平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媒介这把双刃剑,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卉,魏一众,赵东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深度辅导工作的思考[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4).

[2]潘姗姗.“深度辅导”长效机制构建—基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3]骆秋含.试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亚太教育,2016,(4).

[4]白艳.互联网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西部,2013,(9).

[5]张旸.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刘飞,王传辉,丁建文.对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6).

[7]甄勇.“90后”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

[8]钱莹.高校辅导员网络谈心谈话工作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微时代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