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微”时代辽宁省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管与疏导研究

2017-11-14 05:31孙茜
时代青年·视点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双微舆情辽宁省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与快速发展时期,公共事件的舆情传播相对活跃,并具有冲突多发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双微”(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逐渐凸显,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己成为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双微”时代辽宁省各级政府面对的挑战以及目前的举措,提出未来应积极建立的应急举措与机制。

关键字:“双微”网络舆情监管与疏导

“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是在各种公共事件发生后,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手段对政府应对措施以及由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态度、意见甚至情绪的总和。近五年来辽宁省各城市发生了多起因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管与疏导不到位导致的突发性公众事件发生,给本省的社会和谐与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如何积极应对“双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构建风清气正的网上与现实环境,是辽宁省政府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

一、“双微”时代辽宁省各级政府处理公共事件面临的挑战

1.“双微”时代信息发布的复杂性给政府形象塑造带来挑战

“双微”时代微博、微信甚至成了信息发布的首要平台,政府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发布者,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并可以选择接受来自不同平台的信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差异性增强,网络舆论呈现多元性。当普通民众和政府均能发声,网络舆论甚至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力时,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受到挑战,政府的正能量会被网络的负能量挑战,一个无心之失就可能引发无法想象的灾难。

2.“双微”时代信息发布的草根性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挑战

“双微”时代人人可做信息发布者,信息发布的草根性显而易见,诱发社会犯罪率大幅度上升。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通常两种手段,一种是直接犯罪,例如网络传销、网络诈骗等等,另一种是间接犯罪,即将网络作为犯罪的手段,例如网络散布反动信息,暴恐思想等。辽宁省流动人口基数大,网络犯罪率大幅度攀升,据统计,辽宁省公安厅2016年6月查出全省较大规模网络犯罪23起,可见草根性引发的网络犯罪率攀升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双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给政府公共事件危机应对带来挑战

微信、微博传播速度极快,一分钟甚至近百万条信息,这种即时性既能使公共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得到应对也容易成为公共安全的潜在风险和矛盾激发点,由于传播迅速,个别现象也可能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激发社会矛盾。例如,2016年大连某区流传学校周边城管暴打大学生的视频,据查证为不法分子伪造,但在当时引发该区某高校大学生群体聚集事件。

二、辽宁省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管与疏导的重要性与现状

1.辽宁省需要和谐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助力全省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

辽宁省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紧抓时代机遇大力进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各级政府大刀阔斧的实施经济与社会改革措施,一方面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切实的收益,大幅度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一方面一些没有做好信息公开的举措也使人民群众对政府产生了误解,导致了舆论安全隐患。《2016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分析各省份政府网络舆情处理压力,认定辽宁省舆情应对与疏导的机制不够完善,压力巨大程度在全国排进前10。由此可见,我省在全民合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公共事件的舆情疏导与应对,要监控与管理好“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多倾听群众心声,减少网上负面情绪对安全生产与稳定的影响,最终营造科学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为“和谐辽宁”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2.民众对公共事件舆情危机的知情需求与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不符

由于我省处在东三省的最南端,经济社会发展优于东北其他两省,加之我省毗邻日本、韩国,多方文化对辽宁人有着广泛的影响,辽宁人对各类信息需求巨大,特别是近年来每有公共事件,异域网络平台、别有用心的网络大V的曲解使广大群众更加渴望对公共事件政府的解读和应对举措。然而,差强人意的是,大部分政府政务平台应对公共事件舆情的速度缓慢,信息公开的程度不够。2015年大连市新港输油管爆炸起火事件,从事件开始有大V在网络发声到网络负面情绪爆发最终导致大连部分地区民众小规模聚集抗议,政府官方微信、微博均未作出回应,只是在现实社会中对聚众民众进行了疏导。值得欣慰的是,2017年8月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催化装置发生火灾事故。个别网民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造谣传谣,产生恶劣影响。警方连夜查处谣言信息发布者并第一时间发布调查结果化危机于无形。

3.辽宁省现有的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欠佳

2009年,辽宁省政府发布了《辽宁省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与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对应急预案的整体框架有了明晰的框架但是没有具体的措施。目前,辽宁省各级政府的网络舆情监管与疏导机制建设与广大群众的期待有较大差距。2016年辽宁省政府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结合该通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舆情危机应对,健全机制,并将网络舆情危机化解水平纳入政府政务考核体系适时进行督查。

三、“双微”时代辽宁省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管与疏导的应对建议

1.确定以政府主导的舆情引导体系

大部分网民愿意接受权威,有说服力的信息,政府在公共事件发生时应第一时间应对,发布主流权威信息把控社会舆论,围绕该事件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权威媒体上组织专家论证,解惑,以避免不实舆论在网上扩散。政府还应该充分发挥官微、官博的作用,加强对以上传播载体建设,使其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2.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全面掌握舆情动态

所谓网络舆情预警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化解和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必要、有效行动。”对公共事件的舆情管理当务之急是建立对网络舆情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的24小时监测,这样才能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控部门,配备专门人员,24小时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管并定期分析、研判上报主管部门,以便出现突发事件时政府能第一时间进行应对。

3.建立全面的网络舆情应急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当公共事件形成网络舆情时,政府应当具有第一时间进行回应的能力,能够有专门的新闻发言人或权威人员发声,传播正面言论与群众平等透明对话。所以全省各级政府均应建立完善网络信息发布制度,在危险言论刚露出苗头时就将谣言止于公开。还应建立网络舆情应急联动机制,各相关部门定期通报监控到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如舆情突然爆发,各相关部门能够抽调专门人力、物力排解危机。

总之,“双微”时代给辽宁省各级各地政府公共事件舆情监管与疏导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辽宁省地方政府的舆情监管与应对还存在缺乏相应的传播与应对技巧,利用新的信息方式引导舆情的手段不够成熟等问题,下一步应该因地制宜、创新策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孙茜(1982———)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众传播学;本课题基金项目:2017年度辽宁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双微”时代辽宁省公共事件網络舆情危机管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lslktgn—017);2014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形势下辽宁省地方政府网络监管与疏导研究———以大连市为例”(项目编号:L14BZZ002)

参考资料:

1.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6).

2.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6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

4.龚俊鹏.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4)

5.雷险平.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微舆情辽宁省
“双微”教学法在除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突发事件中政务“双微”联动传播的困境及应对
基于“双微”平台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构建
舆情
舆情
舆情
基础有机化学“双微”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