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7-11-14 17:05蒋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涪陵区重庆市发展现状

蒋波

摘要 介绍了重庆市涪陵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涪陵区食用菌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建议;重庆市;涪陵区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072-02

食用菌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食用菌种类繁多,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风味,而且多数具有食疗价值,素有“素中荤”和“植物蛋白的顶峰”的美誉,深得消费者青睐。近十几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已成为继粮、果、菜之后的第六大种植产业[1],已然成为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2]。食用菌产业虽然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其生产较为灵活,不与粮食、瓜果等生产争地、争时,而且还能够吸收大量农村剩余或弱势劳动力就业,其综合收益是粮食作物的4~5倍,是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新兴特色产业[3]。

1 产业发展现状

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东部,常年平均气温18.1 ℃,年均降水量为1 072 mm,无霜期317 d,日照时数1 248 h,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适合多种食用菌的栽培。涪陵区食用菌栽培范围分布较广,基本上24个乡镇(街道)都有栽培,食用菌品种也较为丰富,主要有平菇、金针菇、香菇、大球盖菇等,秀珍菇、茶树菇、木耳等也有少量栽培。近年来,少数生产者开始引进一些中高端食用菌品种,譬如南沱镇利用竹笋产业引进竹荪进行林下栽培,大木乡引进猴头菇、玉黄菇、灵芝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2016年全区食用菌产量逾8 000 t,产值达3 500万元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速度缓慢,科技人才缺乏

自从涪陵区发展食用菌产业以来,一直未将其纳入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未作出具体规划,财政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任由其自然发展、自生自灭。因此,涪陵区食用菌产业发展速度、规模与周边其他区(县)相比相对滞后。加之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对食用菌生产者缺少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无法对食用菌生产进行有效指导,进一步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2.2 生产者科技水平较低,对市场认识不足

大多数食用菌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倚重常年生产中累积的经验而习惯性沿袭原有的栽培模式,对新技术、新设备接受能力较差。注重通过产量换取效益,对市场变动和产业发展前景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生产与市场严重脱节,往往是效益好时“一轰而上”,效益差时“一轰而下”。

2.3 基地分散,基础设施差

涪陵区食用菌种植户数量众多,但是较为分散,大多数仍以家庭小作坊式生产为主,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条件较简陋。大部分基地无冷库、冻库等降温设施,作业便道、排水沟渠、水池、锅炉、灭菌灶等配套设施设备不齐全。绝大多数生产者仍是以竹木结构的中小棚进行栽培生产,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基础设施的落后致使栽培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简单粗放,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污染率高,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弱,抗市场风险能力严重不足。

2.4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意识差

大多数食用菌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甚至有些根本没有此意识。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和产量,滥用农药和原辅材料,甚至使用禁用品的情况屡禁不止。此外,食用菌农残检测、监管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不大。为了节约成本,部分生产者将栽培结束后的废料、菌渣、污染的菌袋菌包等随意丢弃而不进行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废料滋生的杂菌、菌蚊、菌蝇等害虫大量繁殖,对生产场地也造成污染。菇农一方面为了控制病虫害蔓延使用更多的农药,另一方面又不注重废料等的处理,形成恶性循环。

2.5 产业链较短

目前,涪陵区食用菌生产者大多数采取鲜菌销售,少数能进行冷库保鲜、烘干加工,几乎没有专门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将食用菌产业与政府扶贫政策相对接,采取项目的形式,政府补助部分资金,筛选部分规模相对较大、发展潜力较大的生产者,帮助其配套标准化、专业化的基础设施设备,助其完成技术改造,以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政府投入可分年逐步实施,与业主自筹资金相结合,逐步实施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逐步实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3.2 提升食用菌生产者专业知识,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政府部门强化行政干预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技术推广队伍。通过专题培训班、广播、宣传单以及组织食用菌生产者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食用菌种植者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3.3 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政府层面,组织全区食用菌生产者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生产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关部门制定食用菌生产中投入品使用规程,鼓励生产者应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等控制病虫害,指导生产者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大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3.4 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

一是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食用菌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食用菌产业与涪陵区打造的高山避暑旅游相結合,依托大木乡的重庆市涪峰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现有资源,建成一个集食用菌科普教育、避暑度假、休闲养生、食用菌特色餐饮、食用菌文化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将产区变成景区、将生产车间变公园、将产品变成礼品。二是努力开拓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利用涪陵区榨菜产业的发展优势,利用众多的榨菜加工企业,利用食用菌的营养保健功能以及其特殊的风味,将食用菌加工为保健食品、风味食品等,最大程度地提高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

3.5 推广菌渣综合利用技术,保护环境

食用菌生长并未完全利用菌渣中的营养成分。因此,菌渣可以在二次食用菌栽培中继续应用。涪陵区已有部分生产者利用黑木耳菌渣替代木屑栽培平菇和秀珍菇,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提高产量。菌渣中含有大量培养基质,可以作为发酵底物生产沼气,晒干后还可作为食用菌菌袋灭菌的燃料。菌渣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低分子糖类等物质,可以用作有机肥。研究表明,施用发酵的食用菌废渣,土壤团粒结构和容重等得到良好改变,农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得到增强,农产品口感更好[4-5]。

4 参考文献

[1] 刘士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研究动态[J].中国食用菌,2009,28(1):60-61.

[2] 孙国琴,郭九峰.食用菌产业是发展新农村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J].北方经济,2006(7):71-72.

[3] 朱家明,高艳波,丁才夫.恩施州烟叶生产设施综合利用发展食用菌的实践及思考[J].食用菌,2011(3):5-7.

[4] 王莹,马宏伟.食用菌废渣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J].吉林农业,2013(1):59-60.

[5] 王建忠.平菇菌糠生物有机肥在保护地番茄上的应用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62-1764.endprint

猜你喜欢
涪陵区重庆市发展现状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