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在水稻田间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11-14 07:12简霜泉周芬彭芬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二化螟水稻

简霜泉+周芬+彭芬根

摘要 本试验选取二化螟性诱监测器监测在水稻田间从秧苗到成熟期间的雄性二化螟成虫的数量变化,通过雄性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生育期间的数量变化反映整个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田间的数量变化,并将试验结果与二化螟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田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在水稻田间安装方便,监测效果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相当,且具有预测时间提早的优点。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性诱监测;测报灯监测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102-01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上主要的钻蛀害虫,其危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尤其虫害暴发时,在水稻田间苗期和分蘖期造成大量枯梢,防治难,导致大量植株死苗;在孕穗期及之后危害时造成水稻大量枯穗,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甚至影响大米的品质。

目前,国内很多地区将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应用到水稻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4]。性诱监测器的田间应用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性诱剂存在地理区系差异[5],不同地区的同种害虫其性信息素组分会略有差异[6-10],因而不同来源的性诱剂对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的引诱效果可能不尽相同[3,11-13]。

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在水稻上的运用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14],特别是在部分交通不便的山区,更显现出性诱监测器的方便性。本试验以标准化二化螟性诱监测技术简化了田间二化螟测报工作[5,15],丰富了弱光性害虫监测手段,为水稻二化螟监测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二化螟诱芯(诱芯类型为毛细管型,蓝色,重约0.5 g),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干式诱捕器),属飞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二化螟自动虫情测报灯,由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供试水稻品种为株两优189。

1.2 试验方法

1.2.1 二化螟性诱监测器监测方法。试验地点设于江西省宜春袁州区彬江镇二化螟常发地区,选取栽种早稻、晚稻的田块,面积3 hm2左右,试验时间为2016年4月中旬至8月底,即水稻二化螟成虫发生时期。在每块田间悬挂3个干式诱捕器,呈“品”字形或者直线形挂放。诱捕器之间隔20 m,底部距离水稻冠层20~30 cm,诱捕器内按设计要求安放二化螟诱芯,诱芯每隔30 d更换1次,试验不设空白对照,每天9:00—10:00调查记录1次3个诱捕器内二化螟成虫数,同时记录试验期间天气及温度情况。

1.2.2 二化螟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方法。试验地点设于江西省宜春袁州区彬江镇二化螟常发地区,面积2 hm2,监测时间为2016年4—10月。水稻生育期间晚上自动开灯,早晨自动关灯,自动更换落虫袋,2~3 d记录1次每日诱虫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4月中旬诱捕到的雄性二化螟虫量最多,每日的诱虫量最高达到56头;第2次二化螟诱虫高峰在5月底至6月初,每日最高诱虫数量为22头;第3次诱虫高峰在7月底至8月初,每日最高诱虫量为22头。第1次虫量高峰和第2次虫量高峰持续时间较长,第3次虫量高峰持续时间较短。出现3次高峰,代表了二化螟的生育世代,这与水稻二化螟在江西省生育世代为3.0~3.5代相符。

从图2可以看出,二化螟虫量也有3次高峰,第1次高峰时间是4月20日左右,最大数量320头;第2次高峰时间在7月1日左右,最大数量20头;第3次高峰时间在8 月15日左右,最大数量18头。

比较图1、2可以看出,二化螟性诱监测器的雄性二化螟数量变化规律基本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的二化螟数量变化规律一致,而二化螟性诱监测器监测的雄虫高峰时间比自动虫情测报灯下监测到的二化螟虫量高峰时间早5~8 d。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在水稻田间的监测效果和自动虫情测报灯在水稻田间的监测效果相当,也能反映水稻田间二化螟生育变化情况,可起到监测水稻田间二化螟虫情变化的作用,进而做出二化螟防治预报。二化螟性诱监测器雄虫虫量高峰出现时间较自动虫情测报灯二化螟虫量高峰出现时间早5~8 d,这给二化螟虫情测报及防治更多的准备时间,有利于二化螟田间防治。

二化螟性诱监测器比自动虫情测报灯安装简便,无需大型基础设施,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特别是交通不便的山区,可操作性好,田间随处可安装,灵活多变。性诱监测器的缺点是人工耗时更多,每天都要记录诱虫数量,且诱虫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改进。此外,诱芯的药力持续性和诱捕器的悬挂高度等尚需进一步开展田间试验,以提高性诱监测的准确性。

4 参考文献

[1] 黄志农,徐志德,文吉辉,等.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及诱控效果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10):64-69.

[2] 石海英,张俊艳.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治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50(5):940-942.

[3] 姜海平,阚李斌,陈迎春,等.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0(5):161-162.

[4] 苏建伟,宣维健,盛承发,等.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水稻科学,2003,17(2):171-174.

[5] 黄勇平,沈君辉,王淑芬,等.昆虫性信息素变异研究的进展[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8,18(4):88-95.

[6] 孙俊铭,王红托,韦刚,等.斜纹夜蛾性诱剂三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J].昆虫知识,2008,45(6):972-975.

[7] 王红托,宣维健,何广全,等.二种小菜蛾性诱剂诱芯田间诱蛾效果比较[J].昆虫知识,2008,45(5):806-807.

[8] 胡代花,杨晓伟,韩鼎,等.不同性诱剂对陕南水稻三大害虫引诱效果比较 [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7):119-121.

[9] 阿地力·沙塔尔,陶万强,张新平,等.5种引诱剂田间诱捕苹果蠹蛾效果比较[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3):203-206.

[10] 孟宪佐.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J].昆虫知识,2000,37(2):75-84.

[11] 张涛,赵江华,冯俊涛,等.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救赎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5):167-171.

[12] 王晖,王清文,张勇,等.汉中市水稻主要害虫综合防治配套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6):205-206.

[13] 胡代花,冯俊涛,杨晓伟,等.大豆食心虫信息素多元组分诱芯的田间引诱活性[J].农药学学报,2014,16(1):29-34.

[14] 陈炳旭,陆恒,懂易之,等.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捕效果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0,32(3):419-422.

[15] 张新平,岳朝阳,刘爱华,等.不同诱捕方法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蟲的诱捕效果[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306-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化螟水稻
6%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缓释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研究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二化螟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浅谈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武穴市二化螟发生现状及绿色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