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

2017-11-14 13:58熊帮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稻瘟病综合防治

熊帮军

摘要 水稻是郎溪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一旦感染稻瘟病,就会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本文分析了稻瘟病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减轻病害损失,保障水稻生产。

关键词 稻瘟病;流行原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113-02

郎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全县国土面积1 104.8 km2,其中耕地面积为38 000 hm2,地貌比较复杂,由平原、岗地、丘陵和低山构成,生态类型多样,全县共有水稻种植面积2.706万hm2,水稻种类丰富,是我国优质水稻产地之一。稻瘟病作为危害水稻生长生产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郎溪县水稻生产,通常会造成减产15%,严重时会造成减产45%,甚者绝收,对农民的经济收入产生直接影响,也导致农民继续种地的积极性大大降低。通过2个多月的系统检测、调查和每2周进行1次的普查,对郎溪县稻瘟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了具体防治措施,阐述如下。

1 稻瘟病流行原因

1.1 品种影响

1.1.1 品种抗病性差。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郎溪县稻瘟病多发于种植多年的水稻品种,通常具有品种老化、抗性减弱等问题,中稻大多是新两优6号、1998、丰两优香1号等,上述品种如若连续种植4年以上,品种抗性也随之减弱,从而大大提升稻瘟病的发病概率,稻瘟病可对其产生较强的影响。

1.1.2 品种多、乱、杂。近年来,水稻种子种类繁多,2012年郎溪县销售水稻品种多达60种以上,其品质参差不齐,存在多、乱、杂问题,致使农户无法正确选取种植品种,甚至导致农技人员也无法分辨。

1.1.3 盲目引种。通常情况下,农户一味追求高产量的新品种,很多品种引用之前未在当地进行试验示范,存在很大的抗病风险。因为郎溪县是稻瘟病的高发地区,如所引用品种的抗性较差,加之适宜的气候条件,很容易造成稻瘟病的大范围流行,给农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据调查,朗溪县单季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约占40%。

1.1.4 大面积种植单一感病品种。根据近年来稻瘟病发病情况统计数据,家庭农场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区,发病率较高。

1.2 气候及环境影响

1.2.1 气候适宜。稻瘟病发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分别为25~28 ℃、90%以上,当环境温湿度达到上述条件时,稻瘟病将很容易发生及传播,并产生很强的侵染力,对水稻植株进行侵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6—8月是郎溪县稻瘟病的高发时期。分析其原因,6月正处梅雨季节,湿度大、温度相对适中,给稻瘟病的发生与传播创造了适宜条件;7—8月,虽然当地温度较高,但部分山区日照相对较少、温差较大,局部存在雾多露重现象,非常适合穗颈瘟的发展流行[2]。

1.2.2 菌源充足。近几年稻瘟病在郎溪县部分感病品种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加上前期部分品种叶瘟发生偏重,为后期穗颈瘟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菌源条件[3]。2013年8月 26 日郎溪县植保站田间调查,平均病叶率为3.8%,最高田病叶率为19%。

1.3 肥水管理不科学

施肥和灌水会影响水稻的抗病性和田间小气候。农户在施肥上凡偏施、迟施氮肥,不施或少施磷钾肥,造成稻株前期旺长、后期贪青的稻田,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在管水上存在长期积水、灌深水、串灌冷水以及烤田不当或孕穗期缺水干旱的田块,从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并且降低其抗病能力,利于病害的发生[4]。

1.4 化学防治不合理

一是农民对病害缺乏预防意识,不发病不用药,待用药时为时已晚;二是防治不及时,对发病症状缺乏认知,通常在發病后期才施药治疗,致使防治效果差,病害损失大;三是由于市场上农药种类混杂,导致农民容易选用药效差的药剂,严重影响病害防治效果;四是在施药方面不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容易造成药剂浪费,并造成药物污染;五是随着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农村的多是妇女、老人、儿童,其文化程度较低,对用药缺乏科学认识。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通过农艺措施预防病虫害

2.1.1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随着稻瘟病的演变,菌群生理环境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应当适时对种植品种更新换代,以提升抗病能力。

2.1.2 消灭菌源。对于带病稻草,应当及时进行处理,严禁回田或堆放于田间,也不能用于搭棚、扎秧,以免菌源传播扩散。

2.1.3 种子消毒方法。为了降低稻瘟病的发病概率,可以通过药剂浸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5%施保克乳油 5 0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或25%保鲜克乳油3 000倍液浸种。

2.1.4 调整种植结构。通过调整种植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水稻抗病虫能力。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实施轮作,具体可通过瓜—稻模式、烟—稻模式进行优化调整。

2.1.5 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做到科学合理地管理肥水,在施肥方面,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并控制好具体用量与施用时间;在水分管理方面,不宜采用深水漫灌,应适当烤田,控制田间湿度,进而提升根系活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2 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

植保部门应每年从水稻育秧时就开始调查稻瘟病的发生情况。每周系统调查1次、每月普查2次(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要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破口期等敏感生育阶段加大对郎溪县各乡镇的普查力度。发现病害后应及时发布病虫情报,让农户可以及时防治,以防止病害蔓延。

2.3 选择针对性的药剂适期开展病虫害防治

苗瘟、叶瘟防治关键是掌握发病初期。6月至7月下旬,要经常深入田间检查病情,如田间发现病斑特别是急性病斑,并且水稻叶色浓绿疯长、天气阴雨连绵,则发病中心要连续用药,应喷药防治2次以上,直到病情得到控制。对于穗颈瘟来说,预防十分关键。可通过在孕穗末期到刚抽穗期喷施药剂进行有效预防,如遇阴雨天气,也可在齐穗期再补喷1次药剂。喷药应尽量避开中午时段,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以免影响水稻授粉。防治效果比较好的药剂包括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32.5%阿米妙收、2%春雷霉素、40%稻瘟灵、75%三环唑等。

3 参考文献

[1] 叶显亮,袁华义.稻瘟病流行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221

[2] 赵清,邵振润.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73

[3] 王国筱,刘光胜.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汉中科技,2009(5):22.

[4] 温小红,谢明杰,姜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13(3):190-195.endprint

猜你喜欢
稻瘟病综合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论北方地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技术
浅析水稻稻瘟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探讨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技术应用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