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高原鼢鼠危险性分析

2017-11-14 22:51陈生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陈生海

摘要 高原鼢鼠是湟源县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在取食过程中挖掘洞道,破坏、取食苗木根系,造成了幼林地苗木枯死,是导致造林失败的关键因素。为加强对湟源县高原鼢鼠的管理,有效控制其危害,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高原鼢鼠在湟源县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认为高原鼢鼠在湟源县属于低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

关键词 高原鼢鼠;发生情况;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青海湟源

中图分类号 S43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125-02

1 研究背景

1.1 生物学特性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lleyi)隶属啮齿目鼹形鼠科[1]。其长年生活于地下,视力严重退化,俗称“瞎老鼠”,是湟源县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分布于海拔2 800~4 300 m的耕地、草滩、退耕還林地、幼林地和阳坡草场,是靠啃食草根、茎、苗木根系为生的一种鼠种[2]。

高原鼢鼠成鼠体长190~250 cm,一般雄性大于雌性,体形圆桶状,体重达260 g以上,最重者达490 g;尾巴较短,仅3.5~6.0 cm,覆以浓密的短毛;背部被毛柔软、丰厚并有丝光,毛色淡褐,毛尖略染锈红色;前肢粗壮强劲,掌部宽扁,指爪发达而锐利,均是挖掘洞穴的有力工具。

高原鼢鼠每年有2次活动高峰,即春季4—5月、秋季9—10月。5月为繁殖高峰期,平均每胎2~4只,最多可达7~8只。该鼠有见风见光堵洞的习性,冬季活动很少,一天之内早、晚活动频繁,雨后更活跃。

1.2 发生及防治情况

高原鼢鼠是湟源县本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8 666.67 hm2,主要发生于近年栽植的高标准造林地、退耕还林地等未成林地。

通过系统观测,高原鼢鼠春季4—5月,觅食活动加强,同时进行交配繁殖,秋季9—10月开始大量储备冬季食物,其活动非常频繁,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有效降低鼠口密度,减小其对林木的危害,西宁市抓住有利时期进行防治,每年防治面积逾2万hm2。防治方法有利用地箭人工捕捉,招引鹰、臭鼬等天敌捕食,开挖防鼠沟等。由于连续多年的防治,防治效果明显,林木被害株率控制在10%以下,其发生程度以轻至中度为主。

2 风险评估

2.1 分布和管理

2.1.1 分布情况。国内分布于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青海省内分布于西宁市(包括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县)、平安县、乐都县、民和县、互助县、化隆县、共和县等地。

2.1.2 目前采取的控制措施。①监测措施。加强对高原鼢鼠的监测工作,针对高原鼢鼠的发生范围、发生程度进行专项调查,并且已经设立高原鼢鼠的固定观测标准地,对高原鼢鼠进行系统观测,为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②防治措施。利用地箭人工捕捉,招引鹰、臭鼬等天敌防治,开挖防鼠沟等物理防治措施。

2.2 扩散蔓延的可能性

2.2.1 寄主植物及其分布。高原鼢鼠取食各种杂草的根、茎及多种林木根系,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原鼢鼠喜食油松、沙棘、榆树、桦树、落叶松等苗木根系。在取食过程中,通过挖掘洞道、啃食林木根系,对各类林地造成危害。其在西宁市的寄主面积逾28.67万hm2,其中市本级1.4万hm2、大通县12.05万hm2、湟源县5.1万hm2、湟中县10.25万hm2。

2.2.2 在全国的适生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分析。高原鼢鼠是湟源县本地林业有害生物,其适生性、抗逆性较强,并且繁殖能力强,平均每胎2~4只,最多达7~8只。高原鼢鼠长年生活于地下,受天敌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

2.2.3 传播渠道(包括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高原鼢鼠长年生活于地下,其传播靠自然扩散,无法依靠随苗木调运等人为因素完成传播。因此,高原鼢鼠的自然扩散能力不强。

2.3 天敌分布情况及制约能力

高原鼢鼠的天敌有狐狸、黄鼬、臭鼬、蛇、鹰等。然而,高原鼢鼠长年生活于地下,天敌对其数量的影响较小。

2.4 对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影响

2.4.1 在国内的危害情况。高原鼢鼠在国内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其主要分布于海拔2 800~4 300 m的耕地、草滩、阳坡草场,在退耕还林地等幼林地内的分布相对较少,对林木的危害以轻至中度危害为主。

2.4.2 潜在的经济影响。高原鼢鼠是湟源县本地的一种林业有害生物,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林地各类植物生长茂盛,林木生长健康,高原鼢鼠食物丰富。因此,对林木的危害几率逐渐下降。另外,受臭鼬等天敌及人工捕捉因素的影响,虽然其年发生面积逾4万hm2,但突发造成灾害的几率较小。

2.4.3 非经济方面的潜在影响。高原鼢鼠取食各种杂草的根、茎及多种林木的根系,寄主分布范围广泛。高原鼢鼠挖掘洞道、取食活动等易造成地表植物枯死,在危害严重的地区,土球分布星罗棋布,洞道纵横交错。在草原高原鼢鼠发生严重的区域造成了“黑土滩”,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等严重后果,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高原鼢鼠对非经济方面(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潜在影响较大[3-4]。

2.5 铲除的难度

高原鼢鼠在当地分布范围广泛,由于其长年生活于地下,天敌对其影响较小,人工捕捉数量有限,不易铲除。

2.6 定量评估

根据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将高原鼢鼠的上述定性分析指标作为评判指标赋分,结果见表1。按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计算公式,分别进行各项评判(Pi)和R值的计算:

云杉大灰象对湟源县林业风险性综合评价值R为:

根据以上分析,参照我国其他有害生物的危险性综合评价标准,将危险程度分为4级,其中R值2.5~3.0为特别危险,2.0~2.4为高度危险,1.5~1.9为中度危险,1.0~1.4为低度危险。高原鼢鼠危险性R值为0.99,在湟源县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3 风险管理

通过对高原鼢鼠的危险性综合分析,虽然在湟源县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但其分布范围广泛、发生面积较大(年均发生面积达4万hm2),寄主植物种类繁多,依然对湟源县的林业资源安全构成威胁,是当地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目前仍然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一是加强监测工作。针对高原鼢鼠的发生范围、发生程度进行专项调查,设立高原鼢鼠的固定观测标准地,对高原鼢鼠进行系统观测,为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防治工作。加大对高原鼢鼠的防治力度及资金投入,努力将其对林木的危害控制在较低水平。三是加强防治科研工作。市、县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森防业务技术骨干,研究高原鼢鼠防治的新方法、新措施,增加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措施的比重,使高原鼢鼠防治工作向持续、高效方向发展。

4 结论

通过对高原鼢鼠危险性的定量分析,表明高原鼢鼠在湟源县属于低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但是其分布范围广泛、发生面积较大,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对当地林木资源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全县需要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5 参考文献

[1] 于春梅.湟源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图册[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5.

[2] 王权业,张堰铭,魏万红.高原鼢鼠食性的研究[J].兽类学报,2000,20(3):193-199.

[3] 周建伟,花立民,左松涛,等.高原鼢鼠栖息地的选择[J].草业科学,2013,30(4):647-653.

[4] 张军,葛庆征,张卫国,等.植被性状与高原鼢鼠栖息地适合度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1,28(5):836-840.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