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方法探讨

2017-11-14 12:54连瑛邬奇峰齐琳王明湖姚锴祺刘桂良董爱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

连瑛++邬奇峰++齐琳++王明湖++姚锴祺++刘桂良++董爱平

摘要 农业产业标准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宁波市奉化绿色食品原料(雷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剖析和总结,对宁波市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雷笋;浙江宁波;奉化区

中图分类号 S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268-02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of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efficiency,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food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base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work.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iza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green food raw material base in Ningbo City,it had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Ningbo C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green food raw material base;thunderbird;Ningbo Zhejiang;Fenghua District

農业产业标准化是一个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对农业的经济、科学技术、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其需要在前期根据发展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标准,以便日后的顺利推行,使农业生产活动更加具有目标性[1]。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的规模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2]。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承担着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优质原料的任务,是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内容。

截至目前,宁波市共有绿色食品153个,监测面积8 413.33 hm2,产量14.50万t;其中奉化绿色食品原料(雷笋)标准化生产基地2 666.67 hm2。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建设和保持,对宁波市雷笋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雷笋产业的经营带动、产业链的衍生等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图1可知,近几年来,宁波市林业产品的产值在稳步增长,林业产品占农林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在2011—2014年间有回落后急速增长的过程[3]。从图2可知,宁波市农林渔业总产值又以余姚市和奉化区居前[4],奉化区森林覆盖率66%,是雷笋发展的优势区域。雷笋学名雷竹笋,又名雷公笋、早园笋、雷笋,是春笋市场上最早上市的笋种。原产地主要在浙江省的临安、余杭、德清、奉化一带,宁波奉化区是主要产地之一。雷笋含有粗蛋白、脂肪、可溶性糖类、纤维素等。所含的纤维素能有效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健康,可以预防肠癌。雷笋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脂肪含量仅为0.52%,是一种健康美味的农产品。雷笋产量在37.5~52.5 t/hm2之间,以鲜笋、笋罐头和笋干作为商品进入市场。雷竹具有产量高、成林快、出笋早、笋味鲜、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1 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概况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要求实施生产与管理,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基地管理体系,具有一定规模,并经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批准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

绿色食品雷笋是指产地环境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生产过程中农药和肥料使用以及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病原微生物等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规定,并经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雷笋或审核批准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内产出的雷笋。

绿色食品雷笋生产需达到的标准:环境要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技术条件》(NY/T 391—2013)、产品要满足《绿色食品 笋及笋制品》(NY/T 1048—2012)、包装材料和包装标签标识要满足《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T 658—2002)、《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NY/T 1056—2006)、投入品要满足《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13)。

2 奉化区及其原料基地概况

宁波市奉化区,地处东海之滨,全市陆地面积1 253 km2,海域面积96 km2,地貌构成为“六山一水三分田”,森林覆盖率66%。是发展雷笋的优势区域,现在已初具规模。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3 ℃,年平均降雨量1 500 mm,年日照时数1 836 h,全年无霜期232 d。

奉化绿色食品原料(雷笋)标准化生产基地位于溪口镇行政区域内,基地地形为丘陵坡地,海拔250 m以下,出现西高东低的走势。基地所在森林覆盖率74.3%。土壤主要为砂质壤土,肥力较高。区域内无工业企业和其他污染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基地面积为2 666.67 hm2,农户数量为2 074户,2010年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溪口镇班溪、徐江岸、岩头等村,雷笋的销售以鲜售和加工相结合,以鲜售为主,主要销往上海、苏州、宁波等地,占销售总量的65%,同时还进入了华联、欧尚、易初莲花等国内大型超市。2016年雷笋总产量为4.5万t,产值达3.9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4%,占溪口镇农业总产值的45%。雷笋已经成为溪口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

3 奉化区原料基地创建和保持措施

3.1 标准化管理模式

在奉化区农林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镇农业副镇长为基地建设负责人,村委会为单元负责人,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市、镇、村签订责任书。整合镇农业特色办、科协、成人学校、惠农服务站、竹笋专业合作社、农资公司服务资源。保留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物料原始凭证票据和记录文件,加强标准化档案记录,各类记录至少保存5年,实现优良品种、生产操作技术、农业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田间管理、产品收购的绿色食品“五统一”。

3.2 标准化生产技术

集中连片、合理规划、规模发展,依托“星火计划”“金桥工程”“全国农技推广实验县”项目,总结出适地嫩竹移栽、科学施肥、砻糠覆盖增温3项雷笋生产新技术,制定《溪口雷笋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高产高效组织农民生产。以基地中的奉化市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为例,利用陈砻糠技术的竹园,可节约成本4.5万~7.5万元/hm2。2015—2017年期间,砻糠雷笋533.33 hm2和大地雷笋2 333.33 hm2的净产值均有提升,但砻糠雷笋价格远高于大地雷笋,由于高档市场价格饱和,砻糠雷笋产值增长速度低于大地雷笋(表1、2)。

3.3 政策引导

政府补贴20%资金用于购买复合肥,对基地创建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村、镇给予项目投入资金20%的补助等。设立了镇农民培训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和测土配方实验室,配备相关仪器设备并打造了130 m3的农产品保鲜库。建设竹园的机耕路3.7 km,治理山塘水库3座。

3.4 宣传引导

在基地旁沿公路设立奉化绿色食品原料(雷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型标识牌10块,标明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药名称,规范农事行为。通过电视媒体风景区电视台、《溪口时讯》“科技桥”栏目播出;送科技下鄉发放宣传手册、现场技术指导和接受笋农咨询等形式,推广标准化管理和生产技术;把农技专家请到田间地头,传授生产技术及绿色食品相关管理知识,采用“首席专家—责任农技员—科技示范户”三级服务方式。

3.5 证后监管

加强执法力度,联合县级的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基地内生产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自觉接受农业部门、工商贸易部门对产品的巡查。

3.6 产销结合

“货不愁卖,好不愁价”,雷笋年前三连涨,年后三连跌,春节期间上市的雷笋,售价达到40元/kg左右。先进的生产技术,特别是砻糠覆盖后提前出笋,抓住了市场动向,大大增强了雷笋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推出油焖笋、清洁笋、霉干菜、羊尾笋等加工产品,提高了商品经济附加值。

3.7 农业综合体

全镇有农家山庄9家、农家客栈24家,推出配套“雷竹百里长廊”“百笋宴”等活动,并建造了竹园牌楼、休闲亭等。

4 结语

借鉴奉化绿色食品原料(雷笋)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经验和做法,农业标准化产业发展,要做到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和生产模式;实现集约化区域化生产和销售;加强宣传和培训,包括加强对管理者的安全生产观念的更新以及对生产技术人员的技术更新,建立一支懂技术、知管理的农业专业化队伍;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投入品安全规范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产销结合,从田头到商户的统一配送;企业和社员形成合力,成为利益共同体,使生产更加稳定可靠。

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产前政策引导、宣传导向;产中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后监管、产销结合、农业综合体,其可以带动辐射周边更多的农户进行高效的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安全生产,促进就业,使农业标准化步入正轨,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5 参考文献

[1] 施磷.农业产业标准化发展的策略研究.[J].吉林农业,2012(4):20.

[2] 张勤,闫晓明,任旭东,等.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3):33-36.

[3] 宁波市统计局.宁波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 陆银辉.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以余姚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实证考察为基础[J].三江论坛,2011(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