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现状及对策

2017-11-14 13:14徐耀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对策

徐耀辉

摘要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所在。海门市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问题出现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启动也早。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疏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准培育的对策,为各地新型职业精准培育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现状;对策;江苏海门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282-02

Abstract Accelerating precise cultivation of new-type vocational farmers is the key to deepen rural reform,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and crack down on the problem of "who will farm".Haimen City is located in developed coastal areas,problems such as farmers aging,agricultural sideline production arose earlier,cultivation of new-type vocational farmers started earlier.Through the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new-type vocat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ecise cultivation were put forward,and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new-type vocat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was provided.

Key words new-type vocational farmers;precise cultivation;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Haimen Jiangsu

海門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面积1 149 km2,户籍人口100.1万人,下辖3个街道,9个镇,298个村(居)委会。因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高、城镇化进程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较早。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海门市通过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步形成,也为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2013年以来,举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17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 382人;举办农业信息技能培训班28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15人;举办农业生产服务与管理人员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528人;举办农民创业培训班8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64人;举办家庭农场主培训班8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59人;举办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6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37人;举办农广校学历教育函授中专班3 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3人;农业高等院校联办学历教育函授大专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6人。截至2016年底,海门市农业从业人员数为11.57万人,已接受各类型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为4.1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35.4%[1]。

2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优化了新型职业农民结构

文化程度上,大专及以上占比12.2%,高中(含中专)占比35.3%,初中及以下52.5%;年龄结构上,40岁及以下占28.4%,41~55岁占58.2%,56岁以上占13.4%;男女比例上,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26∶1.00。一批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年龄相对年轻的高素质农民,正在成为海门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主体力量。

2.2 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

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现了“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兴起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目的,形成了以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一大批特色产业园区(基地),加快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全市形成了特色瓜蔬、海门山羊、四青作物等3个超10亿元的优势产业,形成特粮特经、果品苗木、优质家禽、优质水产等4个超5亿元的特色产业。

2.3 推广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广海蜜甜瓜、阳光玫瑰葡萄、海艳猕猴桃、早佳8424西瓜等优良品种87个,推广穴盘育苗技术、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瓜蔬均衡生产技术等适新技术32项,申报认定农业“三品” 79个,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37个,创办家庭农场420个,新增产值3.89亿元。新型职业农民创办的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先后吸纳了12 600多个传统农民进园区(农场)务工,带动传统农民就业创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2-3]。

3 存在的问题

3.1 培育对象选择精准性不高

部分镇、村在组织学员培训时花钱请学员前来培训,存在凑人数现象。部分学员年龄偏大、产业规模小,其主观上科技意识不强,客观上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导致学员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

3.2 培育内容设置针对性不强

没有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自身需求。有些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根据农民需求设置课程;有些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对农民生产实践的实用性不强;个别知识点甚至没有可操作性,误导农民群众。

3.3 培育师资结构不合理

为方便组织工作开展,绝大部分培训讲师都是就地取才,聘请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高层次专家、教授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农民创业成功人士少,讲师结构不尽合理,农民与授课讲师脱节,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受限。

3.4 培育方式和手段单一

主要以课堂集中培训为主,事先没有调查培育对象的需求,采取“填鸭”式培育;培育手段多采用PPT授课,讲师照本宣科,很少将病枝病叶、新农药、新品种、新产品等带到培育课堂,缺少与培育对象之间的互动以及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致使培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

4 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课题,没有现成模式借鉴。政府重视程度高、社会关注度高、农民期盼度高,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必须研究建立一套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有效模式,切实解决培育的精准性问题,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绩效。

4.1 精选培育对象

设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基本情况表,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3种类型,进村入户深入开展培育对象的摸底调查,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进行分类统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数据库。选出一批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负责人等,将其作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选出一批从事农业作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将其作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选出一批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将其作为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

4.2 精设培育课程

围绕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根据新型职业农民从事产业的技能和岗位要求,结合农业重大推广技术和农业主导产业,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推什么、讲什么”的原则,设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在综合素质方面,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个人素养、团队合作、法治思维、绿色发展等内容;在生产技能方面,突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以及新产业新业态等内容;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突出创业创新、品牌创建、市场营销、融资渠道、金额保险、政策法规等内容。

4.3 精挑培育师资

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中,选聘身体健康,热心服务“三农”,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指导能力突出、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各类专家、能人,建立省、市、县3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并纳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每次培训班开班前,根据预先确定的培训课程,在省、市、县3级培育师资库中挑选讲师,选定时间上允许的讲师授课;也可以让学员代表参与师资库授课教师的挑选,这样选出来的讲师更受学员欢迎。

4.4 精配培育教材

培育教材是新型职业农民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讲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力量源泉。培育教材质量高低,是影响培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拥有一本好教材,就是拥有一个好教师、一门种养技能、一个致富法宝。应根据不同的培育对象,不同的培育课程,选配不同的培育教材。对营销类通融性强的教材,优先选择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对种养类地区性强的教材,选择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的培育教材,同时组织本地专家学者、农技推广人员,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坚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经济实用”的原则,编写地方特色教材,供培育学员使用[4]。

4.5 精选培育方式

针对不同的培育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育方式。对一批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务农经验的农民,采取“课堂讲授+学习观摩”相结合的二段式培育方式,课堂培训后,统一组织到附近农业园区、示范基地、农业企业等进行现场学习观摩;对一批返乡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有意愿返乡创业人员,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创业指导”三段式培育方式,通过增加创业指導这个环节,为学员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帮助、咨询策划等服务,帮助学员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一批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志愿投身农业生产、想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初高中毕业生,可与涉农大专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采取全日制在校生学历教育培育方式,学习期间免除学杂费。

4.6 精准跟踪服务

对参加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线上、线下2条途径进行精准跟踪服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长期跟踪技术服务制度,鼓励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组建专家团队,对新型职业农民实行结对挂钩、技术帮扶、入户指导,构建“专家+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辐射带动户”的技术快速传递链,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率先在新型职业农民身上实现转化和应用。同时利用“云上智农”APP、“农技耘”APP、QQ群、微信群等平台,整合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服务等线上科技资源,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技术信息服务。

4.7 精准绩效评价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目标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多样化评价。一是学员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学员座谈、电话抽查、实地查验等途径,围绕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师、培训时间、培训教材、跟踪服务、组织管理等内容,进行学员满意度测评。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员利用手机APP平台,实现在线评价。二是管理部门评价,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培育实施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三是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价,请行业协会、事务所等社会机构,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绩效评价,这种评价最具说服力,更能提高评价的可信度[5]。

5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是针对不同的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培育方式。主要包括精选培育对象、精挑培育师资、精设培育课程、精选培训方式,分类型、分产业、分层次制定培育方案,开展精细化培育,目的是确保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绩效。本文对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作了初步探索,以期对各地的新型职业培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并对当前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6 参考文献

[1] 单媛媛,朱亮亮.海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透视[J].江苏农村经济,2015(11):25-26.

[2] 张大鹏,刘冉,曹珊珊.做好精准培训 助力产业扶贫[J].农民科技培训,2017(4):8-9.

[3] 马明清.农民职业教育扶贫精准识别初步研究[J].农民科技培训,2017(5):18-20.

[4] 刘小琳.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下的新型农民培育[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4.

[5] 郭智奇.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J].中国农业教育,2011(1):6-9.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