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超前适时的回望

2017-11-15 15:52王敏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教学内容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时下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认真研究一些优秀课例,并把其中的精髓进行推广,使语文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实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智慧;教学内容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总觉得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在前方导引,学生在后面跟进。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进”契合度如何,则是评判教学效益的重要表征。其中,教师以什么样的智慧来导引学生前行则是重中之重。为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以曹文轩先生的《前方》为例,谈谈教学智慧的运用。

一、建构基础库,教学内容适度超前

其实,对于所有教师而言,大家都知道一个客观事实——教学要关注学生基础。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大多还是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益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为此,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准确把握与定位就成为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事实上,不少教师未曾界定学生的基础,这大多源于学生基础涉及的面广,关涉的学生众多。其实,这只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问题出现了,就应该是为人师者无法回避的现实,甚至应该将其作为一个重点攻关课题。在笔者看来,借助现代传媒帮助学生建构学科学习基础库是个不错的选择。具体操作时,教师可先将这个库进行分类。以语文学科为例,可以按照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层级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设置全班性的考评题目,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基础。当然,这个基础的测评是动态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后及时发布全新的测评题目,动态跟进学生基础库的更新。借助计算机的分析软件,教师可以十分便利地把握学生的基础,然后开展富有针对性、立足于基础提升的课堂教学活动。

以执教《前方》为例,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课前摸底性练习。例如,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你有过离家远行的经历吗?在你的远行中,对家有何独特的体验?”设置这样的题目,旨在激发学生对曾经拥有体验的再现,引导他们关注生命中的每一次远行,思考每一次远行的意义,进而为课堂教学阶段深入把握曹文轩先生的感悟,准确定位教学起点乃至重点做铺垫。当然,这里的基础测评只是举了一方面的例子。对于整篇课文教学而言,则需要设置更多类别、层级的问题,且问题的设置难度系数不宜太高。

二、搭建评价链,教学过程适时回望

教学过程不能只是教师一味地讲,更不能是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聪敏的教师总是懂得适时的停顿,适时的开展教学的回望,而回望的最佳方式就是适时地教学评价。为此,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适时评价方面多动脑筋。

在这个阶段,评价主体应以学生自身和教师为主。客观地讲,在众多评价主体之中,学生是最了解自己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作出发展性自评。要让学生讲一讲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更要讲出自己的困惑。在学生自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判断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在学生自评的困惑中,教师需要进行适时的诊断。首先,要诊断出困惑的原因,是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出了问题,还是教学内容的设置偏离了教学重点,抑或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教师需要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评判,然后迅速回望自己的教学流程,探究自身对学生的关注是否细微,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无进行高契合度的导引与训练。当学生的自评与教师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有效的链接之后,课堂教学的效益自然就得到了保证。

以曹文轩先生的《前方》教学为例,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时,在文本分析阶段,针对第二段的一个观点(实际上也是本文的主要观点)“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笔者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这时,学生思索之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是人总想出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或认为是家里的生活太枯燥了,或认为是人对自己家里的生活厌倦了,或认为是人要出去谋生等,观点很多。这时,笔者抛出一个具有评估性质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的答案源于什么根据?”在这个问题的导引之下,学生得出了结论:源于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作出一个诊断性评价:学生的学习缺少基于文本的理解与推断。为此,笔者要求学生从文本中寻求答案,树立源于文本层面的语言理解意识,培养借助文本语言推断相关思想内容的能力。在这个转变之下,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维有了清晰的认识,纠正了错误的思维方式。同时,在答题成功的基础上,学生收获了语文学习的自信。从这个角度看,搭建起有效的评价链,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路径的调适有很强的助力作用,也十分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升,是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援用的方式。

三、寻求平衡点,教学主体和融跃升

教学是一项很具互动性质的活动。教师的教需要尊重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要适应教师的教。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教有方向、有效果,让学有路径、有所得。如果找到了这样的平衡点,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大的幸事。于是,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这也应该是一项中心工作。

例如,在执教《前方》这篇课文时,有些教师觉得有难度,因为对于这篇散文所揭示的文化现象,学生难以理解,更是难以达到作者那样的文化自觉高度。说实话,这是客观事实,这篇文章确实有高度,但也并非无法企及,无法理解。例如,在上文提及的对“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含义的理解中,就有学生提出外面的世界很有诱惑这个理由。其实,这个观点契合作者在文中的表述,而这正是教学的平衡点所在。教师理应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且指引学生在文中找到与其相符的观点,肯定他的生活感悟与作者思想的高度契合,进而指导学生顺着这个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的思路,继续发现文本中的宝藏。为此,从这个角度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教师都应敏锐地捕捉到,并以此作为教与学的平衡点,让教有方向,让学有动力。有了这个平衡点的支撑,教和学双主体的和融有了可能,教的能耐会得到加强,学的方法会得以提升。

如果把教学比作远行的话,教师需要运用好教学智慧,在教学内容上适度的超前,但也需要适时的回望,引领学生认清远行的方向,用适宜的方法披荆斩棘,永远前行在康衢大道之上。

参考文献:

[1]陆锋磊. 提煉书院教学智慧,优化“大语文”教学[J]. 江苏教育研究,2012,(17).

[2]陈成龙. 由课释理:真语文名师的教学智慧[J]. 语文建设,2015,(4).

[3]杨芬. 语文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语文建设,2016,(15).

作者简介:王敏(1978—),女,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教学内容语文教学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