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考试改革后“北京导游”课程的教学实践

2017-11-15 19:54党洁
中国市场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改革

[摘 要]文章以“北京导游”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导游资格考试改革,分析了改革后备考难度的变化,提出了考试改革后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导游资格考试;改革;北京导游;教学实践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3.241

导游资格考试是我国旅游行业中非常重要的职业资格考试,在社会中影响较大。凡是有意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导游资格证书方能持证上岗。国内不少职业院校均开设有导游专业或旅游行业相关专业,“北京导游”课程是北京地区职业院校导游专业和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1 导游资格考试的改革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通知,对导游资格考试做出重大改革:一是将笔试科目中“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做出调整,由以往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导游基础知识更改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二是将口试科目“导游综合服务能力”由6个景点增加为12个景点。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服务综合能力”两个科目全部是职业院校导游专业和旅游相关专业“北京导游”课程的内容。导游考试改革后,“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全部更新,“导游综合服务能力”口试的景点数量翻番,这些变化无论对任课教师或报考的学生都是一个挑战。

2 考试改革后备考难度的变化

在新的导游资格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中国旅游出版社实时推出了新的考试专用教材《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新的教材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为章节,对于各省、市、自治区的概况做了全面概括的介绍。新的教材呈现出以下特点。

结构统一。每个省、市、自治区的编写采用统一的结构,涵盖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等九个模块。

内容繁杂。每个省、市、自治区九个模块,31个省、市、自治区即是279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完全不相同,大部分模块的信息量比较大。

单调无趣。不同的省市相同的模块,每个模块的编写方式相似,整本教材显得枯燥无味。尤其是整本教材基本为资料的堆集,缺少故事性和连贯性,吸睛的地方几乎没有。

记忆困难。教材内容的单调乏味,很难唤起学生的大脑兴奋点,记忆中枢难以调动。大多数学生在国内旅游的机会较少,对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的了解非常欠缺,没有直观的认识,记忆起来就变得非常困难。学生学完新的内容即把旧的内容忘却,或者是把不同的省份张冠李戴。

不同于笔试科目的改革,口试科目“导游综合服务能力”的调整对考生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一,导游口试采取现场抽签的模式,改革前考查6个景点时有16个题签,改革后景点数目虽然增至12个,但是题签数目依然保留为16个;其二,口试的景点全部为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的景点,考生比较熟悉,而且有条件去现场模拟实训。

3 考试改革后的教学策略

3.1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

如上所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这本教材具有繁杂、单调、难以记忆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时,应当着重克服以上三个缺点,做到简单、有趣、好记忆。

3.1.1 制作PPT,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罗列出每个省、市、自治区最鲜明的特点,特别是世界之最、全国之最。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的“国内之最”有:我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居全国之首;水稻单产全国第一;高速公路最密集的省份;淮扬菜是中国菜最经典的代表作;清代状元最多的省份;两院院士最多的省份;人均国土面积最少的省区;全国地势最低的省区;苏州港的吞吐量居内河港口之首。其中,清代状元最多和两院院士最多这两项是教材所没有的内容,增补这两个“之最”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江苏省的地理地形、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

以诗歌、名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以江苏省为例,“天下第一江山”指镇江京口三山,“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指南京紫金山,“东海第一胜境”指连云港花果山,“吴中第一名胜”指苏州虎丘,“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指扬州瘦西湖等。

3.1.2 赋予教材鲜活的内容,增加故事性、趣味性

将各省、市、自治区极富区域特色的人物特征融入到课堂中。譬如,在介绍湖北武昌首义纪念馆时,将武汉人的性格分析与武汉市的地理气候特征、首义成功的原因分析结合起来。

将枯燥的地理、历史、民俗、景点知识融入到生动的历史故事中去。譬如,在介绍山西省的地形特征时与山西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结合起来,分析山西省太原市被称为“龙脉”的原因,为何这里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将各地富有代表性的影视、歌曲融入到教学中。譬如,东北题材的电视剧《闯关东》、内蒙古题材的电视剧《走西口》、河北题材的电影《小兵张嘎》、河南题材的电影《少林寺》、广西题材的电影《刘三姐》、江西题材的电影《庐山恋》、海南题材的电影《红色娘子军》、湖北题材的电影《洪湖赤卫队》,以及反映海南风光的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反映哈尔滨风光的《太阳岛上》等,通过对这些电影和歌曲的简单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省市的了解和记忆。

3.1.3 邀请学生参与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将课堂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不同省、市的学生负责本省市基础概况的教学,学生在教材中查找学习重点和难点,制作PPT,在课堂上演示,解答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3.1.4 依据考试大纲,编写《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章节模拟题,以做题帮助学生记忆

根据考试题型,任课教师编写各个省、市、自治区的模拟题,题型有判断、单选、多选三种。每个省、市、自治区讲完后,安排学生做模拟题自测,自测结束后對照教材查找错误,寻找不足。

3.2 “导游综合服务能力”的教学

“导游综合服务能力”是口试科目,主要检查考生对所在省、市、自治区旅游景点知识的掌握。其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2.1 指导学生编写导游词

依据旅游局颁布的考试大纲,任课教师将各个景点的平面图、游览线路、景点知识点发给学生。学生依据这些素材,自行编写导游词,每篇导游词以8~9分钟为限。比起教材、网络上现成的导游词,学生自编的导游词容易记忆,读起来也更加上口。

3.2.2 以多种手段指导学生背诵导游词

导游词的记忆与掌握是导游口试成功的关键。背诵导游词,关键是大脑中要有景区平面图和旅游线路,有了平面图和线路,学生就可以自如地将各个分散的小景点串联起来。背诵的方法可以采用分组相互背诵、抄写、将导游词录制成音频反复倾听、景区现场记忆等。

3.2.3 导游讲解模拟实训

不少职业院校的导游专业建有导游讲解模拟实训室,实训室的主体是计算机、大屏幕和投影,各个景区的3D影像通过投影仪投放至大屏幕上,学生佩戴3D眼镜观看屏幕,讲解屏幕上的景点,如身临其境。

3.2.4 景点现场模拟导游

虽然3D大屏幕解决了学生对景点的直观认识,但是在真实的景区内部,学生往往还是有点不明就里。因此,景点现场模拟导游就成了导游词背诵最为关键的环节。经过实地现场导游的洗礼,学生基本上可以实现对导游词的熟练掌握。

3.2.5 模拟口试

导游口试采取现场抽签讲解的方式,在学生进入口试现场之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最后的模考。模考的流程与导游口试完全一致,先抽签,接着讲解,然后回答问题。模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寻找对着计算机讲解景点的感觉。

4 结 论

时代在发展,导游资格考试也在不断地变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考试改革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改进“北京导游”课程的教学,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责任。

[作者简介]党洁,硕士研究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英语系教师,主要从事“北京导游”课程的教学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