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森林》的成长与救赎主题

2017-11-16 00:00
电影文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谢利巴鲁克利

邓 琳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真人动画电影与《奇幻森林》

美国动画电影发展至今经历过艰难的起步阶段、战争时期的低迷发展以及电视产业发展的冲击,这些困难没有阻碍美国动画电影发展的脚步,反而促使美国动画电影不断创新、走向多元发展,其中迪士尼动画的推动力量不容小觑。

20世纪20年代,沃尔特·迪士尼与其好友乌布·赫特·伊沃克斯投入创制了真人动画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1]20世纪30年代,他们推出了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动画电影行业低迷,沃尔特将目光投入到真人动画,推出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真人动画电影《南方之歌》。近年来,迪士尼出品的真人动画呈现出从温情故事到励志探险的转变,上映于2016年的真人动画影片《奇幻森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

《奇幻森林》改编自吉卜林的小说,是对迪士尼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动画电影《森林王子》的再创作。这部影片讲述了“人孩”毛克利在森林中的成长故事,在美国本土及中国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收入,并荣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视觉效果奖、第70届英国学院奖的最佳特效成就奖、第44届安妮奖的最佳真人电影角色动画奖等国际重量级奖项。影片凸显的“丛林法则”“巴鲁蜂蜜”“红色的花”阐释了该片的成长与救赎主题。

二、《奇幻森林》中的救赎与成长

《奇幻森林》的主人公小男孩毛克利作为人类形象的缩影,从起初的森林另类成长为被动物们尊重、接受的另类的过程表现出毛克利在不断的救赎与成长中慢慢学习并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完成了从自我认同到自我救赎的成长。

(一)“丛林法则”:奇幻森林中的另类存在

《奇幻森林》伊始,长镜头中的繁茂丛林风光带来了真实而奇幻的审美体验。辽阔壮美的草原、气势磅礴的瀑布、幽深茂密的丛林、高耸林立的山峰等场景的设置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吸引力和代入感。[3]影片中的动物具有的拟人化特征为整片森林增添了奇幻色彩,也为真人动画故事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正如影片开篇时黑豹巴希拉的独白所言,在这片森林中发生过许多奇幻的事情,而最奇幻的就是它遇到了一个“人孩”。为了使弱小的“人孩”在弱肉强食的森林中生存下去,黑豹巴希拉将他送到了以公狼阿克拉为首的狼群之中,由母狼拉克莎抚养,与拉克莎所生的幼狼科雷共同成长,并取名为毛克利。毛克利每天跟随着科雷等幼狼学习捕猎和嚎叫,在狼父亲的带领下背诵“丛林法则”,对“遵循的狼会昌盛,违背的狼将灭亡,孤狼的力量来自狼群,狼群的力量由孤狼汇聚”这一法则深信不疑。在牢记“丛林法则”的同时,毛克利还在人生导师巴希拉的教导下练习奔跑,并牢记巴希拉关于“如果你不能拥有和其他狼一样的奔跑速度,那终有一日你将成为别人的食物”的教导。即便如此,毛克利依然是奇幻森林的另类存在,许多动物并不喜欢这个外来的人类,很少称呼毛克利的名字,而是称他为“人孩”,毛克利也无法真正理解“丛林法则”的意义。随着毛克利的长大,他开始拥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本为人类的他喜欢制造工具,这却使阿克拉和黑豹巴希拉十分反感,他们认为这些小伎俩无法帮助毛克利成为森林中的强者。

“丛林法则”表示枯水时期饮水比一切都重要,不同的动物之间停止杀戮,和谐地来到水边饮水,而就在这时,毛克利的另类身份遭遇了巨大的危机——老虎谢利前来复仇。毛克利年幼时,热爱探险的父亲带着毛克利来到了这片奇幻森林,在山洞休息时遭遇了老虎谢利的攻击,父亲用火把烧伤了谢利,同时也死于谢利的攻击。受伤的谢利慌忙逃离,毛克利也因此被黑豹巴希拉所救。得知曾经烧伤自己的人类的孩子生活在狼群中,老虎谢利找到毛克利的狼父亲阿克拉,威胁它在枯水休战期后交出毛克利,否则将对狼群进行毁灭性的打击。面对谢利的威胁,狼群内部发生了分歧,许多狼不愿意为了保护毛克利这个另类而遭受生命的威胁,但阿克拉和拉克莎却不忍心将毛克利驱逐出狼群。最终毛克利强忍失落和恐惧,宣布自愿离开狼群。黑豹巴希拉提议将毛克利送回人类的村庄,使他远离谢利复仇的危险。离开狼群的毛克利逐渐意识到自己永远是另类的存在,但“另类”带给毛克利的不仅是离群的危险,还有找寻自我的成长空间。

(二)“巴鲁蜂蜜”:此在情境下的个体成长

毛克利离开狼群后遭遇了老虎谢利的袭击并因此与黑豹巴希拉走散。在存在主义理论中,生存的个体被认为是“此在”,而“此在”的核心意义就是超越。失散后,毛克利也开始了此在情境下的成长。在寻找巴希拉的过程中,毛克利与一只名为巴鲁的熊相遇。巴鲁十分喜爱蜂蜜,却因恐高难以攀上山崖寻找蜂巢,它常使用小伎俩哄骗小动物为自己摘取蜂巢,而意外相遇的“人孩”成为巴鲁新的哄骗对象。毛克利用石头打磨的坚硬利器割断了树上的藤蔓并制作成登山绳,帮助巴鲁取到了许多悬崖边的蜂巢。巴鲁对毛克利使用工具这种“小伎俩”十分赞许,并告诉他“丛林法则”需要遵守,但也应当发挥智慧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毛克利逐渐意识到曾被严令禁止的“小伎俩”其实是智慧的体现,也是作为森林“另类”的特别优势。“巴鲁蜂蜜”帮助毛克利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走出“另类”存在的迷惘,开启了个人的成长。在充分发挥人类智慧、打破死板的法则后,毛克利拥有了独立生活、面对危险的能力,甚至能够通过制造工具与谢利抗衡,这不仅帮助他继续留在森林,还使他在森林动物集体救赎中成为备受爱戴的“另类”存在。

(三)“红色的花”:和谐共生中的集体救赎

“红色的花”是动物们对人类使用的火的称呼,被视为危险的存在。“红色的花”在影片中体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人类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利用火来驱赶动物、毁坏森林成了森林动物对“红色的花”和人类恐惧、厌恶的根源。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自称路易王的猩猩无视“丛林法则”并企图利用毛克利的“人孩”身份获得“红色的花”来称霸森林。猩猩路易王对“红色的花”的邪恶之心隐喻了人类企图征服自然的野心,而路易王最终的厄运也被赋予了鲜明的警示意义。[4]

“红色的花”带给老虎谢利的伤害使它对人类深恶痛绝。当毛克利从人类的村庄带来“红色的花”并打算借此与谢利展开对决时,动物们不再与之为伍,而是十分畏惧。毛克利果断地熄灭了火把,赤手与谢利搏斗。运用智慧和工具战胜谢利的毛克利最终获得了动物们的接纳,成为森林中备受尊重的“另类”。

老虎谢利象征着人类与动物之间的隔阂,而击败谢利则象征着奇幻森林中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开始,“红色之花”的熄灭也代表着森林动物实现了现实威胁和恐怖记忆的集体救赎。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毛克利也得到了成长与救赎。

猜你喜欢
谢利巴鲁克利
救赎与反抗
——论《绿皮书》中的他者
巴鲁许了一个愿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亚瑟,收拾房间
喧嚣与孤独的彼此救赎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柴犬巴鲁
巴鲁夫刀具读写装置在FANUC 31i系统中的应用
阳光照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