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腔在川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缘由

2017-11-16 00:26朱盛岚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两湖弋阳腔高腔

朱盛岚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171)

论高腔在川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缘由

朱盛岚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171)

根据大量的资料显示,川剧高腔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对于这样一种并非四川本土的声腔剧种,却在川剧中占据了主要地位的发展现状,笔者主要从川剧高腔的历史发展背景和它与四川地域文化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到其中的缘由。

川剧;川剧高腔;历史背景;地域文化

一、川剧高腔的重要地位

川剧由“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构成,五种声腔均以四川方言作为语言基础,但在音乐、曲牌、唱腔、表演以及伴奏乐器等方面又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在川剧中,用高腔演唱的剧目最多,1999年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编辑的《川剧剧目辞典》中,总共列出了3274个剧目,其中川剧高腔的剧目就有2357个,占了总数的70%以上。①高腔在川剧所属五种声腔中不仅剧目最多,并且音乐、表演以及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以高腔为主,其余四种声腔为辅的多样化面貌。然而最能体现川剧特色的川剧高腔并非是四川土生土长的戏曲文化,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川剧高腔的历史发展背景

追述川剧高腔的历史源流问题,笔者很赞同杜建华在《川剧高腔来源新探》一文中指出的“弋阳腔是川剧高腔的远源;青阳腔、辰河高腔是川剧高腔的近源”。高腔源于明代江西产生的弋阳腔,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一种看法。而青阳腔的出现可以根据明代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庙记》中记载:“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为徽、青阳。”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论出,至明嘉靖年间,青阳腔等声腔系统已经取代了弋阳腔的地位。②青阳腔是弋阳腔流传到安徽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广泛流行于湖广、苏南等地区。而青阳腔传入四川的年代大概应在明末清初。

明清时期,四川盆地战乱不止,再加上干旱、瘟疫等自然灾害,导致四川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清朝政府为了缓解这种衰败的景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其中移民人数最多的就是湖北、湖南两个地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川”,而青阳腔就是伴随着这一历史事件进入到四川的。弋阳腔、青阳腔在湖南、湖北(下面称两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两湖地区的人民不断移入四川居住,他们不但将自己的生活习性带入四川,同时也将民间艺术文化,包括青阳腔等戏曲艺术通过口头流传的方式带入了四川。③青阳腔伴随着两湖地区人民的移入进入到了四川,在四川的地域文化环境中扎根下来,最终发展成了最具川剧特色的声腔剧种。

通过对川剧高腔历史背景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川剧高腔在川剧中的两个发展优势:1.有两湖地区的人民作为坚实的群众基础。明末清初四川的移民人口达到了一百多万人,其中两湖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如此多的移民数量为高腔在四川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而他们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地感染着身边的其他人,为高腔在四川的孕育、发展、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两湖地区身怀绝技的高腔艺人对川剧高腔的艺术发展水平起到了铺垫作用。在两湖地区进入四川的几十万移民中,肯定夹杂着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高腔演唱者和经验丰富的高腔创作艺人,他们将优秀的高腔艺术作品以及演唱技巧等带入了四川,为川剧高腔走向更高地艺术发展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川剧高腔植根于四川人民的生活中

高腔至明末清初进入四川,到现在已与四川人民的生活形成了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局面。川剧高腔最主要的形态特征是一唱众和并以锣鼓伴奏。其中的一唱众和与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艺术形式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川剧高腔中演员的独唱与来自后台的帮腔,这种一唱一和的舞台演唱形式可以说是劳动号子在戏曲舞台上的一种映射,也可以认为是高腔音乐在劳动人民生活劳作中的一种引用,总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川剧高腔的锣鼓伴奏形式与四川人民婚丧嫁娶时所用乐器是一脉相承的。四川自古就有“闹丧”的习俗存在,所谓“闹丧”就是人在离世以后,人们对他进行的一种追悼活动,这种活动能持续三至五天。在活动期间会请来锣鼓队进行助兴,锣鼓队主要用鼓、大锣、小锣、镲等乐器合奏各种各样的锣鼓套曲。杜建华在《川剧高腔来源新探》一文中提到了四川有打围鼓、坐唱的习俗,这都说明了锣鼓乐在四川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深受人民喜爱。锣鼓乐在四川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与川剧高腔最初不加管弦,只用打击乐进行伴奏的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结语

本文主要从川剧高腔的历史发展背景和川剧高腔与四川人民生活习俗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历史发展背景为川剧高腔的孕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川剧高腔的成熟完善主要在于它与四川地域文化习俗之间的紧密结合。地域文化哺育了川剧高腔,而川剧高腔的形成又推动了地域文化的深入发展。

注释:

①摘自彭潮溢《川剧经典唱段100首》第2页。

②摘自路应昆著《川剧与高腔音乐》246页。

③以上观点引用与杜建华《川剧高腔来源新探》。

J617.5

A

1007-0125(2017)15-0034-01

猜你喜欢
两湖弋阳腔高腔
瓯剧高腔与南戏渊源关系考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劫后华夏再杨帆(弋阳腔)
“两湖”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清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
《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弋阳腔初探(下)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