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唢呐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2017-11-16 00:26王榜样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歌唱性唢呐演奏者

王榜样

(商丘市豫剧二团 河南 商丘 476000)

浅析唢呐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王榜样

(商丘市豫剧二团 河南 商丘 476000)

唢呐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受到众多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将根据唢呐在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从唢呐的演奏技法、唢呐演奏中的歌唱性、唢呐演奏所展现的情感方式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唢呐演奏;情感表达

一、我国唢呐演奏的发展现状

唢呐在民间广泛流传,尤其是乡村民众操办红白喜事时,唢呐是最受欢迎的乐器。由于唢呐声音较其他乐器洪亮、高亢,因此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有部分民间唢呐演奏者在演奏时,往往只重视音量和响度,忽视了音准、音色、乐感和旋律。正是这种“不讲究”的做法,导致人们在欣赏唢呐表演时常常忽略了唢呐的音乐性、歌唱性和情感表达。目前,广大群众接触到唢呐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唢呐演奏没有受到重视,其发展也受到限制。

二、唢呐演奏的基本技法运用

唢呐作为民间乐器,其情感表达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其演奏技法往往不受重视。甚至众多的民间唢呐艺人也忽略了唢呐的基本演奏技法,因此,本文将介绍几种唢呐基本演奏技法。

(一)唢呐演奏过程中花舌音的运用。吹奏花舌音时,通过胸腔气流冲击翘起的舌头,使舌头滚动产生碎音效果,民间一般称花舌音为“打嘟噜”。吹奏花舌音对唢呐演奏者的气息、技巧要求极高。吹奏花舌音时,必须力度均衡、持久,且需要具备相应的速度。花舌音有粗、细和长、短之分,常见的是细花舌音。吹奏时将舌根放在牙根上方,利用气流外冲的力量,使松弛的舌尖产生快速、均匀、有力的颤动。开始可先练“吐噜”,然后再将“噜”拉长练习。粗花舌音具有发音浑厚泼辣、粗壮有力的特殊效果。

花舌音这种吹奏技巧的应用,可加大音的厚度,为乐曲增添热烈的气氛和奔放的情绪。

(二)唢呐演奏过程中气颤音的运用。气颤音是将气吸至胸腹部,再利用腹部的肌肉将气流快速压缩吸出,由此产生脉冲,并且气流不能中断,如此反复的脉冲就形成了如波浪般的气颤音。演奏气颤音需要注意对气息的控制,如音的高低、大小、强弱、音色的变化,以及乐曲感情、风格的表现等,都需要气息的很好配合。正确运用气息是管乐器演奏的基本功。它贯穿于乐曲的始终。气颤音多用于烘托角色无可奈何或是绝望无助的情绪。

三、唢呐演奏的情感表达

(一)歌唱性转化为乐声。音乐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人类的演唱,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乐器开始出现。随后,乐器从音乐中分离出来,成为音乐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歌唱性是音乐的基本属性,因此,无论何种乐器,其演奏过程都必然存在歌唱性。

歌唱性是指人们在歌唱的时候体会到的情感、情调、美感、心态。歌唱性的重要意义在于,演奏能够产生连贯的情感并一直形成感情期待的状态。当唢呐演奏者将唢呐演奏赋予歌唱性时,演奏者的情感更容易表达,同时也更有利于听众的情感投入。此时,唢呐演奏者通过吹奏唢呐,将其歌唱性变为相应的乐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完整的情感,这就是歌唱性的核心所在。

现存的所有唢呐曲目,都要求演奏者不可缺少音准、气息、旋律、节奏、音乐、音质等歌唱性元素。因此,这就要求唢呐演奏者具备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将各种技法技巧合理运用,并与演奏者自身的情感和乐曲表现力相结合,才能深刻体现唢呐演奏的歌唱性。

(二)以情动人。唢呐的歌唱性演奏,既是唢呐演奏者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音乐自身的本质属性。歌唱性既是演奏者演奏技术的表现,也是大众审美的需求。唢呐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是对唢呐乐曲的深层次解读与重构。作为吹奏乐器的唢呐,在进行歌唱性的演奏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想要使唢呐在演奏过程中更好地表现其歌唱性,除了长期进行歌唱性技术的训练之外,还要演奏者投入对歌曲的理解及情感。认真思索、感受乐曲,体会欣赏乐曲,体会乐曲中的歌唱性,以情动人。

歌唱性是作品情感的体现,也是唢呐演奏者技法、技术的体现。唢呐演奏过程中若缺少了歌唱性,不仅会影响作品的完美程度,同时还会影响到听众对于所欣赏曲目的听觉体验,因此唢呐演奏者不仅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技法,同时在音乐欣赏方面也要有较高的素养。通过歌唱性对唢呐演奏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歌唱性对于唢呐演奏及音乐情感展现具有重要作用。

(三)音色的高亢性。唢呐由于具有高亢、洪亮的音色,在我国农村地区尤为流行。这些地区举办红白喜事时,常常可以听到唢呐演奏。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民族众多,且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差异明显,不同地域人民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唢呐广泛流传于各省市、各地区,因此也产生了各种制式各种流派的唢呐。

在东北地区,常见的唢呐分为大中小三种,这几种唢呐由于音孔和碗子较大,声音较为高亢,多适用于曲风欢快、激烈的乐曲。山东地区所流行的唢呐一般为大唢呐,该唢呐发出的声音特别清脆、响亮,同时也具备柔和的音色特点。不同风格的唢呐作品,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及情感都有所不同。不同唢呐乐曲对演奏技法的表现也会有差别。唢呐演奏者对乐曲的出处、创作背景及民风民俗,以及不同的音乐风格有深入的了解后,才能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音乐歌唱性和独特的音乐语言。

(四)以人的实践感知为主体。唢呐,音色高亢明亮,音色优美,既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点,也具有群众性,因而成为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 唢呐在“红事”中配合人们的兴奋情绪,营造欢乐的氛围,体现人们的豪爽快意。在 “白事”中代替那些或哀伤或挽悼的人们 ,抒发一首首悲歌。正因为如此 , 不同风格种类的唢呐曲 ,引起人们不同的音乐情感 ,使人们获得了一些“特殊社会性需要”的满足体验。中国民族音乐强调以演奏者的感受为中心 ,以人的实践感知为主体的音乐特征。这一特征恰好说明了唢呐演奏的即兴性。唢呐演奏者在吉样喜庆的气氛里和悲哀痛苦的环境下,其情绪表达是截然不同的。

四、结语

演奏一首完整的唢呐曲,不仅要求演奏者全身心投入其中,赋予作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表达对作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要求演奏者需要高超的、精湛的演奏技法,二者缺一不可。情感表达脱离了与之相匹配的演奏技巧,会使作品情感大打折扣。而徒有高超的演奏技法,却缺少感情投入的作品,则会变得索然无味,作品的精、气、神荡然无存。因此,演奏技法是作品情感表达的基石,一首乐曲的演奏,除了要求演奏者把握乐曲的情感外,也要掌握扎实的演奏技法。

[1]张宁.唢呐吹奏中转音的产生及解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4).

[2]感情体验的实现──试谈音乐欣赏的第二阶段[J].音乐探索,1995(4).

王榜样,1964年9月出生于 唢呐世家,柘城县人,父亲王德超被称为豫东“唢呐王”。1975年参加文艺工作,1978年考入河南省文化戏曲学校,中专文凭,1981年回柘城县豫剧团工作,1993年至1999年任柘城县豫剧团团长,2000年调入商丘市豫剧二团工作至今。

J632.14

A

1007-0125(2017)15-0056-02

猜你喜欢
歌唱性唢呐演奏者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又听唢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歌唱性是个好东西,但它到底是什么
歌唱性旋律的钢琴演奏技术探索
浅析歌唱性在音乐表演中的技巧与表现
浅析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