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的写作课实践策略

2017-11-16 00:26李林原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文章

李林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案例教学法的写作课实践策略

李林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高校写作教学改革背景下,案例教学法试图从多个维度打破写作教学的僵局,以鲜活丰富的写作教学案例作为连接基础理论与写作实践的桥梁与聚合教师、学生、课堂的熔炉;使之成为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全程化的凝聚剂,力图从说、读、写、评几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案例切入教学,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与二度创作深度融合,实现导、写、评一体化的写作教学机制,为高校写作课改革注入新动力。

案例教学法;写作教学;实践策略

现行教材中的写作案例大多较为陈旧,脱离了时代的鲜活特征,离学生的生活体验有较大距离。一旦文字脱离了现实生活与读者的切身感受,便难以激起阅读的兴趣,遑论良好的示范作用。基于此,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教材,大胆摒弃过时陈旧的案例,从多个渠道选择丰富鲜活的文章或片段,并将之纳入课堂教学中,以填补教材这方面的空缺并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笔者选取写作教学案例主要有如下几个渠道:文学期刊新近发表的作品,名家经典文章或段落,教师的下水文,学院文学社团发行的刊物及学生习作等,但光满足于教学案例的丰富多态固不足取,适当的教学实例应具备多层次性并契合教学目的性。深入考察学生实情,并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配置丰富的案例,让学生在鲜活多层级的案例中有所得。那么,如何运用教学案例法进行写作教学的实践与运用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说写结合策略

口头表达长期被置于写作课边缘。其实,口头表达与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让学生有话可说,必须打开思维的闸门,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情境或言说的素材,案例教学以恰当的启发让学生自由言说,口头作文使其不再对作文望而却步。

如小说写作课上,笔者从文学刊物上引用《门》这一短篇小说,有意藏头去尾,利用情节拐点,让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对小说进行口头重写,并说明这样写的原因。学生的兴致很高,重塑了不同的小说样貌。可见,从口头训练入手,破除先理论讲授后动笔行文的固定模式,给学生相对独立的思考空间,先说后写,形成一定的逻辑思路,说写结合,从源头上降低写作的难度,以说促写,不仅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初步的构思与语言表达。

二、读写结合策略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强调的是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否则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笔者将丰富的案例引入课堂,目的有二:一是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强制性阅读实践,以扩充学生阅读量。案例通常是篇幅短小且可读性强的文章,如马克·吐温《丈夫支出账本中的一页》、川端康成《雨伞》等蕴含丰富、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文段。二是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将阅读思维渗透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通过课堂上的片段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全篇的兴趣,以至于对某个作家感兴趣,进而打开阅读面,这样课内课外不断积累阅读,不断提升写作主体的积淀。

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在于以读促写,读的方式多种多样:默读、自读、齐读、教师范读、视频朗读等,例如以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小品文《枕草子》开篇讲文章线索的设置,对于这篇珍珠般的美文,笔者借助多媒体,播放与文字相应的音频,瞬间传达出文字营造的美感,在听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写景类的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线索的,继而让学生自拟写景的文章标题,并谈一谈自己的结构线索安排,最后将所思所言形成文字提纲,并以此提纲作为后续的教学资料,保证学生写作的连贯性。

三、评写结合策略

传统写作教学的评改方式因效果甚微而屡受诟病。教师呕心沥血的批语并未引起学生重视,更不能期待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认真审视与有针对性修改,二度创作的概念在学生眼里完全如浮云。而学会品评与修改文章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案例教学法尤其注重后写作阶段,以教师的下水文与极具代表性的学生的习作进行课堂作文评讲与修改的指导与实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实际效果。

例如,通过学生文段的比照,他们能轻而易举地体会到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对病文的阅读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修正。案例教学法的评写结合策略意在使学生以读者身份对文章进行恰当评价,培养“挑剔”眼光,哪怕是对教师的下水文,也能够挑出毛病并提出修改建议,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章自评、他评与互评的能力。

四、仿写结合策略

仿写的前提是阅读,并能体会文章之妙,这实际上已融汇了读、品、评的过程,案例教学法中,借鉴案例引导学生对文章间架结构和写作技法进行仿写。例如,同是 “乡恋”题材的作品,林语堂《说乡情》、东西《父母桥》在选材上以小见大,选取乡音、小桥等细微之物进行构思,渲染情感,更易出彩;在主题上,吴伯萧《马》、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等,或寄托对久别家乡的思念,抒发对父母所在的怀想,或表达对童年徜徉之所的眷恋,甚至是一种无家可归的哲思;在语言的表达上,案例亦多可模仿借鉴之处,比如吴伯萧的《马》,一幅幅有趣的生活画面呼之欲出,对于场面描写的实践具有极强的模仿价值;《在无边的乡土漫游》对于融情于景的示范作用极佳;以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基础理论的阐释远比枯燥地讲解何为主题、如何进行场面描写要有生动有趣且容易掌握得多。

五、结语

综上,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以生动鲜活、层次丰富、范式多样的教学案例勾连起学生、教师与课堂的融合,使学生放下写作的巨大压力,以轻松开放的思维投入课堂;借助写作实例的桥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评等综合素养,改善写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行文、二度修改各自为阵的状况。

恰当的教学案例亦可化解教材将理论与实践机械二分的尴尬,作为凝合剂的教学案例以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旨归,将理论知识活化,帮助学生构建起宏观的写作理论知识而不失之空洞,对文体写作与具体的写作技法进行正面直观的指导与训练,受益颇多。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学术素养与拓宽阅读视野,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新鲜、多样,实用的教学范例,符合学生和社会需求。

一般来说,写作的理论体系趋向稳定,但选用的案例、范文须与时俱进,不断补充题材多样、样式丰富的写作范例,才能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法并使之在写作教学改革中大放异彩。

[1]姚国军.案例教学写作课的创意实践[J].南方论坛,2015(5).

[2]刘利凤.论高校基础写作课教学改革[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

[3]缪丹.试论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及其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0.

[4]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G427

A

1007-0125(2017)15-0151-02

2016 年度广西高等教学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导、写、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写作课中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JGA363

李林原(1985-),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文艺学专业。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文章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