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森林经营人才教育培训的探讨

2017-11-16 12:57吴学瑞
林业资源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经营

吴学瑞

(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北京 100714)

开展森林经营人才教育培训的探讨

吴学瑞

(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北京 100714)

人才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全面开展森林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支撑。针对我国森林经营专业人才匮乏、培训制度尚未健全、培训基础薄弱等问题,结合国家林业局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和近年来开展的森林经营培训工作,探讨和分析了国内外森林经营人才教育培训现状、森林经营人才教育培训规划、森林经营教育培训成效及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经营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森林经营;人才;教育培训

0 引言

森林经营是根据森林培育目标和森林的特性,通过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人为干预来控制林分的树种组成,调整不同发育阶段林分密度和森林层次结构,促进森林生长发育,提高森林质量,加快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向健康状况转变,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自我调节和更新能力,满足现在和将来经济社会对森林的多种需求[1-2]。森林经营工作必须由具备一定的林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来组织管理、规划设计、现场实施,以实现经营理论技术到生产的转化。然而,当前我国森林经营人才数量和水平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各级林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到基层单位,各层级森林经营人才短缺现象明显,从人才数量到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都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不相适应。森林经营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瓶颈问题[1,3]。

为全面加强森林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针对我国森林经营人才队伍匮乏、培训制度尚未健全、培训基础薄弱等问题,自2013年10月以来,国家林业局人才中心根据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的总体安排,在江西、福建、四川、云南、广东等省举办了14期森林抚育经营类培训班,累计培训1 700多人次。同时,为推动森林经营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全国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2015—2020年)》。为落实中央关于林业工作的目标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林业局2016年制定了《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提出了2050年森林经营工作目标,对森林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国内外森林经营人才教育培训现状、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规划、培训成效开展研究,提出了加强森林经营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 森林经营人才教育培训

1.1国内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森林经营先后经历以木材利用为主、木材利用兼顾生态建设、强化森林经营等3个阶段。森林经营的教育培训也由早期简单、粗放的方式逐步趋于理论化和系统化。但在总体上,目前我国森林经营人才数量和水平与森林经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无论是各级林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还是基层单位,森林经营人才都十分短缺,而且青黄不接。既缺乏森林经营领军专家团队,又缺乏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森林经营管理技术人才,更缺乏掌握技术要领、操作技能娴熟的施工作业队伍。再好的森林经营技术,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去落实,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培养高素质的森林抚育经营队伍愈显紧迫。

1.2国外概况

作为世界林业发达国家,德国森林经营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德国林业在兴衰成败的不断探索中形成的近自然育林理念和目标树经营技术体系也成为许多林业发展中国家森林经营借鉴的主要内容[4]。德国林业的发展除了先进、成熟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外,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才培养。德国对森林经营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具有严格的标准,并早在18世纪就开始建立林务官(forester)制度。林务局长由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担任,一般岗位也要求大学学历,技术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林业工人须经过3年林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培训,专业技能通过考核才能选用[5]。德国林业管理人员都经过专业的学校教育,具有相当林业知识后深入林区实习,取得实践经验,经过严格考试才有资格进入到管理队伍。德国林业教育机构包括培训学校、专科大学及综合大学,教学注重现场实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实习中,与林业工人共同作业,学习采伐及运输技术,并进行从采伐到锯材的生产体系分析及经济价值评估等。此外,德国十分重视“森林教育”,各级各类相关机构与单位均开辟宣教场所,倡导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的公众意识[6]。

奥地利、芬兰等其他欧洲林业发达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美洲林业发达国家在森林经营和管理上也采用林务官制度,虽然各国对于林务官制度的定义和内容存在差异(例如,在美国“林务官”是指接受过林业教育培训,并从事林业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但都明确指出林业生产经营的实施者需要接受过长时间的专业技术培训,并经严格考试才能担任某一职务或工作岗位[7]。

2 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规划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并将其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体制机制创新,重大政策和人才工程等多方面对我国人才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

我国林业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已成为林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尤其是现阶段大部分宜林地完成造林工作,加强森林经营工作是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全面加强森林经营,精准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和保障,是对森林经营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针对我国森林经营人才队伍匮乏的问题,为建立高素质的森林经营人才队伍,需要制定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规划。规划以增加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提升经营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管理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森林经营人才培训,建立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加强能力建设,为全面科学开展森林经营、推动林业提质增效提供雄厚的人才基础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规划应根据培训人员的业务类型(管理人员、规划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受教育程度建立自上而下、分级分层的人才培训体系。由于不同人员岗位职责存在差异,培训规划在设计中应分类开展。此外,应以森林经营生产实践需求为导向,理论培训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突出学以致用,面向生产实际开展人才培训,全面提升森林经营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能力、科学经营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术能力①。

2015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全国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2015—2020年)》,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能力建设和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对我国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进行了总体规划。旨在通过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森林经营人才培训制度和国家、省、县三级培训体系(表1),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掌握森林经营先进理论并能科学指导森林经营实践的专业技术队伍,熟悉森林经营相关政策制度和规程规范的管理人员队伍,掌握森林经营实用技术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施工作业队伍。①《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林造发〔2015〕8号)。

表1 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体系

3 森林经营培训成效及存在问题

3.1培训成效

自2013年10月以来,按照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的总体安排,人才中心在江西、福建、四川、云南、广东等省举办了14期森林抚育经营类培训班,累计培训1700多人次。培训主要以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为载体,以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为培训材料,重点在国家层面对森林经营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进行培训(表2)。培训采用现场教学为主、理论和技术并重的方式,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的问题分析,互动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近几年组织实施的森林抚育经营培训,有效解决了森林经营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促进了林分质量提升和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提升了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表2 国家级森林经营技术培训概况 人次

1) 掌握了基层需求。调研、培训和研修过程中,很多地区出现了共性问题,如人才队伍匮乏、培训制度和体系不健全等。积极回应各地迫切希望加大森林经营人才培训力度的要求,国家林业局迅速组织专家制定《全国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2015—2020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遵循。

2) 实现了森林经营规范化、精细化作业。过去各地森林抚育措施单一,考核指标陈旧,使得森林抚育经营工作开展变得可有可无。通过开展培训,推广了先进经验,提升了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撑人员的能力水平。各地森林抚育措施多样、精细,促进了林分质量提升。

3) 使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进一步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同。各种多样化森林经营措施通过培训、研修得到了推广,提升了社会认同感,让人民群众感到森林对营造景观和提升生活品质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 逐渐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通过开展多期师资培训(河南、广东、黑龙江等,401人),培养了一支从经营理论、作业设计和施工、检查验收等森林经营各个环节业务精通的师资队伍,为森林经营培训在基层的广泛开展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3.2存在的问题

1)《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全国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2015—2020年)》没有得到完全贯彻落实。大部分省(区)尚未细化规划和计划并层层落实。

2) 高端人才不足。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公务员中林业专业所占比例不足50%,大多具有较强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但缺乏森林经营专业技术和理论的培训。很多地区核心技术人员和培训师资操作能力高,但理论水平和讲解能力不足。

3) 基层林业队伍不稳定。林业基层单位主要分布在偏远的林区,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给林业人才建设造成极大冲击。

4) 学科建设不足。课堂教学和现场实习相结合不紧密,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的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与林业生产实践契合度相差甚远,绝大多数的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专业学生仅有对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掌握,包括森林抚育、采运收获等生产作业技能欠缺明显。

5) 尚未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基层不仅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而且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

4 加强森林经营人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国建设现代林业,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必然要走森林经营科学化、集约化之路,需要有一支强大的现代森林经营人才队伍。为此,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全国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2015—2020年)》,做到思想、任务、项目、措施落实,把林业人才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大培训力度、建设森林经营人才队伍。继续贯彻落实《全国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建立森林经营人员轮训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把森林经营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基础工作,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下去。建立培训基地,分级开展森林抚育、造林更新等技术培训,着力培育森林经营管理、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尤其是培育一支懂理论、懂技术、会操作的多功能森林经营管理队伍,确保《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要求贯彻落实到位,推动森林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

2) 突出培训重点,培养森林经营高端人才。做好领导干部、技术核心和培训师资等重点群体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级林业培训机构,开展针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森林经营专题培训。依托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分区域建立一批国家级森林经营现场研修培训基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技术人员长期持续开展森林经营研修培训。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师资培训,组建森林经营师资库,引导一批能够深入研究、独立思考、说得清道得明、既懂理论又能带领一线人员一起工作的森林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指导森林经营科学开展。

3) 优化基层森林经营人才配置机制,稳定一线队伍。必须在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等方面给予倾斜。强化国有林场、乡镇林业工作站等基层林业机构建设,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基层营林队伍。通过在岗位设置、评价选拔等政策方面向基层倾斜,建立完善基层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提供森林经营人才持续成长的发展空间。

4) 加强学科建设,夯实理论基础,储蓄后备队伍。加强森林经理和森林培育等相关学科建设,优化科研环境,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深入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研究,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供理论支撑。落实基层人才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助学金政策,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森林经理和森林培育等学科优秀毕业生到基层林业单位,尤其是国有林场和乡镇林业站工作,为基层储备森林经营人才。

5) 健全森林经营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合理有效的扶持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应从行业发展大局出发,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应加大培训经费投入,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大培训信息化力度,拓展培训形式。推行岗位技能培训,对在基层从事森林经营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和业绩考评中重点考核服务区域森林经营业务水平和实效。组织开展全国性的森林经营表彰活动和技能竞赛,对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提高森林经营人才队伍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人才是全面开展森林经营、实现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支撑。我国森林经营人才数量和水平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和培训机制,完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学科建设和扶持政策,不断加强我国森林经营人才梯队建设,为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 刘于鹤,林进.森林经营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林业建设的瓶颈[J].林业资源管理,2012(2):1-6.

[2] 唐守正,雷相东.加强森林经营,实现森林保护与木材供应双赢[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44(3):223-229.

[3] 詹昭宁.对当前森林经营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10(6):1-7.

[4] 吴水荣,海因里希·施皮克尔,陈绍志.德国森林经营及其启示[J].林业经济,2015(1):54-59.

[5] 邓华锋.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89-190.

[6] 叶勇,苗丰涛.德国森林管理制度建设经验及启示[J].农业科学研究,2016,37(2):53-57.

[7] 孙勋.美国林务官制度研究与中国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的改进[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PresentSituation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fForestManagementPersonnel’sEducationandTraining

WU Xuerui

(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TalentExchangeCenter,Beijing100714,China)

Talent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forestry,and also important support for accurate improving forest quality through forest management.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inadequate training system and training foundation for forest management,and combin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forest management of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cal training for forest manage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alent education training status both domestically and overseas,talent education training program of forest management and the effect of forest management training,and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orest management talent construction。

forest management,personnel,education and training

F326.2;C975

A

1002-6622(2017)05-0009-05

10.13466/j.cnki.lyzygl.2017.05.003

2017-09-14;

2017-09-26

吴学瑞(1976-),女,黑龙江双鸭山人,高工,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林业教育培训。

Email:wuxuerui2000@163.com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经营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land produces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