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行

2017-11-16 22:52王禹偁
月读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叶落苏轼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小畜集》)

【品读】

题为“村行”,相当于村游,大约也算不得游,也就是闲来无事到处走走。王禹偁村行不徒步,是骑马走。“马穿山径”,可见是山村。“菊初黄”,可见是初秋时令。“信马悠悠”,则完美呼题。“野兴长”,一来证实先前走来所见山径菊黄的好景致,二则引出下文更为唯美的山村秋意图:千沟万壑,回荡晚籁声声;数峰无语(钱锺书《宋诗选注》里讲,“数峰无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废话,其是以“反”为“正”,用“无语”来讲山峰并非无语而“无语”,仿佛原先是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的。倘若改成“数峰毕静”,意味就削减了),有夕阳斜上山岗;棠梨(即杜梨,一种落叶乔木,春夏叶绿,秋来则泛红,所结果子亦是红的)叶落,绯若胭脂;荞麦花开,则似雪飞香。山径、万壑、数峰;黄菊、红叶、白花,此番种种组成的明丽盛景,不单使作者“信马悠悠野兴长”,亦令读者阅之陶然,且生出无限的向往。

作者走笔至此,读者着眼至此,皆兴味高涨,美不胜收。

不意,作者猛地笔锋急转,突兀来一句莫名自问:“何事吟余忽惆怅?”在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时,紧接又来一句笃定自答:“村桥原树似吾乡。”通篇至此,戛然而止,唯留下读者执卷低回,怅叹不已——却原来,却原来,王禹偁信马村行,触景生情,想家了。

有些诗,乃至有些文章,起头看来,觉其平平,看过一半,仍觉平平,再往下看,还觉平平,就在人兴味渐淡时分,煞尾之处,兜头给你来一瓢,或一棍,叫人一下惊然、豁然、爽然,再复啜之前所谓“平平”的铺陈,原来是那样的意味深长。这样的笔法,才叫功夫。王禹偁此一《村行》,读来大有此等功力。

说起王禹偁,怕又要叫人怅叹了。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在今山东)人。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且家境甚贫,以磨麦制面為生。少即聪慧,三十岁中进士。然仕途走得并不顺遂,虽曾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其间却三贬三入。此一《村行》,即作于初次被贬商州(在今陕西)的次年。如此看来,他那“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的心情,就很好理解,也不难体会了。

说起三贬三入,王禹偁的命运与其后辈苏轼倒有几分相似。苏轼曾被一贬黄州,再贬惠州,复贬儋州;王禹偁则被初贬商州,复贬滁州,又贬黄州。苏轼最后死在了赦免回乡的途中,王禹偁则病故于贬地蕲州(今湖北),年仅四十八岁。苏轼《王元之画像赞并叙》云:“……故翰林王公元之,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足以追配此六君子(汉汲黯、萧望之、李固,吴张昭,唐魏徵、狄仁杰)者。方是时,朝廷清明,无大奸慝,然公犹不容于中,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至于三黜以死。有如不幸而处于众邪之间、安危之际,则公之所为,必将惊世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岂特如此而已乎?始余过苏州虎丘寺,见公之画像,想其遗风余烈,愿为执鞭而不可得……”苏轼这番话讲来,是情切切意切切,真乃英雄惜英雄之语!(杨蓉)

猜你喜欢
叶落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徐绍贵
枯木
千山叶落之境
从善如流
月下行吟
苏轼错改菊花诗
今生今世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