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2017-11-16 23:40高清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高清梅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持续蓝光照射和间歇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

8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患儿,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TBIL)、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1 d,试验组患儿血清中TBIL水平为(250.4±31.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5.8±36.2)μmol/L(P<0.05);治疗后3 d,试验组血清中TBIL水平为(142.8±13.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9.6±14.9)μmol/L(P<0.05)。(2)对照组中,有9例患儿无效,总有效率为78.05%;试验组中,有2例患儿无效,总有效率为9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中,有7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试验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相比,间歇蓝光照射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TBIL),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持续蓝光照射; 间歇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总胆红素水平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0-0126-02

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疾病,是因新生儿机体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使新生儿肝酶系统、胆汁排泄系统的体内代谢能力较差,导致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蓄积过多,引发虹膜、皮肤等组织和器官的黄染[1]。倘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可引发患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严重者导致患儿死亡。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儿康复和预后改善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床中常应用蓝光照射实施治疗[2]。蓝光照射治疗为间接胆红素增高新生儿黄疸治疗的主要方法,即用420~470 nm的蓝光进行照射治疗,把脂溶性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无毒性的衍生物,并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使得新生儿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得到降低,避免胆红素脑病[3]。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常采用持续蓝光照射和间歇蓝光照射两种照射方式进行治疗。为分析两种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本文对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患儿。在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胎龄(37.8±4.4)周,足月儿29例,早产儿12例;在试验组中,男21例,女20例,平均胎龄(37.2±4.5)周,足月儿28例,早产儿13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项研究已经获得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协会的支持,患儿父母对该项研究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1)新生儿具有皮肤过敏、严重呕吐及溶血症贫血等症状;(2)新生儿黄疸引发因素:遗传代谢病、肝功能障碍、阻塞性黄疸等因素。

1.3 一般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温、纠正酸中毒、营养支持、益生菌、鲁米那等常规治疗。将新生儿裸体放置在蓝光箱中,箱内温度调节为30 ℃~32 ℃,湿度设置为55%~65%,用黑色眼罩和棉质尿布对患儿的眼睛和会阴部进行充分的保护,并将灯光的距离调整为20~25 cm,确保灯光照射均匀。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进行照射,单次连续照射时间为24 h,试验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照射8 h后,中途暂停16 h,连续照射3 d,累计照射时间为24 h。3 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指标:分别测量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 d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并进行对比分析。(2)临床效果: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血清中TBIL达到正常水平,黄疸消退;好转,患儿经过治疗后,血清中TBIL水平有所下降,但黄疸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患儿经治疗后,血清中TBIL水平与治疗前无下降、甚至上升,黄疸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现象。总有效=好转+有效。(3)不良反应:分别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出现皮疹、腹泻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對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TBIL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试验组患儿血清中TBIL水平为(250.4±31.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5.8±36.2)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试验组患儿血清中TBIL水平为(142.8±13.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9.6±1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中,有9例患儿无效,总有效率为78.05%;试验组中,有2例患儿无效,总有效率为95.12%;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ndprint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有7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试验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是因新生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较高,引发患儿黏膜、皮肤出现黄染症状[4]。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若新生儿黄疸指数过高,可引发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这会对新生儿大脑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5]。临床中常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蓝光照射包括持续蓝光照射和间歇多次蓝光照射两种方式,蓝光照射把新生儿体内间接胆红素转变为无毒水溶性异构体,并将其排除体外[6]。持续照射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腹泻、皮疹等并发症,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7-8]。间歇照射治疗与黄疸组织分布特征更为符合,间断照射有助于深处的胆红素不断的向着体表进行转移,当蓄积至一定的量时,照射治疗一次即保证了治疗时间,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7-8]。

刘大伟[9]的研究发现,两组蓝光照射方法都可以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间歇蓝光多次照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较低。孙莉芳[10]的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多次蓝光照射治疗3 d后,患儿血清中TBIL水平为(143.54±13.89)μmol/L,显著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的(198.54±15.56)μmol/L(P<0.05);间歇多次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持续蓝光照射组的有效率(75.0%);而本文的研究表明治疗后1 d,试验组患儿血清中TBIL水平为(250.4±31.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试验组TBIL水平为(142.8±13.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P<0.05);这与学者孙莉芳[10]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总之,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相比,间歇蓝光照射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TBIL),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晶晶.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2):26-28.

[2]覃振平.两种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6):88-90.

[3]韩宇枫.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509-511.

[4]陈海英,刘玉惠.两种护理方式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对照分析[Jl.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132-134.

[5]黄美珍.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48-49.

[6]高中秋,黄静,黄琼,等.中医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与经济对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兒科学,2015,7(1):23-26.

[7]冯中静.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与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110-111.

[8]丰小希.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6):88-89.

[9]刘大伟.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疗效[J].医疗装备,2016,29(22):124-125.

[10]孙莉芳.不同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6,22(17):80-81.

(收稿日期:2017-03-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生儿黄疸
肠道益生菌联合黄疸茵陈颗粒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红素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黄疸应用药物联合短u,3多次蓝光治疗的临床观察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措施探究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