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17-11-17 07:15莫其逢
装备制造技术 2017年9期
关键词:技能型电气工程实训

陆 茵,莫其逢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7)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陆 茵,莫其逢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7)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企业一线人才的摇篮,专业的设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企业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及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提出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与步骤,论述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阐述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虚实交替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企业一线人才的摇篮,专业的设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企业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技术革新,对各类人才知识能力水平的要求大幅提高,职业岗位不断分化,新职业岗位层出不穷,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很多用人单位希望应聘者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不仅能胜任施工技术工作,而且懂预算设计,还精通业务能从事工程管理。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重点培养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技术革新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发展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

1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主要研究现代智能建筑的建设,而智能建筑是一种新型建设,是现代建筑与“4C技术”(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CRT) 融合的产物,它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加快了行业技术革新的步伐。此外,“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节能减排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绿色光伏建筑”等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将继续加大实施力度,推动了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人才的需求。

据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建筑电气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仍然是智能配电技术、节能减排技术、LED等绿色照明技术以及建筑智能化应用技术。目前,全国建筑电气人才短缺,特别是建筑设备自动化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类人才严重不足。

2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专业调研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对要培养人才的规格与质量提出的总体要求,主要解决“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此,课题组的成员前往广西及周边区域的智能建筑、水电、安防、房地产等相关公司或企业进行调查,调研结果显示,高职类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安排变动较大,如图1所示,刚毕业的学生一般从事工程施工、技术服务、工程监理、电气维修、资料整理、辅助设计、工程预算等工作,工作半年到一年后,其中有能力的一部分毕业生被提拔到技术主管;工作二至三年后,可能被提拔到项目经理的岗位上。由此可见,企业需要的是懂施工、会设计、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图1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群

根据建筑电气行业的岗位任职要求,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主要面向建筑电气行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建筑供配电、照明、给排水、防雷与接地等强电技术及楼宇智能化等弱电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胜任建筑电气及相关行业中的设备安装施工、调试及运行维护管理、工程设计、资料管理及工程监理、产品生产及营销等工作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人才。

2.2 课程体系的构建[2-3]

如何培养人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应根据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要求开发人才培养内容,合理选择人才培养途径。本课题组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及时召开了专业指导委员会,针对已经确定的专业岗位群进行了分析研究,按照“确定专业岗位群→调查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岗位的主要职业能力要求→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设置课程”的步骤,重构了我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包含公共教育、专业教育两大模块,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职业扩展能力共4方面考虑设置专业的课程,具体如表1、表2所示。

表1 职业岗位工作分析

表2 知识与能力结构分析

2.3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课岗证合一,人才培养方案凸显职业教育特色[4]。

本专业根据企业调研确定的专业岗位设置了相应完善的实训实习课程和主干课程(如表2所示),根据电工上岗、中级电工、中级制图员等职业资格证的标准开发了相关课程《电工技术实训》、《中级电工实训》、《中级制图员实训》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在实训、实习结束后,参加相应的电工上岗、中级电工、中级制图员、施工员、资料员、造价员等职业资格证考证,毕业学生的“双证书”获取率基本达到100%,知识和技能达到中级水平。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配电、水电、安防、消防等系统的设计能力,在第5学期初开设了毕业设计综合实践课程;第5~6学期到实习基地或准就业单位顶岗实习半年,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高级工和准技师水平。

(2)以混合式教学改革为载体,课程建设初见成效。

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是课程建设,依托我院与清华大学共建的THEOL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本专业团队教师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改革,已完成《安防工程技术》、《建筑消防技术》2门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改革,正在实施《建筑供配电技术》等4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改革,制订了课程的课程标准、重组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发了课程的实训项目,编写了相关的实训教材,学生的积极性被较好的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

(3)工学交替、虚实结合的校内外实践环境初步建成,确保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为了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先后建设有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检修、水电施工工艺等12间校内实训室,以及校企深度合作的深圳市松大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火天信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9个校外实训基地。为了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补充现有实体实训室的不足,正在建设楼宇智能化3D仿真、电梯装调与维保、建筑节能技术等一批凸显智能、节能特色的实训室,力求创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

此外,学院、系部分别制订了各类实训室管理、使用的管理制度及顶岗实习的实施管理办法等,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规范运转。校外实习配备校、企两级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实习辅导员,同时每年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到各实习点检查和指导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校内实训及顶岗实习质量得以保证。

3 结束语

与施工员、资料员等岗位衔接的课程开发略显不足,需进一步开展课程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当前的校外实习基地规模仍无法满足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需要扩大;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为“顶岗实习模式”,正在探索“引企入校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急需建立及完善;创新创业、节能环保教育覆盖面积小、开展力度浅。

[1]王 玲.高技能人才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及培养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34):11-15.

[2]李洪波.以就业为导向的“三对接”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64-65.

[3]李 璐.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5(2):62-66.

[4]王艳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5(18):13-15.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LU Yin,MO Qi-feng
(Guangxi Electr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Nanning Guangxi 530007,China)

Becau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cradle of the first line talents of enterprises,so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should be based on enterprise demand.In this paper,by analyzing the demand of 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and the main employment groups,puts forward the instructing ideas and steps of the technical and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discusses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knowledge,ability and quality structure.And finally,it’s also explained the effect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echnical and skilled;personnel training mode;work-integrated learning;the actual alternate.

G718.5

B

1672-545X(2017)09-0188-02

2017-06-16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GB360)

陆 茵(1978-),女,广西岑溪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自动化、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研究;莫其逢(1979-),男,广西来宾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建筑电气工程、楼宇智能化工程应用、凝聚态物理的研究。

猜你喜欢
技能型电气工程实训
提高电气工程预算质量的对策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驱动下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措施分析
新时代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