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舆情对社会事件的影响

2017-11-17 01:03刘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0期
关键词:周期性微博应对策略

刘茜

摘要:伴随着网络产生,网络舆论成为一种重要的舆论形式,微博作为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人们轻而易举地获取实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宣泄自己的情绪,于是人们就把微博打造成了一个新的舆论场地,而微博舆情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该文从社会公共事件入手,分析微博舆情对事件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前人研究微博舆情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微博舆情的传播周期和微博舆情的特点,并且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微博;微博舆情;周期性;特点;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0-0044-02

1 微博的概念和特点

微博:顾名思义,微型博客,属于博客的一种,包括关注,搜索,评论,转发,艾特(@) ,添加话题等功能,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微博是一个获取消息的全新媒介,在现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加倾向于接受这种短小精悍的文字信息。

1) 注册和操作简单:微博注册非常简单,手机电话号码也可以注册成微博账号,只要一部手机连上互联网,就可以登录微博,如此方便快捷,而且操作也简单不复杂。

2) 信息发布和接收便捷: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人人平等自由,每个用户都是信息的发布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发言权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随时随地可以分享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内容丰富复杂包括个人生活,娱乐,体育,政治等。

3) 信息传播迅速:微博信息相比传统的媒体信息发布更加及时,真正做到了信息的秒传播,就如2017年8月8日晚9:19九寨沟7.0级地震事件中,灾难发生之后,微博上迅速就出现了微博用户发布的相关微博。每个用户都是新闻的传播者,他们都拥有自己的粉丝群,自己所发表的信息与内容被粉丝看到,一旦一个话题让其他用户感兴趣,就会引起众多网民转发评论和相互讨论,交换看法,所以微博上的事件就这样“细胞裂变式”[2]地传播。

2 微博舆情的概念与生命周期

微博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一种,是指广大网民以微博为载体,围绕某个话题或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意见和态度,不需要通过严格审核可以直接发布于微博上,微博舆情是微博民众的及其意见的总和。

1) 初始阶段:微博舆情的“导火线”来源于传统的媒体报道或者是微博用户的爆料,当一个议题引起微博用户的兴趣,他们就会对这个话题加以关注,评论,转发。

2) 擴散阶段:每个微博用户都有自己的粉丝,所以他们既是新闻的发布者又是新闻的传播者。话题的参与者不断地编辑微博,评论转发微博甚至@其他用户,煽动他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就这样舆情信息就呈“病毒传播模式”[3]地交互传播。

3) 热议阶段:当事件引起媒体和意见领袖关注的时候,这些拥有成千上万甚至百万千万粉丝的大V微博用户也会参与到议题的讨论中来,通过编辑,评论,转发,使信息高速大范围传播,导致事件不断升温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话题的交流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立场。信息传播覆盖面越来越广,最终会达到一个最大值。

4) 衰退阶段:当舆情传播越来越广的时候,就会迫使政府响应,处理妥当,还原真相,事件得到圆满的解决,网民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情绪得到缓解,于是对相关事件的关注度减少,各大媒体也减少对此事件的报道,微博帖子量从最高值迅速回落。又或者是出现更加吸引网民注意力的事件,导致网民的注意力得到转移。

3 案例分析——四川山体垮塌事件回顾

2017年6月24日6时许,四川阿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60余户140余人被掩埋。微博舆情对此事件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主导作用。

从图1可以看出,事故发生后,微博网友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茂县人民祈福,并且创建了#四川茂县山体垮塌救援#的话题,来表达心系灾区灾民;2)#四川茂县山体垮塌#灾难来临时,来感叹生命的脆弱;3)你能不能放过我们大四川,来愤恨天灾的无情。

图2体现出:四川茂县山体垮塌之后,政府迅速正面提出救援方案,各大媒体也主要报道的是政府对这次灾害的救援情况,积极主动地通过互联网“现场直播”的方式让广大网民获知实时讯息。

综上所述,事故发生后,央视新闻通过官方微博迅速报道这一事件,随后各大新闻媒体也将此消息散播出去,通过互联网直播抢险救援工作,大量的微博用户开始关注起这起事故,纷纷编辑评论转发微博为灾区人民祈福。在《茂县山体垮塌》事件中,媒体主流报道为『习近平对四川山体高位垮塌抢险救援工作作重要指示』,网民主流意见为『为茂县的人们祈福#四川茂县山体垮塌救援#』[4];应深入挖掘网民意见和情感倾向,预测或追踪舆论走向,以便对不良舆论进行疏导。该事件分析可以看出,微博舆情主要倾向于事故救援情况和为灾区祈福,政府也积极快速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安抚民心,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伤害。

4 微博舆情应对策略

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微博的发布不需要提前通过严格的审核,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布信息,同时微博也有它快速传播的优势,因此,微博舆情引导得好,微博平台可发挥澄清事实、处理和解决问题,凝聚人心的良性作用;微博舆情引导得不好,微博平台就会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不仅阻碍问题及时有效处理,还容易造成社会动乱,人民恐慌的恶性后果。

1)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当事件发生时,微博用户往往是新闻第一发布者,在事情没真相大白之前,网友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臆测事情的真相和发展,和传统媒体与政府相比,微博获取事件消息和发布消息具有及时性,政府在回应之前,事态在微博上的的发展难以掌控,如果舆情处理不当,将会阻碍事件的处理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所以,政府首先应当快速高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政府在知晓事件信息之后第一时间发布消息,阻灭谣言,拿出实质合法证据把真相还原给公众以防事件朝恶劣方向发展。政府应当重视微博舆情的动态,倾听人民的心声,把握人民的需要,积极妥善地解决人民的问题。接受广大群众、媒体、司法的监督,积极主动正面地提出事件解决的方案,态度与进展,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只要网民信赖政府,政府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

2) 不可忽视“舆论领袖”的影响力:“舆论领袖”遍布在各行各业,影视,教育,体育等,他们往往是公众人物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拥有大量的粉丝,一旦他们评论转发某一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立场,就会迅速将事件推入舆论高潮。就如2017年6月22日保姆纵火案这一事件,引起多数“舆论领袖”的关注,他们在微博转发评论谴责保姆的残忍无情,同时希望受害者家属能够早日讨回公道。保姆纵火案连续一个月成为微博热搜直到事情得到解决。由于“舆论领袖”的关注,迅速将此案件推向舆论高潮,并且“舆论领袖”的态度和观点极易对其他用户造成巨大的影响[5]。“舆论领袖”在发表言论之前,应当核实事件的真相,不轻易发言,配合政府引导微博舆情向和谐方向发展。同时政府也应该培养自己的“舆论领袖”,时刻关注微博舆情的发展,及时发声还原真相阻止谣言扩散。

3) 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微博的监督力:微博的便捷性,较为宽松的环境和匿名性为网友的率真的思考,无拘无束的情感表达和便捷的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但是畅所欲言不能演变成制造谣言。法律保障人民的自由言论的权利,也不能放任谣言的扩散。因此微博网站应该完善实名认证制度,即微博用户注册账号时将身份证信息提供给网络管理者[6],当然政府、微博供应商应当有效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微博用户的隐私权必须得到保障;政府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密切关注敏感话题的舆情走向;加大惩治力度,对利用微博损害他人或国家利益的不法分子进行严厉的处罚。

参考文献:

[1] 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2] 张晔.微博舆情的传播特征[J].新闻世界,2013(9):128-129.

[3] 王彦.微博舆情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229-232.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期性微博应对策略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CPSIA周期性测试要求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