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社团实践能力培养与形成性效能评价检测报告

2017-11-17 23:50罗文奇张慧陈浩吴长初
科教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科技社团形成性评价科技创新

罗文奇 张慧 陈浩 吴长初

摘 要 目的: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创新社团实践能力培养与形成性效能评价改革。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采集大学生参与创新项目、论文发表与分享奖励等情景过程中产生的正能量信息,包括態度、自信与成就感;采集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对专业学习促进作用等形成性效能评价的信息;运用创新社团与非社团成员A、B组“两两”法进行效能检验,对比两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差异。结果:通过对科技创新实践兴趣感、促进专业学习自信感和获得社会认可度的成就感问卷分析得知,A组学生优良率为100%,而B组学生优为0,良率为76.91%。检测A组学生的形成性效能评价明显优于B组。结论:A、B组“两两”效能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科技社团 科技创新 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85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formativ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ssociations. Methods: the positive energy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questionnaire collec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nnovative projects, publishing and sharing incentiv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scene, including attitude, self-confidence and sense of achievement; acquisition innovation practice students on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the use of innovative community and non community members A, B group the "2-2" method for performance test,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rough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actice, promote interest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nfidence and get social recognition of the achievement questionnair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 group fine rate was 100%, while the B group is excellent was 0, good rate of 76.91%. The formative efficacy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 group A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group B.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test of "2-2" in A and B groups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mative assessment

基于大学生创新社团实践属于第二课堂形成性教育范畴,开展大学生创新社团实践能力培养测评,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成效的凝练、肯定和信息反馈,对进一步鼓励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相关大学生课外研学能力培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如何进行检验和客观评价的研究文章不多,特别是有关形成性效能评价的报道少见报端,本文就大学生创新社团活动的实践效果与形成性效能评价检验指标进行问卷调查、检测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检验为非量化指标,研究对象A组为本校人体科学兴趣小组科技创新社团成员随机抽27人;B组(对照组)为大一学生中随机抽52人,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采集有关参与创新项目实施、论文发表与分享奖励成果等情景过程中产生的态度、自信与成就感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对专业学习促进作用等形成性学习效能评价的定性信息,采用“两两”对照分析比较统计方法,检验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便对大学生研学创新能力培养意义进行肯定。结果如下。

2 调查与结果

调查问卷分10项,包括个人课堂学习状态、自主学习基础、是否参加社团活动、是否参加过课题实施、是否参与论文创作、是否获得个人或集体奖励、对创新活动意义认识、对创新能力培养与临床应用的关系认识、认为目前创新实践活动的不足与如何更好开展活动建议等。采用定性选择回答,前1-2项学习基础任选“很好”、“好”、“较好”或“不好”;中间3-8项是否参与创新有关活动任选“特有”、“有”、“稍有”或“没有”回答。后9-10项需简要回答说明主要问题和建议即可。按以上情景选择结果看是否有创新实践兴趣感、促进专业学习自信感和社会认可的成就感评定等级,即“优”、“良”、“中”、“差”综合确定形成性评价效能优良率。关于大学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效能,是有组织社团活动形式好还是自发学习的好,通过科技社团能力培养组(A组)与和随机抽样自发学习组(B组)问卷样本信息 ,代入“两两”分析统计对照检验,确定形成性效能评价的结果和意义。调查项目分析如下(见表1)。endprint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应起到积极的作用,各级高校都要把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推动教育评价理论基础建立和创新与应用能力拓展,就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要打造学生的创业精神,就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本科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也促使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嗣后,我国教育评价在反思历史、重建秩序改革实践中,从引进和介绍海外的教育评价理论成果开始逐步进入创建中国特色教育评价理论的持续发展时期。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学评价学生为主要对象, 教学形成性评价重在能力培养(学習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应用力)。重视创新人才的素质培养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在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新带动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实践经验证明,要搞好大学生的创业,必须先有创新为基础,要创新教育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训练创新技能。因此,开展学生课外研学创新能力培养与形成性评价立项研究的动机,既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对近年课外形成性教育实践的绩效检验。

目前实施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呈多元化发展,由原始自发独立修养逐步向有组织的“二课堂”素质拓展、导师制及创新社团集体训练培养等模式发展,[1]其改革效果逐渐明显,可见一斑。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效能评价分析,不像“一课堂”那样可以通过平时作业、测验考核、期末考试等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判定学习效果。因此。目前仍然没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统一的检验方法与手段。鉴于大学生创新社团实践能力培养属于综合素质发展范畴,严格说也应属于形成性教育过程,故本文将大学生创新社团实践能力培养列为形成性效能评价分析,其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形成性教育素质的一部分,作为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2]虽然不能算不首创,也将具有一定改革意义。根据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不难看出被调查A、B两组比较,从对科技创新兴趣感、促进专业学习自信感、和获得社会认可的成就感的人数来看,[3]从来自科技创新社团(A组)的学生信息显示较为突出;从综合素质测评情况分析,[4]A组的学生优良率为100% ,而B组的学生优秀为0,良好为76.91%,A、B组“两两”检验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充分彰显了科技社团的效能优势趋向。应该指出的是,虽然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不够完善,检验方法也存在一定模糊性,而且调查结果也显示A组社团成员也有个别没有成效感的现象出现。尽管如此,总体效能分析结果还是可以看出,无论是参与科技创新社团实践能力培养,还是自发独立开展创新能力修养,在创新学习的形成性效能评价都有提高的迹象。说明只要要肯投入,就会有收获。最后,本项问卷调查对于检测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效能评价分析而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检测有效,坚信随着大学生创新实践改革的深入与评价体系的建立,[5]将会在效能评价方面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磊,姜琦,于瑶.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医教育ECM,2007.26(1):56.

[2] 赵楠,宋波基于学生专业性社团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问题的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17(2):48-51.

[3] 郑玉才.大学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60-61.

[4] 金琴.大学生创新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05(8):91-92.

[5] 孙波,杨欣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35-37.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社团形成性评价科技创新
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科技社团智库建设的深度思考
泰州市提高科技社团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协团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