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7-11-17 00:22丁利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积累语感

丁利华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尤其是语文。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关键词:有效;主体地位;精准;方法;积累;语感;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听说教学、作文教学有密切联系。因此,了解阅读教学基本理论、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阅读教学问题设置一定要精准

在听公开教学课时,相信许多人都会发现好多老师满堂问,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学生只能被动回答老师永远问不完的问题。细想这些问题的价值有多少,能引起学生多少有效的思考。比如,作者是谁?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们她回答是好不好……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一个问题突然跳到另一个问题,显得太突兀。

俗话说愚者问得拙,智者问得巧。课堂的提问非常讲究艺术,课堂问题的设置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师本人对文本的理解,设计一两个能够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或是向文本更深处进发的主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让学生找出“花和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全文主旨后,我提出这几个问题:用恰当的词语描绘眼前看到的紫藤萝?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是怎样的?从植物地的变迁中寄托作者怎样的情感?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学生借助这几个问题默读、朗读,小组读、集体读,反复读中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仿佛种种紫藤萝就在眼前,能感受到眼前茂盛藤萝的芳香、十年前遭受挫折的那棵藤萝的凋零,真切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

二、阅读教学一定要充分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

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教育说过一句看似平易、却极为深刻的话:“课文也无非是一个例子。”所谓“例子”,它应该能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说下我在教学《小石潭记》一课中的例子,课文写的是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他的爱妻难产而死,他的母亲随他到永州不到半年染病身亡。来到小丘,因篁竹之“隔”,又“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定要去看个究竟。美丽的景物让他感到一丝快乐。然而永州山水书写的背后无不潜藏着他的谪囚心影和精神焦慮。做出这样精彩的设计:

(1)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课文第一句话?第一句话中哪几个字暗含着“寻找”的开始?

(2)假如你手头有一块会变形的哈利波特魔法石,你愿意变成柳宗元笔下的哪种景物?是“石”、“树”还是“鱼”?

(3)你从描写石和树的这几句话中感觉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4)你从哪里看出鱼是自由自在的?

(5)第三段的景色与前面的景色有何不一样?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6)作者为什么要离开小石潭?

(7)作者为什么要与山水隔绝起来呢?

这就让学生从以上问题的分析理解中悟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要抒发的真情。帮助学生把握有代表性的问题,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提炼出来供学生学习探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偏离教学的大方向。在学生具体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思维发展的方向,当好学生学习的帮手,对于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加以点拨,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能够尽快紧扣教学内容顺利地从事自学活动。

三、阅读教学应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语文新课标中强调:“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的确,语文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学生不妨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记载自己阅读的经历和内容,诸如名言警句,精彩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句,自己的心得或体会、读后感等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坚持,相信会有成就的。有时广读博览虽然不能深思熟记,但是能对语感培养、艺术熏陶、性情陶冶形成合力,对语言、内容也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再现。再记忆性还能组合、扩展为网络式记忆,而且以记忆为主的阅读,青少年时读一遍胜过中老年时读若干遍。

阅读引人入胜的美之华章,原是兴致盎然的乐事,而过多的讲读分析,则会让中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厌烦。所以,我会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方能知事明理。当然,光读书也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还要让学生多积累,并做到“学而时习之”。积累的多了,学生的内心充实了,也就有了成就感,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自然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今天的学生只读《孔乙己》,很难深知孔乙己的性格、命运,对他难免有隔世之感,皮毛之见;读过《儒林外史》就会多懂一些《孔乙己》。又假如只读《红楼梦》中的一两个章回,就不足以理解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更难以理解全书的内涵。只有通读全书,了解更多的内容,才能对人物、情节有更深的思考。这也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是对文章的形式还是内容,感性认识、直觉感悟,都是构建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基础,因而读书必须重视积累。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积累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