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规模化猪场母猪3种重大疫病的抗体检测分析

2017-11-18 01:23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古金元马梓承刘照虎王玉超孟凡亮刘思当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产耳病狂犬病

■文/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古金元 彭 涛 马梓承 刘照虎 王玉超 孟凡亮 刘思当

山东省某规模化猪场母猪3种重大疫病的抗体检测分析

■文/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古金元 彭 涛 马梓承 刘照虎 王玉超 孟凡亮 刘思当

为了解某猪场母猪群猪瘟、蓝耳病及伪狂犬病3种重大疫病的免疫状况及感染状态,及时发现目前存在问题及潜在风险,为重大疫病的预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从母猪群中采集血样72份,分离血清,应用MEDIAN公司生产的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IDEXX公司生产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场3种主要疫病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gE抗体总体阳性率分别为88.89%、59.72%、70.83%;其中后备母猪3种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06%、76.47%、79.41%;经产母猪阳性率分别为81.58%、44.74%、63.16%。在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及该猪场母猪群免疫程序的基础上,对该猪场主要疫病的免疫提出了一些调整意见,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化解疫病发生的风险,从而指导养猪生产。

疫病;抗体检测;阳性率;免疫程序

目前,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3种主要疫病。就当前我国养猪业的实际情况,免疫仍是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而免疫效果的好坏存在众多影响因素,因此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母猪群作为一个猪场的核心,决定着猪场经营的成败。母猪抗体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其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直接关系到以后哺乳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因此适时对母猪群进行主要疫病的抗体检测,不仅可以了解猪场的实际免疫效果,实时监测母猪群免疫状况,并能提供猪群相关疫病的流行动态,以便及时发现免疫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更好地做好猪病的防控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样品来源与处理 2016年12月中旬,从山东省某规模化猪场采集血样72份,分离血清,6,000rpm离心5min,置于-20℃冰箱冻存待检,血样采集信息见表1。

1.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进口MEDIAN公司猪瘟病毒(CSFV)、猪蓝耳病病毒(PRRSV)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进口IDEXX公司猪伪狂犬病病毒gE(PRV gE)抗体检测试剂盒,Eppendorf移液器,酶标仪等。

1.2 试验方法

1.2.1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内所附说明书进行操作。

1.2.2 结果判定 猪瘟病毒(CSFV)抗体:阻断率≥40%为阳性,阻断率<40%为阴性;猪蓝耳病病毒(PRRSV)抗体:S/P值≥0.40为阳性,S/P值<0.40为阴性;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抗体:S/N值≤0.6为阳性,S/N值>0.7为阴性,之间为可疑。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体检测结果

经检测,CSFV、PRRSV抗体总体阳性率分别为88.89%、59.72%,PRRSV抗体总体阳性率偏低,而PRV gE抗体阳性率则高达70.83%,且后备与经产母猪群中阳性猪只所占比例均较高。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抗体检测结果汇总(n=72)

2.2 猪瘟抗体检测结果及分析

该场母猪群猪瘟抗体总体阳性率为88.89%,符合农业部印发的《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指示中70%的合格率,且高于80%最低保护率的临界值。该场母猪猪瘟免疫方式为普免,3次/年,2头份/次。后备母猪、经产母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06%、81.58%,平均阻断率分别为73.71%、61.01%,离散度分别为24.44%、36.38%,整体来说该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比较理想。经产母猪抗体阳性率及平均阻断率均低于后备母猪,可能与其产后泌乳致血液抗体迅速流失有关。对于猪瘟抗体为阴性的猪只怀疑免疫操作可能存在问题或者存在免疫耐受。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表4 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

2.3 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及分析

该场母猪群猪蓝耳病抗体总体阳性率为59.72%,S/P总体平均值为0.67。其中后备母猪、经产母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47%、44.74%,S/P平均值分别为0.82、0.53,离散度分别为60.24%、93.34%。而一个良好猪场的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一般在70%以上,离散度在25%左右,S/P值在0.7~1.8之间,并且保证S/P值大于2.5的猪只占猪群5%以下。该场蓝耳病免疫方式为普免,3次/年,2头份/次。从检测结果来看,该场蓝耳病抗体总体阳性率及S/P总体平均值均偏低,并且离散度偏大。后备母猪阳性率及S/P值勉强合格,但是离散度过高,免疫效果一般;经产母猪阳性率及S/P值偏低,而且离散度偏大,免疫效果较差。怀疑免疫操作或疫苗质量可能存在问题,亦不排除个别猪只感染野毒的可能。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见表4。

2.4 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结果及分析

该场伪狂犬病gE抗体总体阳性率为70.83%,后备母猪及经产母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41%、63.16%。如此高的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说明该场母猪群曾经或最近感染过伪狂犬病野毒,并且大多数母猪已被感染。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结果见表5。

表5 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结果

2.6 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通过对母猪群主要疫病的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该猪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①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及S/P平均值偏低,并且离散度偏大,免疫效果不理想,怀疑免疫操作或疫苗质量存在问题,亦不排除个别猪只感染野毒的可能;②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且具有极高的阳性率,甚至后备母猪群的阳性率也超过了60%,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严重性。经调查得知,该场母猪生产水平不甚理想,妊娠母猪流产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仔猪出生后表现神经症状且死亡率较高。

针对以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该猪场现有免疫程序,提出以下调整意见:①重点做好母猪蓝耳病及伪狂犬病疫苗的基础免疫;②对检测出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的后备母猪及经产母猪,进行复检,如果复检结果还是阳性,建议淘汰;同时建议该场对其他猪群(公猪、保育猪等)进行采血,检测伪狂犬病gE抗体;③该猪场目前伪狂犬病免疫程序为后备母猪、经产母猪普免3次/年,2头份/次,保育猪在35日龄肌肉注射免疫1次,1头份/次。面对如此高的伪狂犬野毒感染率,建议该猪场将普免的次数调整为4次/年,2头份/次,同时调整仔猪及保育猪免疫程序:仔猪3日龄滴鼻免疫,1头份/次,6~10周龄肌肉注射加强免疫,1头份/次,减少猪群间的排毒及阻断病毒在母猪与胎儿之间的垂直传播;④严格规范免疫操作,避免因人为操作原因造成的免疫失败现象;⑤重视疫苗的质量管理,规范疫苗保存;⑥加强留种或引种时相关疫病的抗体检测,并在后备猪进入基础母猪群前对其进行科学地隔离和驯化。

3 讨论

当前,我国生猪价格相对稳定,养殖热情高涨,许多养殖户及养殖场纷纷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几种常见猪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加大。在做好饲养管理和正确免疫预防的同时,及时对猪群进行相关疫病的抗体检测对疫病的防控不可或缺。猪场应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抽取一定比例的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这样不但能够及时发现猪群中潜在的疫病风险,而且可以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不断优化免疫程序,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加强猪群的生物安全措施及饲养管理工作,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猪群的免疫抵抗力,从而保障猪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生猪高效养殖,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猪重要疫病免疫防控新技术研究”子课题“规模化猪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的研究(2017YFD0500605)”。

猜你喜欢
经产耳病狂犬病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犊牛初生重分布及其对母牛助产率的影响分析
打败狂犬病
日粮中添加发酵菜籽蛋白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科学看待狂犬病
母猪胎次和注射抗萎缩性鼻炎疫苗对仔猪病变分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