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中添加催产素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

2017-11-18 01:23河南省沁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杨凡凡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产产仔数受胎率

■文/河南省沁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杨凡凡

精液中添加催产素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

■文/河南省沁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杨凡凡

研究精液中添加催产素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二元后备母猪(长×大和大×长)6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A组和试验Ⅰ组,每组30头猪,同时选择21日龄断奶2~4胎的二元经产母猪60头,分为2组,对照B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0头猪。对照组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后,分别于8~12h和16~20h,实施两次人工授精,间隔时间为8h,每次输精量为60mL/头;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环节,即输精前向精液里添加催产素5IU/头,并且4组均由同一输精员配种。配种后24d用公猪试情和妊娠测定仪测定是否受胎。结果表明,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Ⅰ组受胎率提高了14.2%,差异显著(P<0.05);窝均产仔数提高了10.9%,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B组相比,试验Ⅱ组受胎率提高了16.2%,差异显著(P<0.05)。窝均产仔数提高了11.3%,差异极显著(P<0.01)。分娩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母猪配种前向精液中添加催产素,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且催产素价格低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精液;催产素;受胎率;产仔数

在养猪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广大养猪人士的关注,力求从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生产效益。母猪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是决定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不断发展和转变,母猪生产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繁殖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病因也较复杂,如:生殖内分泌紊乱、体质弱、生殖器官疾病等都会使其繁殖力受到严重影响。如何提高母猪的受胎率进而提高产仔数,已成为广大养殖户共同关注的焦点。一些专家学者针对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作了许多研究。早在Harrison的观点,采用外源生殖激素来调控母猪的排卵时间、促进精子提前到达受精部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均会达到理想的成绩。缩宫素是催产素(OXT)的商品名,是一种九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约1,007[1]。有文献称为八肽,乃是因将第1位与第7位由二硫键相连的两个半胱氨算作一个氨基酸之故。催产素形成于丘脑下部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并且呈滴状沿丘脑下部—神经垂体径中的轴突被运送至神经垂体贮存[2]。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人工合成的OXT,性质不稳定,易被酸、碱或消化酶所破坏,口服易被胰蛋白酶破坏失效[3],不能经胃肠道黏膜吸收而产生疗效,故不易口服。肌肉注射后3~5min起效,作用持续30~60min。静脉滴注立即生效,滴注完毕后20min其效应减退,半衰期为1~6min[4]。OXT通过其受体发挥作用。OXT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含有388个氨基酸残基。雌激素能上调子宫肌和蜕膜组织上的OXT受体。从理论上讲,下丘脑分泌的OXT可以引起母猪生殖道运动增强,有利于精子运行,缩短精子运行时间,能更快地抵达受精部位而及时与卵子结合,从而可提高繁殖母猪群的受胎,在此方面,张守权等[5]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神经垂体释出催产素是由内、外环境的刺激引起的。郭有海等[6]报道,自然交配后母猪血浆中的催产素可达40pmol/L,而使用生理盐水注入子宫后的催产素浓度仅为3pmol/L左右。钟澜等[7]研究在人工授精过程中,减少了自然交配时公畜对母畜的一系列的刺激,如视、听、嗅、爬跨、交配等,母畜垂体后叶释放的催产素减少,输卵管和子宫收缩相对减弱,精子、卵子正常的运行速度变慢,将影响精卵结合。作者在实习期间结合该场的繁殖生产,进行了外源性OXT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催产素 兽用催产素注射液由浙江宁波第二激素厂生产,生产批号为:090702;规格:每支2mL:20IU。

1.1.2 稀释粉 由亚卫畜牧公司提供,50g/袋。

1.1.3 输精管 一次性输精管由南宁市蒋氏动物用品厂生产。

1.2 试验动物

试验动物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二元后备母猪(长大和大长)60头和21d断奶2~4胎的二元母猪(长大和大长)60头及1头经过精液检查达标的杜洛克公猪。

1.3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二元后备母猪(长×大和大×长)6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A组和试验Ⅰ组,每组30头猪,同时选择21日龄断奶2~4胎的二元经产母猪60头,分为2组,对照B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0头猪。对照组的设计方法为,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后分别于8~12h和16~20h,实施两次人工授精,间隔时间为8h,每次输精量为60mL/头;试验组的设计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环节,即输精前向精液里添加缩宫素5IU/头(加入时,使缩宫素温度与精液温度一致)。并且4组均由同一输精员配种,每次输精前再次检查精液,合格方可使用。配种后24d用公猪试情和妊娠测定仪测定是否受胎。

1.4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1.4.1 妊娠前期 配种后0~28d,保护胚胎着床,调节母猪的膘情,提高配种受胎率,每头母猪每天供应饲料2.0~2.2kg,2次/d。

1.4.2 妊娠中期 配种后29~84d,每头母猪每天供应2.3~2.5kg,2次/d。1.4.3 妊娠后期 配种后85~107d,防止母猪流产,避免死胎和弱仔产生,母猪供应2.7~3.0kg/头,2次/d。整个饲养管理在同一环境中,尽量减少环境造成的系统误差。

1.5 试验方法

1.5.1 猪精液稀释液配制 把稀释粉50g加入1,000mL蒸馏水中在恒温搅拌器上搅拌15min即可,放在恒温水浴锅内保温备用。稀释液现用现配。

1.5.2 OXT处理 在1,000mL的猪精液稀释液中加入100IU的催产素(OXT)混匀,然后再用该含有OXT的精液稀释液,对原精液进行稀释,稀释精液的质量要符合上述要求(该种稀释精液只用于试验组)。

1.5.3 精液稀释

1.5.3.1 精液品质检查 首先确定稀释倍数,尽快对精液进行稀释。稀释倍数主要根据稀释前精液的密度、活力、采精量和稀释后每头份的密度来确定。稀释倍数为1∶4。稀释精液时,将精液连同稀释液同处在等温的37℃的环境下,把稀释液沿杯壁缓慢倒入精液中,先进行1倍稀释,等待3~5min后再进行稀释,同时缓慢地朝一个方向轻轻搅拌。稀释完毕后,进行分装。

1.5.3.2 精液分装 分装前可将精液瓶放在37℃的恒温箱内预热,待温度与稀释好的精液温度相差在1℃以内时,就可将精液装入瓶中,60mL/瓶,需要注意的是,拧瓶盖时应将瓶内的空气排出,防止空气留在瓶内。我国猪人工授精规定的剂量和密度为不少于40亿个精子/头份。

1.5.3.3 精液保存 适合于猪精液保存的方法是常温保存,温度范围在15~25℃。猪精液最适宜的保存温度一般为17±1℃,保存时间为3~5d。我们将分装好的精液保存在17℃的恒温冰箱内,要求每隔12h摇晃1次,防止沉淀过久而导精子活力降低。本试验所用精液稀释后仅供当天用。

1.5.4 发情鉴定 后备猪一般是在240日龄、体重120kg、发情第3次时开始配种比较适宜。发情的母猪外阴红肿、阴户流出清亮黏液,此时要注意观察,当人骑在发情母猪后背摇晃,而母猪两耳竖立、静立不动即是配种的最佳时期,这时可以开始输精。

1.5.5 输精过程 首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再用清水冲洗,然后用干净的干毛巾把附着的液体擦干净,输精管头涂上润滑液,从外阴斜向上45°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缓缓插入阴道20~40cm,轻轻回拉感觉被子宫颈锁住即可。将精液瓶接上输精管,瓶底朝天,在瓶底部用针头钻个针眼,此时人可以坐在母猪背上,并刺激猪的敏感部位如乳房、阴部、腹部,让精液自然被母猪吸到子宫中。当精液被完全吸进去时,折弯输精管防止精液倒流,轻轻拔出输精管,并用力拍几下猪的屁股,可以防止精液的倒流。8~12h后再重复输精1次。

1.5.6 妊娠检查 配种后24d用公猪试情和妊娠测定仪测定是否受胎。

1.6 测定指标及数据处理

详细记录断奶后发情配种受胎头数、分娩头数等,测定指标为断奶后发情配种受胎率,分窝均产仔数,统计学处理用t或U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试验Ⅰ组和对照A组母猪的配种受胎率、窝均产仔数,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比对照A组母猪受胎率提高了14.2%,分娩率提高了5%,窝均产仔数提高了10.9%,可见催产素对提高后备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有明显效果。

由表2可知,试验Ⅱ组和对照B组母猪的配种受胎率、窝均产仔数,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比对照B组母猪的受胎率提高了16.2%,分娩率提高了4.4%,窝均产仔头数提高了11.3%。可见催产素对提高经产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有明显效果。

从表1和表2的结果可知,催产素对提高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均有明显效果,对分娩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但催产素对经产母猪的影响效果要比对后备母猪的影响效果大。

表1 精液中添加催产素对后备母猪的影响

表2 精液中添加催产素对经产母猪的影响

3 讨论

3.1 催产素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

外源性催产素提高母猪受胎效果的机制是建立在应用催产素的基础上,精液中添加催产素具有促进雌性生殖道运动的能力,有利于精子运行,缩短精子运行时间,精液倒流更少,使更多的精子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采用人工授精时可能因为刺激不够导致分泌的催产素量不足,所以导致受胎率低。蔡巨广等[8]研究在精液中添加外源性催产素刚好补充这一不足,且应用催产素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李培发等[9]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催产素后,母猪发情配种受胎率提高了17%,窝均产仔数提高了15%。催产素在奶牛上也有应用,郝丽梅等[10]研究表明,在精液中添加缩宫素后,奶牛受胎率提高了18%,与本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通过该试验表明:外源性催产素亦具有促进母猪生殖道运动的能力,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3.2 经产母猪比后备母猪试验效果好的原因分析

使用配种前精液中添加催产素的人工授精方法对比常规人工授精方法,对经产母猪受胎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等繁殖性能影响效果比后备母猪明显,原因可能是经产母猪已有配种、怀孕、分娩经验,对催产素的刺激比后备母猪更敏感,子宫收缩能力更强,更易将足够的精液吸纳至受精部位。

3.3 影响试验效果的因素

配种或输精时无论是输精(配种)前、输精时还是输精后均可应用,且效果一致。李继文等[11]试验表明,在各个时期应用后配种受胎率及胎均产存活仔数差异不显著。张谋贵等[12]研究母猪配种前向稀释的精液里添加催产素时,每头母猪一次用5IU左右,并且使催产素与精液温度一样,将催产素沿瓶壁徐徐加入,并在3h内授精完毕,剂量过大时,会引起子宫肌张力持续增高,舒张不全,出现强直收缩,使精液倒流出来。在用药量方面,谢红权等[13]试验表明,大剂量应用催产素母猪受孕率明显下降。在输精次数方面,罗旭芳等[14]试验表明,输精前3~5min和将20IU催产素直接添加于精液中进行两次输精及进行催产素处理后两次输精同3次输精在配种分娩率和胎均产存活仔数方面差异均不显著。胡传活等[15]试验表明,在本交刺激充足下配种前3~5min单独肌肉注射催产素20IU对提高母猪产仔数和平均窝重仍有显著效果。此外在输精过程中应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输精人员技术的高低对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也有影响。

3.4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措施

3.4.1 母猪繁殖力低的原因分析 在此猪场中母猪的繁殖力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由试验结果可知,用了外源性催产素的母猪的受胎率、分娩率、产仔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母猪。所以外源催产素对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有显著效果。导致母猪繁殖力低的原因很多,表现在公猪方面主要为:精液本身的品质、保存后精液的品质等;表现在母猪方面主要为:母猪的体况、母猪疾病、输卵管堵塞等方面[16],其中母猪在一个繁殖周期要经历许多关键性生理阶段,生产力可能受到影响,而使母猪的分娩率、胚胎死亡率升高。特别是妊娠母猪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流产、胚胎死亡、木乃伊胎的发生。其中胚胎死亡有3个高峰期,合子在第9~13d内的附植初期易受孕激素水平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致死亡,这是胚胎死亡的第1个高峰期;妊娠后第3周,还出现第2次较小的死亡高峰期,此期正处于胚胎器官形成阶段;妊娠60~70d,这是胎儿死亡的第3个高峰期。胚胎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遗传因素:染色体畸变、近亲繁殖等。②营养因素:微量营养成分的缺失、妊娠早期过高的能量水平均会导致胚胎死亡。③环境因素:妊娠早期母猪对高温的忍耐力很差,当外界温度长时间超过32℃时,胚胎死亡率高,分娩时仔猪缺氧窒息也占很大一部分。④疾病因素:与胚胎死亡关系密切的疾病主要有猪瘟、细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等。⑤其他因素:母猪年龄、公猪精液质量、交配及时与否等因素,都会影响卵子受精和胚胎存亡。此外,技术员的经验、配种操作、配种方式的确定、输精操作、输精方式及精液的处理水平、母猪配种后的姿势、天气、温度均与母猪的繁殖成绩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高水平的生产成绩,猪场的生产主管平时应注重对配种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技术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益。

3.4.2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措施 ①注意选种。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选留,结合家系繁殖性能,选留身体各部发育匀称、被毛稀疏、奶头多且无异常、奶头和阴门大而正常,同时要求后腿开阔。最好是两排乳头间隔较大,脐前有3对以上乳头的母猪留种。产仔7胎以上的经产母猪应予以淘汰。②保持体况。母猪过于肥胖的应控制膘情,否则会影响繁殖力,以7~8成膘为宜,加强其运动;母猪体况较差的,尤其是经产母猪,配种前10~15d,每天加料1~1.5kg,同时多喂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这样能多排卵、排好卵,对提高其受精率和促进精卵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③提高精液品质。提高猪的受精率,可从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入手。选择优良公猪采精后进行镜检,精子活力在0.7以上即给发情母猪进行人工输精。④适时配种。就母猪品种来说,本地母猪应在发情后2~3d配种,杂交母猪和培育母猪应在发情后第2d下午配种;就母猪年龄来说,应按“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原则配种。⑤母猪孕期的饲养。母猪怀孕后,应掌握“两头精,中间粗”饲养原则,整个妊娠期要喂给充足的青绿多汁饲料和矿物质饲料。母猪怀孕后的20d左右,需要的营养物质高,因此,在饲养上要给予照顾;母猪临产前的1个月,一方面,胎儿体重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由于子宫体积的扩大,消化器官受到挤压,易造成猪的采食量不足,应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⑥搞好卫生防疫。高温季节对母猪受孕影响很大,环境温度超过30℃以上时,死胎、弱胎明显增加。因此,猪舍应保持冬暖夏凉,清洁卫生。在管理上要细心周到,以防机械性流产。如有流产前兆,应及时注射黄体酮。除每年定期防疫猪瘟-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三联苗、猪口蹄疫等疫苗外,对初产母猪在配种前2~3周,可注射细小病毒灭活苗,以后每隔半年免疫1次;经产母猪在配种前可注射乙型脑炎疫苗,间隔2周后重复接种1次,以后每年1次;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伪狂犬病-繁殖障碍综合征-细小病毒三联苗。

4 小结

精液中添加催产素5IU每头份可以提高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尤其对经产母猪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后备母猪受胎率提高了14.2%,窝均产仔数提高了10.9%;经产母猪受胎率提高了16.2%,窝均产仔头数提高了11.3%。可见在母猪配种前向精液里添加催产素5IU每头份,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且催产素价格低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1] 庄依亮.现代产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3~124.

[2] 陈北亨.兽医产科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0:23~24.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 王伽略,杨孜.缩宫素在引产与催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1):7~8.

[5] 张守权.催产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动物繁殖,1998(2):41~44.

[6] 郭有海,蒋荣章,林清丰,等.公猪精液中添加内泌素或授精前注射催产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猪只人工授精技术,1996(2):82~91.

[7] 钟澜,谢光明,陈细浩.不同处理方式的猪人工授精方法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韶关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1):25~26.

[8] 蔡巨广,王前,罗旭芳,等.应用催产素提高猪人工授精效果试验[J].养猪,2001(1):17~18.

[9] 李培发,段辉,德存.精液中添加催产素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J].当代畜牧,2006(5):5~6.

[10] 郝丽梅,丁维喜.催产素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J].遗传育种与繁殖,2009(3):56~57.

[11] 李继文,姚曾录,马堆喜.精液中加催产素提高久配不孕奶牛的受胎率[J].甘肃畜牧兽医,2009(3):89~90.

[12] 张谋贵.向公猪精液里添加催产素可提高母猪情期受胎率[J].中国畜牧杂志,1997(3):56~57.

[13] 谢红权,杨信方.催产素对母猪受孕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1(10):2~3.

[14] 罗旭芳,张守全,蔡巨广,等.催产素在输精时不同处理方法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1(3):1~2.

[15] 胡传活,王旭明,兰干球,等.催产素、孕酮和促排卵3号对长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5(9):29~30.

[16] Gordan. Controlled Reproduction in Pigs[M].UK:Centre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 Internationl, 1997(3):147~164.

猜你喜欢
经产产仔数受胎率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犊牛初生重分布及其对母牛助产率的影响分析
提高牛人工授精覆盖面的试验研究
提高母牛受胎率有啥妙方
日粮中添加发酵菜籽蛋白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肉牛人工冻配受胎率试验研究
气温对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母猪胎次和注射抗萎缩性鼻炎疫苗对仔猪病变分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