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启示

2017-11-18 08:27胡天佑邓力
职教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启示

胡天佑+邓力

摘 要:颜元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的实学教育思想抨击了在当时社会虚浮功利的学习观念,开创了“经世致用”的新风,主张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倡导“习动习行”的教学方法。他的实学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启示是:技术本科应大胆走出“象牙塔”,面向区域社会特色办学;既“通”又“专”,优化人才智能结构;理论联系实践,改良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培养模式,产学研用一体发展。

关键词:颜元;实学教育思想;技术本科教育;启示

作者简介:胡天佑(1986-),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教育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职业技术教育和考试学研究;邓力(1993-),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和技术本科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6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湖北省技术本科教育实现形式与政策供给应用研究”(编号:2016GA030),主持人:胡天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8-0087-04

颜元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我国传统社会的教育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反思,猛烈抨击了当时教育界存在的虚浮空疏、功名至上等不正之风,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学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有着启示意义。

一、颜元生平与教育思想来源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杨村(今属河北省)人。8岁师从吴持明,19岁师从贾珍。毕生后在乡野过着农耕生活。在此期间,他不光下田种地,行医治病。还自设家塾,从事教育活動。颜元一生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他上知理学天文地理,下通击技兵法医药。颜元年少好程朱理学,他对此废寝忘食,信之甚笃。到了34岁时,他的养祖母去世,他按朱熹《家礼》的要求替父行孝,期间他身心受损,大病一场。此后,颜元对理学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由笃信理学转变为批判理学。他托古改制,力主恢复周孔之道,创办漳南书院直至终老。期间,他重视“习行”,创立“颜李学派”以“六艺”育人,为当时社会培养“实德实才”之士。颜元一生著有《习斋记余》《四存篇》。其原著收在《畿辅丛书》和《颜李丛书》中,后人编有《颜元集》,其中《总论诸儒讲学》《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性理评》和《漳南书院记》集中体现了其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1]。

颜元实学教育思想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现实背景来看,明末清初科举制度以“八股取士”,造成士子读书求学“空疏虚浮”,科举教育严重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生产生活需求。以颜元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反思,认为教育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大力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教育思想,培养“实德实才”之士。其次,在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他的师友对其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颜元的第一个老师吴持明不仅能文善武,还精通兵法医术,长于术数。颜元后来的贾珍老师主张以“实”为生活准则,提倡“讲实话,行实事”[2]。颜元交友甚广,上至朝廷命官,江湖豪侠,下至农夫与手工业者,颜元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广开眼界,逐渐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病和发展“实学教育”的重要性。此外,颜元实学教育思想来源于丰富的实践体验。他“二十岁‘究天象、地理及兵略,二十一岁‘阅《通鉴》,废寝食,二十二岁学医,二十三岁‘学兵法,究战守机宜,还学习击技。”[3]同时,他还创办并主持了漳南书院的教育活动。这些生产生活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实践活动,即是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的实践来源。

二、颜元实学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概述

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服务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他的实学教育思想主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批判传统程朱理学,倡导新的“义利”之观;重视学校育才作用,培养经世致用的“实德实才”之士;倡导“实学”“真学”,重视教育与社会现实需求相结合;教学上重视“习行”与“习动”,在躬行中有所创新。

(一)批判传统程朱理学,倡导新的“义利”之观

颜元认为传统的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生产实际,在当时中国的学术界充斥着功利虚浮的风气。首先,程朱理学片面强调舞文弄墨,咬文嚼字,只在章句与注释下功夫,对社会发展毫无用处。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的白面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死记硬背,空谈义理,不能解决丝毫的实际问题。其次,颜元认为以八股取士为典型特征的科举制度严重危害了当时的学校教育,导致学校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在功利浮躁的学风影响下,学校教育紧密围绕“八股”应试而教,士人为求取功名厚禄,为考而学。对此,颜元强烈反对,认为“八股之害,甚于焚坑”[4]。再次,程朱理学把“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颜元针锋相对地提出批判:“世有耕种,而不谋收获乎?”,“世有荷网持钩,而不计得鱼者乎?”,“宋儒之学不谋食,能不饥乎?”[5]在颜元看来,“义”与“利”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是相统一的。“利”是“义”的基础,“利”不能离开“义”,而且“利”必须符合“义”。“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6]故“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7]颜元的“利义观”使我国对“义”与“利”开始有了更加理性、近乎科学的看法,为他的实学教育思想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重视学校育才,培养“实德实才”之士

颜元非常明白人才对国家发展的作用。首先,他非常重视人才的储备,认为培养人才是兴国安邦的百年大计,他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要重视发展教育。他指出:“朝廷,政事之本也;学校,人才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矣。”[8]这句话揭示了人才的重要性,强调了学校育人的作用。其次,他反对学校沦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附庸场所,学校的工作重心应大力培养能够“斡旋乾坤,利济苍生”[9]的“实德实才”之士。因此,他提出“令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实德之士,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经济臣”,“若令天下之学校皆无才无德之士,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庸碌臣”的观点[10]。再次,颜元还提出培养“通才”与“专才”的人才观,颜元认为成为“上下精初皆尽”的通才是“圣学之极致”,在现实生活中培养的难度很大。颜元又列举了上古圣贤弃、皋和契的例子,论证了人才不在于要三百六十行样样精通,专才精通一技,只要能经世致用,同样“便是圣贤一流。”[11]endprint

三、倡导“真学”与“实学”,重视教育与社会现实需求相结合

针对当时学风的虚浮空疏,颜元创建了漳南书院,倡导“真学”与“实学”。首先,颜元认为上古周孔之学乃“真学”、“实学”。应大力倡导学习尧舜时代的“六府”、“三事”和“三物”。所谓“六府”指“水、火、金、木、土、谷”,“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三事”指“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2]“六府”、“三事”和“三物”教育的核心在于“六艺”教育,“六艺”教育是颜元托古改制,漳南书院崇尚“真学”、“实学”的办学理念。因此,他将漳南书院的“习讲堂”设为文事斋、武备斋、经史斋、艺能斋、理学斋和帖括斋六斋,实行分斋教学。“文事斋”设有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学科;在“武备斋”不仅可以学习黄帝、太公、孙子、孙膑、吴起等五家兵法,还可学习射御击技,水陆攻防守备之术;“经史斋”主修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等学科;“艺能斋”练学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工程生产之技。“理学斋”主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帖括斋”修八股举业学科[13]。漳南书院的科目设置,内容安排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其内容之广,涵盖德智体艺。除此之外,颜元与时俱进,还将当时的生产工程技艺引入课堂,展现出其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实用人才的职业教育观。分斋设科,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个性与兴趣,体现了颜元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仍影响深远。

四、“习行”与“习动”并进,倡导躬行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颜元大力提倡“习行”与“习动”。首先,颜元认为传统的程朱理学严重脱离实际,损害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其次,颜元倡导“习行”与“习动”,他认为学习不能光靠教师讲授,自学看书,还要注重联系实际亲身体验。以学习数学为例,数学的学习必须“学而必习,习而必行。”如果不练习,忽视实际运用,则“入市便差”[14],教师在教学时讲授要少而精,学生应加强练习,要在实践中多下功夫。此外,颜元大力提倡创新,他倡导习行、论辩与练习相结合,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15]。他说:“看圣人之心随触便动,只因是个活心,见可喜便喜,可怒便怒,推而至于万应曲当,天下归仁,总是个活心。”[16]“活”心教育主张学生广开思路,随机应变,大胆质疑,打破常规束缚,提出个人独到见解,反对人云亦云。因此,他认为:“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是,则一二人之见不可易也。非,则虽千万人同,不随声也;岂惟千万人,虽百千年同迷之局,我辈亦当以先觉觉后觉,竟不必附和雷同也。”[17]顏元身体力行,从倡导“实学”“真学”到创办漳南书院,无不体现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敢为天下先的治学精神。

三、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启示

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属性,其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它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启示为:技术本科应大胆走出“象牙塔”,面向区域社会特色办学;既“通”又“专”,优化人才智能结构;理论联系实践,改良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培养模式,产学研用一体发展。

(一)大胆走出“象牙塔”,面向区域社会特色办学

技术本科教育承担着培养“经世致用”的“实才实德”之士的重要任务。技术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服务于社会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级人才。”[18]这些院校一般为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地方高校。颜元所持实学教育思想倡导培养“经世致用”的“实才实德”之士。这对技术本科院校的启示是,应面向区域社会的现实需求,大胆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在体现办学特色上下功夫。首先,技术本科院校应对自身所处区域的环境特点与条件优劣进行全面的调研与分析,努力做好院校发展规划工作。其次,技术本科院校应与时俱进,紧扣地方社会发展需求,充分挖掘院校优势资源,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目标。再次,要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本科人才,技术本科院校应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为了凸显其办学特色,要集中精力打造一批特色学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面向社会有针对性地转变培养方向,调整专业结构。技术本科院校唯有大胆走出“象牙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才能经世致用,特色办学,在自身发展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既“通”又“专”,优化人才智能结构

颜元上知理学天文地理,下通击技兵法医药,具有极高的综合素养。他在实学教育思想中提出了培养“通才”与“专才”的人才观,对当代技术本科的人才观影响深远。技术本科教育虽以专业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为主,但片面强调学习专业知识与训练职业技能,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本科人才。潘懋元教授认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人才,要求既‘通又‘专,在通的基础上有所专,掌握专门学问而又能融会贯通。只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适当结合,才能形成高级专门人才最优化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19]技术本科教育是“学术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所谓“学术性”指技术本科人才应具备广泛的通识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所谓“专业性”指技术本科人才应在“通”的基础上有所“专”,技术本科人才应在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有所钻研,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因此,技术本科教育应坚持通专结合,优化人才智能结构。第一,技术本科院校要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工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求学需求。第二,提高课程质量,优化结构比例。要立足区域特色,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开发高质量精品课程,合理搭配通识与专业课程的结构比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使其德智体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第三,技术本科应完善就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训练与指导。第四,改革完善学生学业评估体系。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估应一改单一化的纸笔测试评价,从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养等方面进行多样化科学评估,为其学习的方向提供借鉴与参考。

(三)理论联系实践,改良教学方式方法endprint

技术本科教育的本质是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浓厚的实践色彩。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倡导“习行”与“习动”,重视在学习过程中亲自躬行,理论联系实践。这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启示是,要改良教学方式方法,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课堂教學应积极营造逼真的职场情景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方法外,还应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改良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应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适时的引导与启发,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等协同发展。再次,加强实践教学,实行多元主体教学。所谓多元主体教学是指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教学。技术本科院校应加强与校外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积极构建联合育人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走出校外,学以致用,加强锻炼,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创新培养模式,产学研用一体发展

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还提出“活心”教育,“活心”教育主张在前人的基础上力争超越,有所创新。因此,技术本科教育应把握社会发展动态,与时俱进,对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走产学研一体发展之路。首先,要集中校内外多方资源打造多元化的专业发展教育平台,一是利用微信、QQ等自媒体为学生提供集专业知识、生活辅导、学术动态与求职信息于一体的学习交流平台。二是积极构建致力于专业学习发展的新型社团,在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的指导下,通过组织讲座、观摩学习、技能竞赛与科研立项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彼此交流切磋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其次,技术本科院校还要完善学生岗位见习实习管理机制。要将见习与实习常态化,对其加强监管,提升其在学生学业成绩的比例,实行严格考核。再次,积极推动技术本科多元特色发展,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之路。技术本科院校应更新发展理念,鼓励创办企业走进市场,为学校筹集资金广开渠道,在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为培养目标调整与教学科研方式改革提供依据,积极适应社会变化,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再次,技术本科院校应集中自身优势资源展开科研工作,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互惠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科研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为企事业单位做好咨询与服务工作,针对社会实际问题展开教研工作,有利于技术本科院校师生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更新教研内容,提高教研水平。

参考文献:

[1][2][3][5][6][8][9][11][12][13][1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89,288,290,291,292.

[4][7][10][16]颜元.颜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691,163,768,201.

[15]崔童鹿.走出象牙塔——颜元重“习行”之实学教育思想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44-48.

[17]钟錂.颜习斋言行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696.

[18]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114.

[19]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5.

责任编辑 肖称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