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

2017-11-18 14:09许亚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语文教学

许亚萍

【摘 要】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标,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同样要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从实用性和专业性出发,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让学生在迈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本文浅析了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并并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01

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和从业的问题,不失时机地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语文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大都是被高中学校淘汰的,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他们进入中职是以学习技能、谋取工作为目的,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是普遍现象。在語文课教学中,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兴趣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学校也一直重视学生技能训练,关注学生就业问题,忽视基础课程教学,更使语文教学在夹缝中生存。

2.职业素质教育的缺失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职教育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虽然中职的课程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并未真正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进去。语文课程中体现更多的是人文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心感悟,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人文教育不等于职业教育,这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是有一定差别。

3.语文教师观念陈旧

现阶段,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学体系中,相应的课程标准不统一,教学目标也十分模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按照普高的教学标准来展开教学活动,侧重于知识的积累、情感的体验,与中职学校培养目标脱节。另外,学生整体质量不高致使教师也缺乏动力,对教材没有作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教育理念落后,语文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缺乏新意,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大大降低了中职语文的有效性。

4.评价体系的落后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高教育,不以成绩高低为最终评判标准,因此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然而,实际情况是中职教育评价工作仍采用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语文成绩考核以学生试卷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优劣,不考虑专业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体现专业特点。

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注重学生技能培养,这就要求语文学科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突出专业性,形成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既是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起来,要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服务。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可设置阅读欣赏模块、基础及应用写作模块、口才训练模块、交际与公共关系模块等;同时进行仿真训练,设置专业模拟情景。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了解本专业的实际岗位职业环境、具体工作场合等方针教学要件,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策划出仿真度高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职业语文能力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岗位实践培训和就业前的综合演练大舞台,为今后能胸有成竹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优化教学方法即是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目标,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全方位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具体地说,即首先构建探究性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通过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展。通过不断地质疑解难,拓宽知识层面,完善知识架构,掌握基本的探究技巧。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应当符合现代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标准,所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成为中职语文课堂的重点,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中技术改造与创新过程中的要求。其次,全面推行分层式教学法。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短缺,各专业、各班级之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得教师难以准确界定教学起点和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确定分层式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素质差异分别制定符合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按不同需求分别规范教学过程,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3.评价多元化,促使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不同个体,这就意味着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不能提前预设一个答案,而是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单纯的测试是达不到综合评估语文能力的目的的。

另外,中职语文作业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业评价也是因人而异的。“对错”“分数”那些刻板的作业评价标准也是造成当前中职语文作业现状的原因之一。当前的作业评价方式与中职教育大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成功体验,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作业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多肯定、多表扬学生的一点点进步。笔者一直重视日记的批改,本着构建学生心灵的目的,主动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需求、渴望以及其审美标准,在文本和社会现实面前和学生共鸣,用真诚的评语为他们指点“迷津”,用动情的评语引领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推进课程改革,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语文作业加以变革,让学生能跳出学科的框架,摆脱课本的束缚,走向广袤的生活空间。我们倡导通过放开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完成作业的方式以及评价方式,把学生引向专业,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向导,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语文。

4.开辟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的语文教育在积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时,也应该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兴趣,为他们在社会上立足提供更多的可能。第二课堂让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广泛,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我校在开辟的第二课堂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书法社团,不仅使学生了解学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还培养了他们的专注力、观察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话剧社团中,学生们通过排练话剧,进一步扩大了文学阅读量,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同时提高了模仿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丰富了内心世界。因此,综合性学习是现在的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一大特色,教师应确立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积极开展富有中职学校特色的语文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富有体验、实践、综合性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文化课,但是如果不能建立起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体现出语文的职业化特色,就无法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需求,进而丧失其在职业学校中存在的价值。所以,应将语文课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切实帮助学生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并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与终身发展提供扎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薛慧.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

[2]林少龙.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文教资料》,2011年19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语文教学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