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创新

2017-11-18 01:09李海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创造性解决问题意识

李海群

【摘 要】 新课标指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角色,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不要做学生的权威,不要强加给学生观点,不要统一学生的认识,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创造性的思维。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演员、老师、节目主持人、嘉宾,这样,多样的课堂角色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才能成为知识的实践者、探索者。然而,在大多数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仍然还只是“学生”,他们仍一味地苦读圣贤书,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不是“书生”,而是具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人才。“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正是从这一需要出发,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新理念。

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问

学生不敢提问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学生不敢问“问题”,主要是存在两种不良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惰性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求知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

目前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岂敢质疑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创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或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即使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有的甚至荒诞,也要加以鼓励表扬。因为任何人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都是从低质量的问题开始的。教师要杜绝在语言上、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其实,一个好教师常常是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只要教师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许多学生对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惰性心理较强。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不想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题。对这种现象,教师一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名人、伟人、科学家有关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提问题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如讲述“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故事。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想问“问题”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提问。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在出示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比赛“谁提的问题最多,谁提的问题最好?”对问题提得多、提得好的同學给予表扬鼓励,对提了问题的学生也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慢慢地有了提问题的兴趣,渐渐地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二、培养双心,让学生多问

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生发疑问,引发探索、追根寻源的欲望。对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好奇心。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来源于“怀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忌讳因循守旧,要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别人的理论,这样往往导致新问题的发现与突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怀疑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如一次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提出疑问:“我记得一点小火星都把我烫得叫苦连天,邱少云在熊熊烈火中却能不挪动一寸地方,不发出一声呻吟。这怎么可能?”这个问题着实令我吃了一惊,有点措手不及。但我没有责怪学生,而是当场表扬他敢于对课文内容生发疑问。经过一番思考后,我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个怎样的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们是怎么做的?”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有了一定的共识:“正是他们做了常人所不能做的事,所以他们才称得上伟大。”诸如此类的质疑,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更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

“教学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使教师问的问题,将来学生自己也可能提出。”学生问“问题”是以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让学生会问“问题”。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引导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在小学语文课文里,有许多讲述人们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逆向性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一种具体体现。引导学生提出逆向性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逆向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解决问题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