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实验小学战旗分校:以国学培养真正中国人

2017-11-20 09:29段九宇陈艳
中国德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国学家长课程

段九宇+陈艳

“和而不同,各尽其美”是我们的校园文化,“为人正,为人真”是我们的文化追求。在这样的校园文化追求下,我们希望:学校用经典使自己变得更加厚重、更有文化气息;老师用经典使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让教育人生更加幸福;学生用经典使自己变得更懂礼仪、更有修养;家长用经典使自己更智慧,用正确的言行伴孩子健康成长。

从经典诵读到国学教育,学校将国学全面融入管理、文化、课程中,努力让传统道德走进每个老师、每个学生的心中,真正体现我们的文化追求:为人正,为人真。

一、将国学经典纳入课程

我校一直遵循“无时不课程,无人不课程,无事不课程”的大课程观,将国学经典纳入了语文课程以特色课程作为特色品牌项目的研究方向。

每周一节国学课 2010年,我校将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正式纳入一至六年级的阅读课程中。依据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的《国学教程》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学生每周必修的一节课。为了使这门课程更有效地开展,在学校主管领导的带领下,30多位语文老师共同组成了国学诵读校本研究团队。很多老师喜欢国学,但对怎么上好国学课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训教师。为了使教师尽快掌握国学课的教学方法,语文组长向红梅老师带领大家分段研读教材,设计制作课件。各个年级选择一位老师上研究课,全体教师参与评课,共同制订出最佳教案,其他老师听完课后再进行实践。几次研究课之后,老师们慢慢找到了上国学课的感觉。现在,国学课已经成为孩子们每星期最盼望的课,国学课堂总是书声琅琅。

四至六年级还会根据班级情况开展“农历诗词游记”活动。副校长陈艳和龙亭如、向红梅两位老师带领师生在活动中撰写的论文均获得了“成都市中小学师生论文比赛”一等奖。老师和学生们都在国学课的研究和实践中提高了自身修养。

晨诵20分钟 我们依托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的《国学教程》读本,以及校本古诗教材《必背古诗70首》《日有所诵》《新语文读本》等,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安排了以下诵读内容:低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日有所诵》;中年级诵读《论语》《必背古诗70首》《声律启蒙》;高年级诵读《大学》《中庸》《老子》《增广贤文》。老师们充分利用每天清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国学诵读。低年级的孩子们在清新欢快的童谣中开始一天的学习,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理解经典。虽然晨诵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孩子们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就这样一天天积淀下来。

师生静心阅读 每周三中午是全校统一的“师生静心阅读”时间,师生们在这段时间里安静地读书、思考,沉浸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吧的建设,也为师生广泛而深入地诵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将国学教育融入活动

为了让传统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外化为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温润推进。

德育活动讲经典 “国旗下班级秀活动”一直是我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诵读、演绎经典的平台,每班轮流在集体朝会上展示学生的国学素养。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班级秀”对学校国学经典阅读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老师们每学期也会精心挑选10首古诗词或小古文,由语文老师上台领诵,全校师生同诵、同背经典。

组织比赛促经典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学竞赛。秉承全员参与、优中选优的原则,先在班级之间进行初赛,选拔出来的学生再参加校级比赛。去年9月,我校3名学生顺利进入了成都市教育局开展的“写经典、画经典”现场比赛活动书法组(硬软笔)决赛。

“家长讲坛”话经典 “家长讲坛”是我校“家校共育”探索出来的成功模式,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整合家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实践机会。其主要形式就是家长自愿到班级中给学生进行各种知识的培训,国学经典的培训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已经有30多位家长到校为孩子们进行了国学方面的培训,反响十分热烈,“家长讲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亲子阅读”乐经典 我们邀请家长加入诵读行列,与孩子们一起在经典的海洋中遨游,共同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寒暑假期间,我们提出“亲子诵读,最美丽的休闲”这一理念,鼓励家长利用假期带孩子逛书店、送书给孩子、和孩子一起诵读,营造家庭诵读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每学期开学,我校都会评选“寒暑假诵读之星”,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诵读展示活动,营造家校和谐的诵读环境。

除此之外,我们还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校园广播会在每天清晨播放谱上曲子的《弟子规》《桃夭》《水调歌头》;中午则播放国学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各班利用班队会时间讲经典故事,培养“故事能手”。每学期积极组织学生依据语文教材里的国学经典故事,进行课本剧创编和表演活动,各年级优秀作品都有机会在全校演出。而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学生小报、海报评比,在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三、将教师国学素养列入培训项目

只有国学底蕴深厚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营养,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为此,我校对教师进行国学素养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学会抵御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袭,坚定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建设者。

名师讲堂 我们邀请国学方面的专家到学校跟教师面对面交流。四川省著名国学专家揭晓兮曾到校做讲座,将自己多年来积累总结的国学教育经验毫无保留地与老师们分享。成都市国学教研员罗晓辉不仅为学校争创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示范校出谋划策,进行具体指导,还在名师讲堂上做了主题为“小学国学教育如何落地”的讲座,内容很有操作性和指导性。聘请电視台播音员对教师的诵读技巧水平给予指导。

语文教师诵读活动 每学期开展“美文诵读 音韵留声”风采展示活动是“战旗之花”系列活动之—。所有语文教师都会参与到活动中,他们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感染力的诗文朗诵,把大家带入到美妙的语言世界。

语文教师国学课展示活动 每学期学校都举办语文教师国学课展示活动,35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教师们在活动中展示同年级老师对同一国学专题的研究讨论成果。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选取的研究点也各有侧重,包括诗歌教学、《论语》教学、小古文教学、国学和习作的结合、诵读教学等等,多维度、多角度地展现了语文教师们对国学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

语文教师写经典培训 除了诵读,写也是提高语文教师国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聘请四川教育学院的教授来给教师们上书法课,提高教师们的书法理论水平、鉴赏能力和书写能力,使教师们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此外,学校还聘请专业人士为教师进行茶艺、插花、中国古典音乐的普及与讲解,博而精,趣而雅,深厚的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教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乐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我校的国学经典教育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努力中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了成都市第二批“国学经典诵读示范校”、青羊区国学教育推广基地,并数次承办青羊区国学现场活动。副校长陈艳参加了全国首届国学经典骨干教师培训,并承担了青羊区国学讲座的工作,很多中青年教师也借助这一平台迅速成长起来,并有机会在全区展示其国学教学成果。可以说,我校自开展修身养性的国学经典教育以来,教师的价值观愈发契合学校“为人正,为人真”的文化追求。温文尔雅、诚实正直、涵养德性、谦卑自守,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在教师身上日益显现,也带动和影响了学生品格的形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的人生之塔是一砖一瓦逐渐搭建起来的,需要从现在起日积月累,奠基丰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诵读中华经典之路上,我校将继续以“为人正,为人真”为追求,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丰富人文素养,滋养孩子珍贵、美好的童年!

责任编辑︱何 蕊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家长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家长错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长请吃药Ⅱ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犯错误找家长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