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国家资助政策为切入点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2017-11-20 16:15杨金妍
青年时代 2017年2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

杨金妍

摘 要:中职国家资助政策自2007年开始实施,至今走过了十年的时间,随着中职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扩大,现阶段中职国家资助政策不能只局限于发挥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学生的经济帮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政策的具体实施,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功能。本文从技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德育教育的紧迫性入手,就如何以国家资助政策为切入点开展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德育教育

一、中职国家资助政策的内容及本校具体资助政策体系

自2009年起,广西区人民政府为激励中职学校学生努力学习,专门设立自治区人民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其奖励对象为全广西区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二年级及以上品学兼优的在校生,奖励名额由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根据各中职学校类别、办学层次、在校生人数确定,各中职学校根据分配的名额评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经公示无异议后进行上报,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 000元,奖学金将统一下发至学生的中职卡。因此,目前广西梧州市技工学校资助政策体系具体包括国家免学费:在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免学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 500元;国家助学金:按本校非涉农专业一、二年级全日制在校生的20%确定,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 500元;自治区奖学金:按自治区分配名额评选符合条件的在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二、三年级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 000元。

二、现阶段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实施的成效及原因分析

(一)实施的成效

目前,国家资助政策对中职学校的资助范围、资助力度越来越大,由原来刚开始实施时只有国家助学金扩大到既有助学金又有免学费,也有国家奖学金和地方政府奖学金。国家中职资助政策的出台和扩大的目的都是维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保障教育公平,保证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资助工作与德育教育的不断割裂,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未能将资助工作与德育教育有机相结合的现象。

笔者询问过部分学生的受资助感想,有较优秀的学生,如学生会干部、团干部,有表现一般的学生,有常违纪的学生,当中有只获得免学费资助的,有同时获得免学费和助学金的,也有既获得免学费和助学金资助又获得政府奖学金的,他们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国家资助,但他们当中只有少数树立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面的消费观,对国家、社会、人民心存感恩之情,其他绝大多数受资助学生均欠缺上述这些方面的素质,并且感恩之情不是很强烈,甚至无丝毫感恩之情。被询问的较优秀的学生(学生会干部)回答:“国家政策真好,有了国家的资助,我才能进入学校上学,才能安心地学习技能,同时也大大地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表现一般的学生回答:“不公平啊,谁谁谁这么有钱也得助学金,我这么穷都不得,不少的啊,1 500元啊!”常违纪的学生回答:“那点助学金都不够我用,吃得夜宵来又喝不了啤酒,交得手机费来又不够去网吧上网,我认为国家应该多发点助学金。”由此可见,只是那些占在校生少数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懂得感恩国家、感恩社会,亦即现阶段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很大程度上仅仅发挥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学生的经济帮助作用,没有达到为社会培养才德兼备人才的目的。

(二)原因分析

中职国家资助政策逐年来不断扩大,这种大范围的无偿资助方式在某程度上造就了绝大多数中职生心理上的依赖和行动上的惰性,促成了不劳而获的思想。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贫困的农村地区,其诚信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感恩情感的教育等方面都较薄弱,故在资助过程中往往许多学生认为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我贫困就应当获得资助”,并且在使用时也不会格外珍惜,出现了物质上脱贫而精神上并未脱贫的局面,这显然和国家资助政策的初衷和目的背道而行。

学校资助工作与德育教育的割裂,资助与德育教育未能有机相结合。长期以来,学校在实施资助工作过程中,尤其是在确定受助名单时,常会出现许多极端问题和不良现象,例如:不是贫困的学生为了得到资助想办法弄到贫困证明,戴着贫困生的“帽子”领取国家资助,而获得资助后使用起来也不会特别珍惜,或者诋毁、中伤同学以得到班主任的认可,或公然地请客拉票,甚至威胁班主任等。由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缺失,未能就学校当前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适时、及时地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未在免学费助学金评定前后开展),使得学校德育工作没有落实到实處。

三、以学校资助工作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德育教育

(一)把握申请和评定环节,将德育教育贯穿申请、评定过程的始终

在开展资助工作过程中,各班级评定资助名单是最难、最关键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各班级进行评定时,一定要充分发动学生认真讨论、学习,领会国家资助的深层意义,充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资助工作中,班级可结合国家资助、国家奖励,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评定,通过评定环节使得到资助的学生思想认识有所提高,让没有获得资助的同学有所感触,进而能有所启发和觉悟,努力争取在下次的评定中获得资助。此外,学校资助办公室要认真把关,严格执行工作程序,严肃审查申请材料,在保证学校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实施的同时,紧密地联合学校学生科、团委在免学费、助学金申请和评定之前,以各种形式开展诚实守信、自强自立、感恩回报、心理健康以及情绪情感处理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思维方式、正面的认知来面对每一次的申请和评定工作。

(二)根据不同的资助方式对广大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

1.免学费、助学金与诚实守信、感恩回报教育

免学费、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对贫困学生的评定主要是根据学生所在地政府开具的证明,但资助工作人员无法对每位申请免学费补助和助学金的同学进行充分调查、认证,无法精确地查实学生所填的情况,因此难免出现资助金不能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现象。因此,在免学费、助学金申请之前,展开诚实守信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国家资助资金目的是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完成学业,让资金用在真正困难的学生身上,而不是普慧政策。通过评定工作要求学生讲求诚信,重视个人信誉,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每一次免学费、助学金评定过程都是一次塑造诚信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自我意识的过程。endprint

国家免学费、助学金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其学费及生活费的学生开展的,目的是从经济上对贫困生进行帮扶,让其在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顺利完成学业。在免学费和助学金的实施中,中职学校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它是国家和社会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种教育投资行为,是党和国家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使贫困生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在这种思想理念的引导之下,贫困学生在行动上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同时让他们树立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身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

2.奖学金与奋发成才教育

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专门对中职学校设立的奖学金是资助政策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其主要意义在于奖励先进,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中职学校应该大力宣传贫困学生中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事例,树立榜样的作用,让广大学生了解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暫时的经济困难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困才最可怕,从而引导他们勇于面对和战胜困难,激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奋发努力,积极向上。同时,也要让经济困难学生充分认识到贫困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单纯依靠社会和学校等一些外部力量,自身的奋发成长才更为重要,鼓励他们刻苦努力学习专业技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争创先进,从而在学习、活动、实践等各方面都能够起到先进带头的作用。

(三)资助工作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中职生的年龄大多在15~17岁,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是学生“三观”形成的主要途径,资助工作是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施予正面思想教育的最佳渠道,由于资助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学校在处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事件的时候释放的是正能量,学生耳濡目染,自然就会形成崇高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以国家资助政策为有效载体,充分利用校园板报、广播、网络宣传中职国家资助政策的意义、目的及对中职生的关爱。每个学期定期开展“资助政策助我成长”为主题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主题校会、主题班会、书画比赛、征文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并在学期结束的散学大会上举办受助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和表彰,通过校园文化的广泛渲染和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懂礼感恩、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奋发成长、服务社会以及报效祖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林清珍.中职免学费政策融入德育教学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1(3).

[2]覃琳.中职学生资助工作与育人机制相结合模式构建与探索[J].才智,2014(2).

[3]牟方燕.论职业院校国家新资助政策的宣传与感恩教育结合的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3(7).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中职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