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图书出版管理工作及现代价值研究

2017-11-21 09:32兰月华
老区建设 2017年20期
关键词:出版发行中央苏区苏区

兰月华

中央苏区,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炮火连天、时局动荡的年代,中国共产党用先进的革命思想和文化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斗,全力抵制国民党的围剿。凭借扎实的人民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最终取得胜利。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进步的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显得格外重要,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革命文化,是革命战争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1]中央苏区图书出版事业,作为战争时期中国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内容、形式服务于“工农武装割据”这一革命总战线。[2]在党的领导下,苏区广大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克服物资紧张和设备紧缺等困难,积极开展各种图书和报刊的出版发行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同时,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中央苏区图书出版发行概况

由于战争炮火、根据地搬迁等,苏区版本的很多宝贵的图书很难完整地保留下来。经过多位学者的查阅史料考证,中央苏区在1927年至1934年期间共出版的图书有545种[3]。随着更多学者的研究和考证,数字可能有所变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类图书:图书的出版发行是一条能全面覆盖、快速便捷的宣传革命思想和舆论的路径。在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通过图书等载体向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类的图书是中央苏区图书出版物的重点,有的学者把这类图书称为红色图书,这是狭义上的红色图书。广义的红色图书是中央苏区时期出版发行所有图书的总称。具体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列宁革命事迹简介》、《列宁主义概论》、《列宁工作室》、《俄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革命史》、《三个国际》、《关于我们的组织任务》、《国家与革命》、《社会民主派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等。在此期间,毛泽东同志也撰写出版了不少著作,如:《反对本本主义》、《乡苏维埃怎样工作》、《长冈乡调查》等,为革命胜利指引方向。通过红色图书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新思想,让人民群众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了人民群众的革命信念,积极调动了人民群众革命的积极性。

科技类图书:中央苏区政府为苏维埃政府管理与发展、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事业等出版了大量法律法规和图书。法律法规有:《兴国土地法》、《劳动法令》、《苏维埃法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条例》等,农业指导性图书有:《农业常识》、《植棉指南》、《自然常识》、《防治虫害病害》、《中国经济之性质问题的研究》等,各级各类学校所用教材有:《小学教授法》、《算数常识》、《算术常识》、《理化学教程》、《化学常识》、《生理卫生教授大纲》、《列小算术教学法》、《心算教授法》、《算术教学法》、《化学常识》、《理化常识》、《地理常识》、《地理纲要》、《科学常识》、《共产儿童读物》等。中央苏区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指导服务了苏维埃政府管理、农业生产建设、民众文化教育等。[4]

医学类图书:战争中有大量战士受伤需要救治护理,生活条件艰苦、卫生条件差,痢疾等疾病肆虐,这些迫使中央苏区急需培养一些具有医疗救护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出版发行医学方面类的图书显得格外迫切。中央苏区发动群众的力量出版了医学临床专业和卫生健康科普类的图书,具体有:《实用外科学》、《实用内科学》、《实用外科药物学》、《药物学》、《看护教程》、《简明药物学》、《解剖生理卫生学》、《病理学》、《生理学》、《急救学》、《眼科学》、《耳科学》、《妇科学》、《人体解剖学》、《产科学》、《处方学》、《常见病的治疗法》、《卫生常识》、《医学常识》、《中药之研究》、《最新创伤疗法》、《简明细菌学》等。 医学类图书的出版和发行,提高了苏区医护人员的医护水平和人民的卫生健康知识。

其他图书:为了提高苏区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苏区出版发行了其他图书和话剧。例如:《苏维埃文化》、《苏维埃中国》、《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话剧有《苏区剧本集》、《热河血》、《相声双簧》、《义勇军》等。

二、中央苏区图书出版管理工作概述

苏区图书出版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临时政府的支持。苏区政府为苏区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配备了齐全的出版机制,顶层设立了中央出版局、中央总发行部等机构,统筹管理各个出版单位出版审核和发行等工作,中间设有中央一级图书出版社:中央党政群出版部门,基层由各种地方图书出版社和军事部门图书出版社群等组成。中央出版局是苏区图书报刊出版和发行事业的管理机构,成立于1931年。它具有双层“身份”,既是管理苏区图书报刊出版的行政机构,也是一家出版社,其主要职责是审查审批苏区图书报刊的出版和发行。

完备的出版管理机构和多层次的出版单位系统为中央苏区图书的出版发行提供了保障。同样,苏区中央政府创办了多种形式的场所保障苏区图书的流通、阅读推广。图书馆、图书室、俱乐部、列宁室、“书报阅览处”、“工农阅报处”、乡苏俱乐部的“书报社”等都是苏区人民群众接受革命新思想、普及文化知识的教育场所。1932年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国家图书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图书馆在瑞金叶坪正式开馆。随后,各种图书馆在苏区各地遍地开花似地创办起来,形成了一股热潮。俱乐部普及到每个乡村,多半数的乡村创办了图书馆或图书室。[5]图书馆、图书室、俱乐部与列宁室作为人民的“无围墙”大学,承担着社会教育、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职责。

三、中央苏区图书出版管理研究的意义及现代价值

(一)苏区图书传承与发扬了苏区精神

苏区图书详细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苏区人民一起斗争的艰苦历程,记载了苏区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为我们研究共产党史和苏区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苏区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苏区图书是苏区精神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传媒,通过苏区图书的保存和流通,苏区精神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二)为我国现代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央苏区图书管理工作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围剿”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封锁,困难重重,仍旧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党的领导下,苏区政府设立了相关的管理机构,积极开展图书编辑、审核、出版、流通推广等工作,是我党图书管理工作的源头。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等苏区图书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借鉴。

四、总结

中央苏区图书出版与管理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切联系中国革命战争,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服务于苏区建设,给苏区人民带来新思想、新文化,让共产党与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中国苏维埃运动取得胜利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图书出版史上光辉耀眼的一个里程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苏区图书出版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推动我国现代图书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1]严帆.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发行印刷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曾文君,李潺,彭家璋,曾宪英.中央苏区图书出版物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6).

[3]彭家璋,曾宪英,匡奕森.江西苏区图书出版物研究[J].党史文苑,2007,(2).

[4]周树立.中央苏区科技图书出版述论[J].科技与出版,2011,(1).

[5]陈红涛.论中央苏区的图书馆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3).

猜你喜欢
出版发行中央苏区苏区
数字化出版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影响探究
《董永传说在西南的传播与认同》出版发行
苏区的故事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苏区精神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В КИТАЕ ВЫПУЩЕНА КНИГА О ПРОФИЛАКТИКЕ ПНЕВМОНИИ, ВЫЗВАННОЙ КОРОНАВИРУСОМ НОВОГО ТИПА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出版发行
迎头痛击
全线出击,积极进攻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