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2017-11-21 02:36耿丽丽
成功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案交流内容

耿丽丽

南京市溧水区东屏中心小学 江苏南京 21121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耿丽丽

南京市溧水区东屏中心小学 江苏南京 211212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

一、发现小组合作的问题

【案例】

在六下《正比例的意义》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自主建构正比例的意义,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例: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形式的时间和路程如下所示

时间/时 1 2 3 4 5 6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

师:表中描述了路程和相应的时间,这期中隐藏着什么新的知识呢?通过学案的学习,你们应该有所体会,把你们自己学到的知识结合学案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A:(看了一下其余三人)第一题,B你来回答。

B:时间每增加1小时,路程都会增加80千米。(照着学案读,其他人盯着自己的学案说完后没有反馈)

A:第二题D,你说。

D:可以用 80:1,160:2,240:3,我发现他们的比值都是80,是相等的。(照着学案读其他人盯着自己的学案,说完后没有反馈)

A:第三题,C来说。

C:因为他们的比值相等(B转身坐了回去),速度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成正比例。(照着学案读,其他人盯着自己的学案,说完后没有反馈)

A:有没有补充?

四人沉默,转回了座位。B.D东张西望,A和B时有交流,讨论无关问题。

在交流学案中的问题时用到小组合作学习,其初衷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换彼此的意见,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完善认知。但发现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学案只是小组成员依次把之前写好的学案读了一遍,其他组员对于该成员的发言没有交流,没有反馈,这种做而不和的方式是一种伪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讨论的问题也仅仅停留在学生个人的见解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大家不能在交流中互助、完善认知,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一)学生交流前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的内在需求

小组交流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进行必要的准备,例如思考在小组交流时要说哪几句话,怎么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完整等,每个人在学案上写的答案都不一样(有的答案甚至是错的),也不想对别人的答案进行补充,抱着只管自己的态度。学生自身缺乏合作需求,没有合作心向也就根本无法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

(二)小组内成员分工不明,学生的参与不均衡,能力发展有差异

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全面性。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

课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

(一)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是组织者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合作的内需力。学生自己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才会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然后教师应当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即让学生明确该干什么,怎么干,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什么目的,时间限制,准备汇报要求,评价标准等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清楚要求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或为小组讨论提供点拨;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有的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是反思者

每小组合作中,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大致了解了大家的解法,对等会的小组汇报做到了心中有数。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结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

三、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体能力,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一般来说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类:1.本课的重点、难点内容。2.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内容。3.答案不惟一的开放性内容。4.综合实践课内容。5.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的操作内容。6.互动练习、批改作业。

四、建立小组合作的良好交流机制

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呈现认识,引发思维碰撞,促进对知识的进一步感悟。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的交流机制,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课堂看似热闹,实效却不大。建立良好的小组交流机制,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1.训练学生小组交流的基本技能,力求做到“学会倾听、表达、讨论”。2.建立汇报机制。小组代表的发言此时不再代表个人的意见,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3.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

[2]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学案交流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乡愁导学案
主要内容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交流”等5幅